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佣兵为王 > 第52章 大生产不能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天马如龙将所有工具让人都拉到工坊后,就在冲浪浴池了,先把醉金枝这娘们收拾了一顿。

    接着醉金枝不服,还要单挑,拉着一众姐妹过来单挑马如龙一个,结果一起被马如龙,从浴缸收拾到大厅,由大厅收拾到卧室,再从卧室收拾到摇椅上。

    (具体画面大家自己脑补,反正收拾人,倒立,下跪,深蹲这些都常见。)

    3天后,全新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投产了,一天也就400多斤浮法玻璃,可以说非常迷你的产量了。

    自己这个可是5mm厚的浮法玻璃,每平米是12.5kg,马如龙的玻璃镜是长一尺,宽7寸多点留做切割损耗。

    每平法米做12块,镜胚。一天能做16平方浮法玻璃。共能做192块镜子。

    接下来经过清洗,抛光,通过机器真空完成镀铝。刷防腐漆,干燥后再刷一遍,防水漆。

    铝镜对机械加工的要求较高,这对马如龙来说倒是没有难度,将来自己众多化工厂建起了也可以用银镜法,因为这个不需要电。

    水泥还在不停的生产,现在还在加大产量,新生产的水泥一部分用来修路,一部分用来修建房子。

    最后一部分用来制作水泥板,一平方米一块。按照马如龙的要求至少制作666667块,因为这是1000亩的需求量,马如龙要铺1000亩地的水泥板。

    距离海边的50多米的滩涂地,工人平整出来了1000亩滩涂地。下面铺了一层5厘米厚的黏土,上面开始铺设水泥板,水泥板之间的缝隙,用纯水泥浆填充。

    1000多人在那里忙乎着,一部分人在那里整平土地,一部分人在整平的土地是铺上黏土,而这些黏土刚铺上,便有两人拉着石碾过来压平。

    压平后便有两人端着水泥板,开始在上面铺设。一块接一块的铺设着,最后一人拿着陶壶,用水泥奖给水泥板溜缝。

    一部分人在海边,支撑起石架,开始架设大风车,这是个利用海边风大,自动取海水往水池中灌,利用高低差,让海水通过陶管做成的管道流入,盐田的沉淀池。

    上千人井然有序的忙碌着,仅仅用了两天,整个盐场便完工了。5天后整个盐田的水泥彻底凝固。

    马如龙让人到海边抽掉,大风车的卡阀,风车徐徐的转了起来。海水源源不断的通过叶轮下边的竹筒,抬高,最后灌入风车后的水泥池,然后顺着管道,进入盐田的沉淀池。

    虽然流量不大,好在日夜不停,夜间风大只会更快些。

    一个员工拿着木桶,向沉淀池洒下乳白色的水。桶里面是石灰水,用于中和海水中的镁钾等重金属,也能去掉海水中的苦味。

    撒完石灰水,他又拿了一桶粉末,开始撒,这里面是碱面。用于中和海水中的那些发涩的有害物质。

    都撒完,他拿个木制的推板在沉淀池里推动海水。让海水更加充分的中和。

    当所有的海水中和完了,沉淀后,他才会打开隔板让海水,通过陶管道,进入各个蒸发池。

    这样等蒸发池,可以取盐,收完盐后,自己这边的新一轮沉淀过得海水也好了,就可以循环起来了。

    这些水泥板可是加了炭黑,吸收的阳光的热能量可是远高于,普通石板。炭黑其实就是锅底灰,这类的东西。自己砖厂的副产品,总之资源有限别浪费。

    盐场的投产,每个月马如龙当初设计的是平均600吨,也就是一天4万斤,20吨。

    实际上夏天的产量已经超过了一天6万斤,没办法黑色水泥板给力啊。只是狼烟台这个地方冬天还是比较冷的。盐田里面的盐要留存一部分,在盐田中过冬。

    因为高盐水不会结冰,自然也就不会冻坏水泥板了。这也是一种保护,本来马如龙的这种土水泥就是抗腐蚀性能好,怕低温冰冻。

    盐是必需品,在唐太宗时期,一斗盐的价格在20文钱左右,而武则天时期一斗盐都500文钱左右,按购买力测算相当于在175元\/斤。明朝嘉靖时期,盐价在每斤人民币100200元左右,

    明朝的一石为120斤,但是明朝的斤更重些,一石(容积单位)大约是现在150多斤,盐比重大些约180多斤盐。那一斗就是18斤盐了大约需550文。

    同时明朝的制钱有京、省之异,京钱称为“黄钱”,每文约重1钱6分,70文值银1钱,亦即700文折成银子1两。

    外省钱称为“皮钱”,每文约重1钱,每100文值银1钱,亦即1000文折成银子1两。一般说来,明代北京的银钱比价,大致为纹银1两,可以兑换制钱600文。

    自崇祯六、七年(16331634)之后,制钱价格渐轻,银价日涨。至崇祯末年,京钱100文,仅值银5分,即京钱2000文,才能兑换1两银子;皮钱100文,仅值银4分,即皮钱2500文,才能兑换1两银子。

    所以从经济角度,崇祯自崇祯六、七年时经济就崩溃了。从600文达到2000文。

    明朝初期时,一斤盐大约30文,一斗盐约6,7钱银子。

    马如龙算了半天决定还是交给醉金枝定价吧,市场价一石盐要6,7两银子。

    自己这边是批发价啊,到底多少合适还是得看醉金枝了,自己不敢装了。

    马如龙带了些许新盐离开了盐田,剩下的盐自然是装麻袋拉回庄子入库了。

    醉金枝等人尝过新盐后,大为惊喜,对着马如龙说道,这盐很纯正,没有苦味和涩感。

    \"那价格呢?\"

    “2两比较合适。因为这盐啊,许多人家也吃不起,偶尔买点哪里会在意苦不苦。”

    “同时我们这个盐,也要批发出去,品质是优势,但毕竟私盐太多。”醉金枝又补充道。

    很快金枝商行的经销商,听说了有新产品。纷纷来到了,马家庄。

    一众经销商坐在大厅品着茶,就见一个小厮,拿着一个袋子走到众人近前,将布袋里的盐全部倒在桌上的托盘里。

    雪白细小的颗粒,这当然是马如龙,用粉碎机加工过一遍的。这样卖相更好。

    众商人看着雪白的精盐,也是有些诧异,轻轻捏了一点放入嘴中。细细品味。

    众人也是有样学样,都是不住点头。

    最终讨价还价,还是以2两银子一石的价格给他们。每天走货230石(每天产量)。

    接着醉金枝让丫鬟搬来一个木箱,打开两侧的抽屉分别放着,玉芙蓉的化妆品。

    而正面向上推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一尺长的镜子,嵌在活动面板里面。

    众人震惊了,这么清晰的镜子,从来没有见过。

    这是稀世珍宝啊。

    醉金枝笑着问大家,你们说值多少钱?

    “1000两。”

    “3000两。”

    “4000两。我给现钱。”

    “呵呵,东西我这里有一些,价格吗也不贵,500两一面。”

    “当真?”

    “当然是真的,只是要拿货,一次最少20面。而且也只有二十面,当然若是在做的各位有人不要,那多出来的数量,其他人就有机会。”醉金枝笑盈盈的说道。

    “我拿20面,这么好的宝镜,傻子才不要呢。”

    我也要,

    “你们谁不要可以给我,在下先谢过了。”

    “想什么呢!我还想买下别人的份额呢。”

    很快9个商人便买下了180面镜子。花费整整9万两白银!

    自己那上千人建的盐场,很给面子的230x2为460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