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公务员 > 第七十章 徭役的影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第七十章       徭役的影响

    朱元璋听了心中一动。

    铁变成白菜价的好处,朱元璋已经听过很多了。他也很向往这一点。但是这要朱元璋现在搞出这么多钱财,砸进去,朱元璋又不舍得。

    因为铁变得廉价这一件事情,并不能给大明朝廷带来直接的好处。

    而今大明消耗铁的大户,都是朝廷。对于百姓来说,铁的消耗很少的。除非铁价便宜到一定程度,代替了木材。 说到底一句话,重工业项目,很难第一时间给国计民生带来变化,反而是带来了负担。

    而今的情况就是。

    朱元璋知道铁变得廉价的好处,不过是支援朝廷其他方面的建设。但问题是,朝廷之间各部门是不收钱的。不能直接回笼建设经费。更不要说,维持建成以后的太平铁厂,也是需要不少钱的。

    朝廷的开支是支撑不起的。

    其实,之前朝廷开支支撑不起的时候,朱元璋有一个手段,那就是发行宝钞。

    朱元璋刚刚发行宝钞的时候,宝钞与铜钱比,还在八九成。而今跌的太多了。但是好歹还有一个稳定的价格,市场上还有人使用。到了永乐年间,却成了真正的废纸。

    朱元璋接受了一点现代金融的教育之后,这一年内,再也不敢发行宝钞了。甚至在某些地方还稍稍回购了一些。

    其实,朱元璋倒是想多回购宝钞,将宝钞的价格给拉上来,奈何到处需要花钱。朱元璋根本没有额外的钱,可以用在这里了。

    朱元璋虽然觉得很不舒服,但还是叹息一声,说道;“何夕,不是朕不想支持,实在是朝廷支持不起来。你这个规划,少了百万两是拿不下来的。”

    “这样吧。我从内库之中拨出二十万两,且修着。你的工理学院不是刚刚开张吗?且等人才吧。”

    何夕说道:“陛下,工部之前不是说过,铁矿不够用了。既然都要买铁矿,什么地方买不是买。太平铁厂一出,不是节约了朝廷开支吗?”

    朱元璋叹息一声,说道;“你不了解大明。你不知道,从下面征收铁矿,是不给钱的。”

    何夕张目结舌说道:“不给钱?”

    朱元璋说道:“朝廷需要铁矿的时候,会令各地卫所,开采铁矿,运输京师,卫所的开支,是自给自足的。他们的开支,算是朝廷已经给过了。所以”

    何夕一时间转不过来这个弯。

    是的,如果按这里来算,朝廷征收各地铁矿,是零成本。而何夕在这里修建太平铁厂,却是成本极高。

    但是在何夕想来,他这种集中化,聚集化的生产。生产效率,是大大提升的。既然生产效率提升了,那么成本必然下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大明朝廷的核算之中。他这种办法,比不上原始的办法成本低。

    这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何夕心中闪过一道亮光。暗道;“明白了,在人力成本。”

    是的人力成本。

    在大明人力成本,几乎不计入朝廷开支的。因为大明有一项赋税叫做徭役。

    徭役是虚的,也是实的。

    说是虚的。这种赋税并没有什么直观的物品堆叠。你说徭役交上来的是什么是粮食,还是银子,都不是,是力气。

    但是在百姓那里却是实打实的东西。

    因为,自己每出的一分力气,他们自己是知道的。这一次在开矿的时候,其实不仅仅动用卫所,还征用了当地的工匠。也是以徭役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但是大明朝廷官员,并不是主要劳动者,他们对生产效率根本没有感受。他们能感受到的仅仅是生产成品。如此一来,就有一个问题,封建王朝的官员们,对生产本身的任何事情,并没有什么感受。甚至作为很多生产活动的组织者,他们也无意改进技术,乃至于推进新技术。因为新技术好处,不是他们享有的。是劳动者。但是新技术搞出事情来。是官僚本身负责的。

    所以,只要能做出事情,安置成例就行。

    至于生产者多付出的劳动,与他们无关。

    一瞬间,什么叫做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何夕瞬息之间,再次加深感悟。

    也为什么同样一笔账,却算出了不同的情况。

    何夕说道:“陛下,徭役必须要废除。”

    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何夕忽然跑出这么一句。一时间不明就里。何夕二话不说,将他想到的东西,详细地说给朱元璋听。说道:“陛下,我总算找出关节所在了。徭役这东西,根本就是一个黑洞,里面的一切都是不可量化的。”

    朱元璋说道;“怎么不可量化,每一百姓服役多少天,是有规定的。”

    何夕说道:“陛下,一直说我不懂大明,为什么今日如此自欺欺人。”

    朱元璋说道:“何出此言?”

    何夕说道;“服役几天,全在官员一支笔而已。陛下如何核查,他们写的对还是错?”

    朱元璋一愣,忽然说不出话来。

    如果寻常皇帝,或许不明何夕说的是什么。但是朱元璋从最下面爬上来,太明白官僚们的德行。凡是上面不查的,或者查不到的,几乎是放任自流。没有有效监督,就等于放任。

    徭役这上面怎么监督?

    查田赋,可以查收上来多少粮食。查各项税收,可以查收上来多少银子。但是徭役这东西,根本没有办法查。或许有人说查工程。徭役总是要办事的吗?但是工程里面偷工减料太容易了。而且能让百姓给他们干私活。将徭役转变成金银。

    而且除却当时的人,很难查出来的。

    而且定量上也很难。让百姓多干一点活,百姓即便不愿意,也不至于反抗。甚至不敢反抗。很难做到监督。

    其实,底层的任何事情上面都很难监督的。赋税,不管是实物赋税,还是货币赋税,最少还能见到的东西,而徭役是什么都看不到,上下其手的空间太大了。

    朱元璋叹息一声,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且放放吧。”

    如果说朱元璋不注重徭役,那是不对的。从底层出身的朱元璋,太明白徭役这一件事情的害处了。但是朱元璋一生做的就是均平。在徭役上也是,在制度上建立黄册,建立徭役册。编户齐民。让百姓每年出徭役的天数是固定下来,一般是十年轮两个月。说起来也不多。

    但制度是制度,现实是现实。

    其实明清两朝,单单算赋税的。都不高。但是算上徭役,就让百姓苦不堪言了。

    朱元璋没有想过废除徭役吗?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大明朝廷没有钱。

    大明朝廷的运行成本,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徭役的方式抵消掉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中原王朝的国力,很多时候都是以徭役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但凡做到编户齐民的国家,都能爆发出极其强大的力量。其根本就是能将徭役给征收上来。无偿调集百姓做大事。

    但是 同样这种模式,也对生产力提升感受模糊。

    因为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下子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都是一点一点地推进 。但是很多进步刚刚开始的时候,还不如多招一个人方便。

    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张居正一条鞭发之后,晚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为一条鞭法,将一切徭役折进了田赋之中。

    不过,今日这一番话,虽然没有说动朱元璋。但是也让朱元璋受到了教育,今后大明该往什么地方走。有了模糊的方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