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汉祚高门 > 0491 秉笔述贤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时下这个氛围,清望高门之所以高人一等,而兵家子却颇受冷待,这是由成长上限所决定的。并不只是寒门没有上升渠道,而是所有的上升渠道都没有一个正常稳固的标准模式。一旦没有标准,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混乱不堪。

    人想要进步,并非因才而进,或者因功而进,而是取决于能否得幸于高位者。门阀士族并不新鲜,从古到今任何时代,任何的组织形式,都会有这么一群特权阶级,只是在这个年代特权的行使少约束,更恣意、更放纵、更有规模而已。

    沈哲子如今就是站在这一片腐基烂土上畸形的生长,等壮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底气和能力针对自己刮骨疗伤。脱离这个系统的方法不是没有,只是成长过程要更艰难,而且更加的不可控。太过混乱的外部环境会让人的意志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扭曲和变形,变得面目全非,远远悖于初衷。

    对于王述的抬举,沈哲子也只是点到即止。毕竟此人讷言沉默,少作清论,一时间也实在难有让人惊艳的表现。若是发力太猛,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将王述的缺点放得更大,物议更卑,也让沈哲子被打脸。

    所以略作一顿后,沈哲子并没有再继续专注于王述,又将话题转开:“今日在席,听诸位言多中兴旧事。前人清雅,大洗视听,让人意犹未尽。可惜天人相隔,思之不免太息。后人能做的,不过是铭记彼刻,长作缅怀。”

    “时过境迁,人事流转。身在罗网中,困顿于此下,人非无长情,可惜俗尘侵扰太甚。言行多有悖于意趣,际遇总是远于当年,难免要愧对前人所教,渐行渐远。譬如鼎业偏安,王道局促,虏贼狼行,大坏旧土。天地亦狼狈,人情何以堪!”

    随着沈哲子的讲述,席中气氛也渐渐变得低沉起来,众人个坐席中,或许各有所思,感怀却都相近。社稷半残,王道苟安,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怎样的醉生梦死,都让人难以忽视。时人虽然不乏失家而又屈志者,未必敢放豪言北上破虏,但闲坐在这里黯然有惭,生生闷气还是可以的。

    “天道自有流转,不许胡虏久猖。此乡自有英迈,必当收拾山河!春秋自当放言长量,先人实在不能远弃啊!此境虽已疏于当初,此情却应久持。前贤隽永,玉树埋于尘埃,已是一悲。风骨没于荒冢,情更难堪。因有此悲切,才斗胆妄作议论,今日同侪云集于此,可见情感相同,非我之幸,世风之幸!”

    沈哲子讲到这里,自席中站起身来,端着酒杯绕场而行,逐一礼敬席中众人,众人也都纷纷起身举杯回应。

    当沈哲子行至王羲之面前时,王羲之神态不乏激动,端起酒杯来便一饮而尽,而后才指着沈哲子说道:“未闻驸马高论之前,总觉物议或有欺我,荒土难生琼枝。今日听此议论,感怀深刻,驸马确是灵秀所汇,质美不虚,不愧实名。”

    沈哲子听到这话,嘴角又是忍不住一抖,就算是夸人,能不能好好夸?什么叫荒土难生琼枝?这一句话,不只将人给鄙视了,连一方水土都难得幸免。就算是夸人,都让人心里膈应得慌。

    他也再懒得与王羲之多做对话,转而行向旁人,行过一周之后,他才站在三四楼之间,举杯向下示意道:“情感相同,众念成一,虽为地主,雅不称谢。同饮此杯,衔志共勉!”

    一时间,楼上楼下几百人众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沈园醇厚佳酿,为都中之冠,酒香浓郁,回味悠长。大凡喜好杯中物者,对此都是颇为推崇。然而佳酿入口,殷浩却品到一丝苦涩的余韵。哪怕他心内对沈哲子始终都存薄视,但也不得不承认,此人以情惑众,言辞扣人心弦,已经颇具大家姿态,甚至可追王太保。在这方面,自己真的是逊之远矣。

    不独殷浩有此感慨,席中年轻人们多数都有所感触。一个人有没有领袖姿态,家世和官位虽然很重要,但也并不是全部。关键还是要看其人究竟有没有感染力和领导力,如果不能情感于众,不能影响到人,就算是身具高位盛名,也难居其实。

