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 第461章明章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弃安南、撤奴儿干都司,废后、内书堂、斗蛐蛐、废边,种种作为,连着一看……这他喵的不是昏君吗?

    但是吧,人家有个仁宣治世,天下总体太平,皇帝关心农业,大臣们也还没全体堕落,体制正是兴盛时,武备虽然略垮,但是还没崩坏因而这是一个好时候。

    至于朱瞻基具体做的什么事?

    宣德五年二月(1430年),让工部停止木材采办……这不是现代农村锯木头,这他喵的采办木材是从云南、贵州这些地方的深山中运到北京,是毫无疑问的大工程。

    宽减马政……这是洪武、永乐两朝的锅,因为要对付蒙古势力,所以朝廷鼓励民间养马,甚至于有硬性要求

    毕竟,马匹好养,战马难养。

    招抚流民……好吧,还是永乐朝的锅,整那些大活,造成了不少百姓日子困苦,典卖田地。

    免除赋税和徭役一年……这个只能说是常规操作。

    戒谕法司减少刑狱……还是常规,但凡盛世、治世中,对于刑法都非常宽松……洪武之治除外。

    下诏修建预备仓,朝廷出钱购买粮食储存以应对灾年、荒年。

    同年6月,京畿地区出现蝗灾,朱瞻基遣人扑杀蝗虫,减少灾害。

    继续推行洪武年间实施的移民政策,让人口稠密地区的百姓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开荒种地。

    说到这儿又想起了洪武大移民、永乐移民,甚至于整个明朝,除了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外,基本都在移民。

    为什么要移民?明初是因为连年战乱,以及元朝近百年的烂摊子下,南方人多,北方人少,人口密度不够,田地大多荒芜。

    所以有大移民,以发展农业,明后期的移民却是因为战争频发,不是蒙古南下侵略,就是边境地区又在打仗,打着打着人没了,于是移民。

    至于明末……都他喵的的末期,朝廷都快没了还移什么民?要移也是移大家族,找地方避难。

    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为朱棣抹平了迁都带来的恶劣影响。

    况钟,精通庶务的人才,官员怕他,百姓爱他,也是明朝第一个受到皇帝尊崇的知府,最终累死在任上,百姓称之为“况青天”!

    吏治清明,人才济济……这不是后来天启朝初期东林党群立朝堂所谓的“众正盈朝”而是真的群星璀璨。

    百姓在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文治大兴,天灾人祸也少,除了武备渐渐废弛外,没啥太大毛病。

    至于武备这块,朱瞻基其实也算是重武,毕竟是他爷爷亲手带出来的人物,可惜,他没有朱元璋、朱棣的魄力,对于军中的毒瘤下不了狠手整治。

    著名的比如宣德三年,朱瞻基率军巡视边关,恰巧遇到兀良哈部南下劫掠……于是朱瞻基兴奋了。

    不想打归不想打,送上门的功劳还能让它飞了?

    因此亲率三千精骑出喜峰口,于宽河大破兀良哈部,朱瞻基亲自射死三人,兀良哈部望见黄龙?纾?侣砬虢担?骶?镀涫琢臁0嗍?爻?

    朱瞻基:朕也是武德充沛的好吧!

    雍正:啊?哦,你儿子不行!

    朱瞻基:……

    除了宣德三年的巡边经历外,宣德五年、宣德九年,朱瞻基同样亲自率军到达边关巡视。

    草原局势的变化,边关军户田地的减少,军户的逃亡等等问题他也一定知道,他管了,却仅仅在于口头训斥,没有狠手整治,自此,边军败坏。

    曾经跟随洪武、永乐南征北战,撵得草原骑兵嗷嗷乱窜的虎狼再没有了,留下的只有一群病虎、病狼,到后来甚至退化成了病犬……忍不住叹口气,多冤呐!

    宣德十年正月(1435),朱瞻基病重,连上朝的体力都没了,于是连忙令群臣在文华殿拜谒皇太子朱祁镇

    同月,朱瞻基崩于乾清宫,终年38岁,庙号宣宗,或可称明章帝!

    临终遗诏,由皇太子朱祁镇继皇帝位,因其年幼,因此朝廷大小事务由皇太后张氏决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