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儒学在中华文明,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重量是难以估量的。
西方有雅典,有希腊,有罗马,但是罗马之后就是将近一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
中国有秦,秦后有汉,有唐宋元明清,甚至现在有中国。
而西方呢?
西方一直崇拜古罗马之一统,可再也没有实现其一统的大愿。
古中国虽多次分裂,但终有一统之王朝。
儒学思想影响至深。
至于近代,儒学没有及时转型,荼毒国家,蒙蔽思想,也是确实。
但是我们只能说:儒学它病了,病了就应该医治它。
毕竟,儒学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达到了:无中国无以生儒学,无儒学无以谈中国。
大唐儒学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终唐一代,没有哪个君王打压儒学,但是也没有哪个君王像宋明清一样去推崇儒学。
儒学的群众基础是百姓,是君王,结果君王不重视,都搁那炼丹礼佛了。
百姓呢?
想靠儒学做官,书太贵买不起,而且买得起也读不懂,读得懂也不一定有用,科举你没有够硬的背景或者出众的天赋你也考不上。
道教和佛教朝廷出钱支持,皇帝都信,所以百姓也跟着信,那些和尚道士天天就搁那传教。
百姓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就当听相声了。
而且和尚道士也确实丰富了百姓的精神世界,还耐心地给百姓讲大道理,一群文化人看得起他们,他们也信这些的文化人。
而自古文人相轻,文人之间都互相看不起,何况是不读书的人啊!
所以学儒家的人越来越少,一直到到唐末儒家势微到快没了。
如果不是宋代,儒学真的危险。
你都没了群众基础,你咋发展呢?
李承乾无论是为了教育还是为了儒学,都得把造纸术和印刷术掏出来。
现在唐朝造纸的成本太高了,唐初又没有印刷术,导致书籍价格奇高。
一本书相当于后世一套市区房,而读懂一本书的成本相当于把一套房装修的价格。
一本书有个屁用啊,谁就靠一本书就能考上进士的?
读书对于唐朝的农民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虽然有了这两个技术之后,可以开厂生产纸,而且皇室拥有全套的儒家书籍和过去的史书,印刷完成后,可以把一本书价格控制到一百文以下。
但是这对世家的伤害太大了,相当于把世家的财产缩水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所以李承乾为了弥补世家的损失,也为了让更多的土地流回他的手里,他想了一个惊天的阴谋。
一个对中小地主的阴谋,对世家们的阳谋。
在这些书籍印出之初,搞饥饿营销,价格定在中小地主全力足够购买的价格,哄骗中小地主倾家荡产买书。
如今已经是二月了,李泰和李世民建寺庙,祈求菩萨保佑长孙皇后,我李承乾请求皇帝开恩,在六月增加一次科举考试不过分吧。
唐朝有常科和制科,常科就是每年一月左右,制科是不定时地由皇帝降下恩典,多开一次科举。
我太子李承乾,恳求皇帝多开一次科举,让全天下读书人为长孙皇后祈福,这不比几个寺庙的和尚祈福更有气势?
不仅尽了孝道,也让国家拥有更多人才,全天下读书人也会念着朝廷的好。
唐朝科举改试卷的考官在改卷的时候,可以看到答卷人的名字,有舞弊的空间。
李承乾要求主持这次考试,采取糊名制度,就是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这下舞弊的概率小了一大半。
但是这还不够,李承乾还有让专门的人,将考生的试卷重新抄写一遍,再让考官阅卷,让你看不出笔迹。
试卷从打印开始,一直到考试那一天,全部都在红旗军内进行,在此期间,红旗军,不可有一人与外界接触。
在试卷打印之前,准备好几个月的给养,在科举开始之前,如有人接近军营,就算是李承乾也格杀勿论。
对,没错,就是公平!这是唐朝的一次绝对公平的考试!
试卷的内容就是儒家经典,考你对儒家经典的掌握和理解。
如果是过去,这样公平的考试一定会让世家不满,世家一定会竭力反对,但是现在全新造纸术以及印刷术的出现。
李承乾一定不会让这个技术雪藏的,因为这两项技术关系到整个国家,关系到千秋万代。
尽管世家不愿意这两项技术的出现,也不得不接受,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拒绝名垂青史这一事实。
所以李世民一点会推广这个技术。
如果他们竭力阻止这两项技术的事情被全天下的读书人知道,就会遗臭万年。
所以世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抉择,要么坐等自己的书籍贬值,要么就是接受李承乾的提议,在这项两项技术公之于众前,掠夺整个国家的中小地主,也就是中产阶级。
这些占人口户数8%左右的中小地主,控制着70%80%的耕地,这让李承乾无法接受。
所以世家们必须支持这次科举的举行,必须赞成这次考试的公平,必须同意考试的内容,必须与李承乾事后接受整个中小地主的抱怨。
根据五姓七望千年的影响力和李承乾现在所掌握的力量,这些中产阶级也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并且,世家们现在无论是在朝廷之上,还是在军队与商界的利益都与李承乾紧紧地绑在一起。
只要李承乾一倒台,那群老古董一定会揭竿而起,这是这些新世家难以接受的结果。
那些中小地主最缺的就是在朝廷的影响力,所以他们听到如此公平的考试一定竭尽全力去买书,去准备这次考试。
他们会倾家荡产,集体售卖土地,此时土地价格极低,李承乾可以将这些土地都买过来。
而在这次考试完之后,李承乾将书籍和纸张的价格低到所有普通百姓都可以买的价格。
这样一来,儒家书籍大量硬刷,儒家将会兴盛,毕竟有条件读书,谁不想读,不想科举当官?