    席中这些年轻人,无论是家世还是势位,沈哲子都不算是顶点。可是从其露面开始到现在,却一直把持着集会的节奏。这一点,也实在不能不让人佩服。

    回到自己席位上之后,沈哲子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又说道:“迁冢之议,本是哀事,虽然广得众愿,其实不足为贺,况且眼下远未足靖功。五官四肢,血肉筋骨,生者皆有,亡者俱留,本不足为奇,也不足为夸。善为妙思,神念悠远;善为雅言,风韵留馨;善为文义,气度宏大;善为义举,筋骨卓然!”

    “孰能脱于俗,优于众?德行厚重,容止卓然,言语妙趣,雅量能容,豪爽俊迈,见贤自新,诸多高格,不一而足。我等今日得幸收捡贤骨,但若以此自美而足,则不免流于舍本逐末,人所不取!”

    众人再听到这一番话,有的回味沉思,有的眼眸一亮,反应不一而足。

    谢尚在席中听到沈哲子这么说,心内已是大有感触。他很明白驸马以南人而领袖同侪的不易,因而也能体会到沈哲子动作频频的苦衷,只有长期让人心跃动起来,不由自主的追随其后,才能从无到有的营造起这种惯性的气势。如果一旦人心冷却下来,那么南北疏离的这种想法又会喧嚣尘上,让人心渐渐隔离。

    虽然理解,但是他并不看好沈哲子今次迁冢之议。这件事看起来声势不小,但其实隐患也多。一方面耗资不菲,另一方面众意难调。

    时下墓葬之类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与人望和时局紧密相联。诚然做得好会让人高看一眼,时誉更高,但问题是很难做得好。因为时局的频频动荡,诸多旧事都已经难追,要帮那些绝嗣人家厘清其阀阅传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稍有疏礼,便有可能饱受攻讦。

    台中虽然同意这一件事,但却并不出面主持,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府库公用短缺,但其实也有针对这方面的考量忧虑。事情本来是好事,但是因为牵涉面太广,所以错漏在所难免,也肯定不乏别有怀抱的人想要鱼目混珠。

    出力但却未必能讨好。在谢尚看来,凭沈家和驸马如今的声势,完全没有必要招揽这一件事来给自己埋下隐患,自惹麻烦。如果出现什么争议太大的事件,很有可能会将过往的一些努力都毁掉。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谢尚感觉沈哲子是略有冒进的。

    不过他却没想到沈哲子还有这一后招,虽然言语中还没有说明白,但其实意思已经很明白。为那些中兴旧人收捡骸骨只是末节小事,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人铭记那些人生时的风骨器具。有了这一个前提,抓大放小,便有了极大的回旋余地,不会因此被逼到墙角而没有退路。

    虽然对驸马的才学颇为佩服,如今也决定靠上沈家,其实谢尚心里仍是有些顾虑的。毕竟他家旧有的人脉和名望还是放在侨门这一边,如果太急切的改弦易辙,不免有趋炎附势之嫌,要为时人所鄙。

    所以在公共场合类似眼下,谢尚都是少有表态,即便有所意向,也都是通过旁人来表达。这样暧昧的态度虽然有些掩人耳目,但其实也是在保留着一份退路。

    不过在听到沈哲子后续的计划后,谢尚意识到他对驸马还是有所小觑,其技决不仅止于此,所思要比旁人深远得多。再引申一想,自己这种首尾两顾的态度未必就在驸马意料之外,未来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谢尚对此已经不抱乐观,反而觉得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有可能还会害到自己。

    略作沉吟后,谢尚便起身开口道:“驸马此论,实在发人深思,让人有愧洞见不明。譬如千里良驹死褪留骨,行则不盈尺寸;驽马老骥,虽是挪步艰难,却能积长百里!并非优劣错置,而是生死有别。骸骨虽可追缅,德行才是最重。今日坐闻诸位盛言中兴旧事,所述较之父辈已是缺失良多,异日在传于后,又能余几?前人贤迹,遗之不恭,若能秉笔而记,录之墨卷,传示于后,才是大善!”

    听到谢尚这么说,原本尚有疑惑的一部分人不免拍手称好,一时间众说纷纭,局面喧闹久久不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