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词是要配乐歌唱的,所以必须在协和音律上有严格的要求,不仅如诗的调分平侧(即仄)而已。当然除去音律的要求之外,词的风格意境也有其特色,不尽同于诗,所以说“词别是一家”。
她用这个标准衡量诸家,在词论中说:“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晏殊、欧阳修、苏东坡,做词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只是晏几道无铺叙,贺铸少典重,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把北宋诸名家批评了个遍。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有毛病。
李清照词论中有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就是她历评北宋词人,独未提到同时极负盛名的大词人周邦彦。有的论者认为李清照的词论历评诸家,皆摘其短,而周邦彦妙解声律,浑厚典雅的词作,大概李清照认为是够得上标准的,所以“并无贬语及之”。
后世论者对于李清照的词论,提出不同的评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认为李清照论词苛求太甚,持论不公,蚍蜉撼树,未免狂妄。胡仔在笤溪渔隐丛话中说:“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
二、近代有的论者认为,在李清照那个时代,词的发展趋势已进入与诗合流的阶段,不合流将没有词的出路。事实证明,南宋一百五十余年中,著名词人如辛弃疾、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都是注重协律的,而且保存发扬了词体风格艺术的特美,并没有合流于诗。
三、有的论者认为,李清照词论中提出作词的要求,如“铺叙”“典重”“尚故实”等,与她的创作实践是矛盾的。其实李清照对于词的认识,包括高雅典重与浅俗清新两个方面,从其名作永遇乐元宵这首词中就可以窥之。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该词首句即用两典,分别是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碧,青玉,名词;碧云之碧用作形容词。“璧”字意近之,不必青色。王安石东阳道中:“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这两句即是写实。宋宣和遗事书前集“元宵看灯”:“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南宋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雪柳以缯楮为之(见岁时广记卷十一)。捻金者,加以金饰。
由此词可以看出李清照在作词时,能够将尚故实与情致,二者皆兼顾且融合为一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