李承乾也得到了大量财富,可以收买中小地主的土地,而世家们因为书籍的贬值,只能说保持现有财富不变。
经此一事,李承乾将掌握国家的八成多的土地,将这些土地以极低的代价租借给农民,来年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唐朝一次科举多的录取三十个左右,少的时候才十几个,一般也就二十个左右。
所以李承乾不怕这些中小地主报复,就当他们集体倾家荡产买了一次公平的科举。
这次科举就是李承乾和世家对中小地主的一次敲诈与欺骗!
最后的赢家只有李承乾。
在一天晚上,李承乾召集了五姓七望以及一些归顺他的世家,商讨了这件事,结果很显然,他们在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思考后,只能被迫接受。
他们都知道李承乾在想什么,而最高的计谋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他们知道李承乾想削弱地主阶级,想减少地主对人口和财富的控制,想扶持农民,想赚钱,想削弱他们世家的势力。
可偏偏他们还没有任何办法破解李承乾的阳谋。
李承乾与世家们商讨后,便在红旗军中大肆地造纸和印刷四书五经。
第二天朝会。
“儿臣恳求父皇开恩科,以让天下读书人为母后祈福!”李承乾说道。
此话说完,那些权贵喜出望外,每次科举,就是他们塞人的时候了。
所以全朝廷上下一致同意。
李承乾这个提议合情合理。
朝中大臣一致心想:你李世民和李泰,劳民伤财搁那哐哐修寺庙祈福,你看看人家太子,这孝心,这格局,必须支持。
“准!”李世民说道。
“儿臣想主持这次科举。”
此话一出,权贵们都在思考,而世家们都在同意。权贵们也没有反对,大不了站队李承乾,或者给李承乾一些利润嘛。
科举,懂的都懂。
“儿臣这次科举想要实施糊名制度......”
李承乾将那些促进公平的措施都说了一遍。
李世民这时眼神炯炯地看着李承乾,儿子要打压世家贵族,而重用平民!
就凭这个,李世民绝对是支持的,但是吧,要是满朝文武反对也不好办啊,毕竟朝廷不是一言堂。
就在李世民还在想怎么支持李承乾,下面一众世家都赞成。
“臣赞成,科举考试,应该公平,一决文字而已,太子所为应为天下读书人称颂。”一个官员说。
这下轮到权贵蒙圈了。
心想:啊?世家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
但是吧,这玩意还不好反对,毕竟前面自己可以同意让李承乾主持科举了,转眼就说反对岂不是欺君?
只能被迫同意了。
李承乾其实还想开武举的,但是想想还是算了,步子迈的大容易扯着蛋。
现在也不缺打仗的人,国家承平,缺的是治理国家的人。
这次朝会之后,买书人中也应该有这些权贵了,只希望他们知道这个阴谋之后不会气的跳楼。
朝会结束,李承乾来到了大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找到了国子监祭酒,也就是教育部部长,他看到太子激动极了。
现在稍微有点政治智商的人都知道,跟太子混不一定有前途,跟太子作对一定没前途,李泰的手下就是例子。
很明显这位国子监祭酒很愿意跟李承乾混。
“太子殿下来国子监所为何事?”国子监祭酒问道。
“此次科举,我打算以儒学为主,祭酒是否愿意为此次科举出卷啊?”李承乾问道。
“这是臣的荣幸啊!”国子监祭酒说道。
“本太子觉得,应该以儒家治天下,抑制道佛的发展。”李承乾说道。
国子监祭酒听完这句话差点没给李承乾磕两个,只有他这个国子监祭酒知道儒家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科举全靠背景,穷的学不起,学得起的又不需要,谁还学儒学啊!
要不是李唐王朝需要儒学来证明王朝的存在的合理性,怕是连儒学的根都给拔了。
李承乾现在十有八九就是未来的皇帝,国子监祭酒一听未来皇帝要尊儒家,那真的是感动的差点泪崩。
李承乾看着国子监祭酒这样一点也不惊讶。
李承乾知道他是不会拒绝的,因为国子监祭酒就是儒生,此次出卷也是为了扩大儒家的影响力。
毕竟专业的活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干,此次科举只考儒家经典,以及对其的解读。
李承乾不可能一个人包圆了,他只是参与制作试卷和阅卷。
考你从儒家角度思考如何治理国家等等,而不是让你自由发挥。
这样一来,儒家也为李承乾分担了一部分反对这次考试公平的阻力。
儒家的嘴可不是开玩笑的,谁要是再不知好歹反对李承乾,那些在御史台儒生你可得注意了。
在唐代,就算了考上了进士,成为了二十几个人中的一员,然后又考过了吏部考核,成为了几个人中的一员。
但是如果你没有显赫的背景,只能做到五六品官就到头了。
而这次考试,李承乾取消了吏部考核,直接让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以及自己,当面策问这些进士,并对问题进行回答。
李承乾问了李世民愿不愿意策问考生,李世民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这样一来,这届进士及第的这些考生,六部尚书,太子和皇帝就是他们名义上的老师了,古代天子门生就够书生吹一辈子了。
如今,敢问天下,还有比这届考生的老师更硬的吗?
此次消息一放,天下震动,这明摆着就是考上就是前途无量啊!
李承乾之名声,在读书人中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他给了这些书生梦寐以求的公平,一个绝对公平的平台,给这些毫无背景的书生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封侯拜相的机会。
一个诗歌文采独步大唐的人,一个为天下读书人争取公平的人,一个身居高位,即将登临圣位的人。
足以让天下人读书人疯狂。
这次门阀贵族不再主宰科举了,儒学也不再无人问津了。
无论此次科考考了多少平民的进士,这些进士这一辈子,都会感恩李承乾,不出意外,这辈子只会跟着李承乾混。
大唐,起风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