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1874章 摊丁入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嗯嗯。”朱由检微微点头,不打算再接着说下去——他知道以克里斯蒂娜的脾气,他再得寸进尺就踩进雷区了。60;62;  这边话音刚落,门口便响起了敲门声:“头儿,我回来了~”60;62;  “哦~你什么时候回来的?”60;62;  “就刚回来,我什么都没听见。那什么,我接着给你念啊。”60;62;  “诶?我刚才叫你念什么来着?”60;62;  “你叫我念婺源的土地情况啊。刚才念到,整个婺源光是祭祀祖宗用的田,就占了三成左右。”60;62;  “哦,我想起来了。这些祖宗田我们还得调查一下,到时候可以实地去走访,看看宗族里头的人对祖宗田是个什么态度。因为这毕竟是个公产,总会有人不满的。还有呢?公田里头的其他部分是什么?”60;62;  “还有就是神道地主和政治地主。”邵纲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这刚才抄录的副本,头儿你直接看吧。”60;62;  祖宗地主,神道地主和政治地主,如此分成三类是朱由检的要求。其中的神道地主,说的就是宗教上的地主。60;62;  中国的宗教成分非常复杂,即使是粗略划分也有神、坛、社、庙、寺、观六种形式。60;62;  神,即是神会,是最基础的宗教组织。神会没有庙,而是以拜关公、观音、或者赵公明之类的大神的名义组织在一起。60;62;  神会若是发展起来,就会在乡野用石头垒起一座小屋。小屋中或是供着神像,或是干脆就直接供着神仙牌位——这就是坛。60;62;  无论神、坛,实际上全都是由地主办的神会。这些个神会都是有田产的,只是不多。它在婺源县的占比也不高,因而情报上没有大书特书。60;62;  至于“社”,那来头就大了。社是一种在江南非常流行的自治组织,通常也不拜什么具体的神,只是农民们聚在一起开会,定个规约,然后吃顿饭。这种社一般都没有自己的田产,办实事靠话事人凑份子。这些个“社”,一般也承担了乡间的管理工作,有的大社能成连村跨乡,达到一个镇的规模。60;62;  这种大社一般每年要雇人来演戏——也就是所谓的“社戏”。这在江南很流行,徽州有徽剧班子,苏州有昆曲的班子,唱戏的时候或是搭台,或是在楼船上开演,男女老少都能去看,唱大戏还会专门搭个女台,唱些《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之类的女性向曲目,这些曲子通常也都更“典雅化”,寻常人听不太懂。60;62;  这种“社”不在朝廷的打击范围之内,因为“社”并没有自己的田产,只是基层自治机构,自然也就没必要收税。60;62;  至于庙、寺、观这三样,那规模就大多了。60;62;  庙略小些,一般是龙王庙、关帝庙、岳王庙之类。庙的田产一般不多,通常也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一般只有兼职的“庙老”。大多数庙靠庙产只能是入不敷出,还得收纳香火钱才能维持运营。60;62;  至于属于佛道的寺、观,这就是重头戏了。60;62;  寺里好讲“施主”。大庙小庙有不同的讲究。大庙里头什么是“施主”呢?施了田的才叫施主,别的一般都只能叫“香客”。60;62;  有个百年老梗,是一副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这联的作者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有说是苏东坡的、有说是郑板桥、有说是白居易,连说是纪晓岚的都有。60;62;  这老梗,讲的就是郑板桥或者别的什么人在庙里头受了白眼,方丈见他其貌不扬就吩咐一句“坐,茶。”。交谈片刻,发现此人谈吐不俗,便说“请坐,敬茶。”。后来来人亮明身份,方丈立马神色大变:“请上坐,敬香茶。”60;62;  道观也是同例,里头的田产也是有钱的大地主们施来的。不过和尚庙的风评一向不如道士,还传出了诸如《天报》、《桩粪》之类的名梗。60;62;  这到底是为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大抵是因为道士不怎么喜欢传道,而和尚喜欢说法。60;62;  依照锦衣卫的调查,这些个“神、坛、社、庙、寺、观”,在公田中占了20%左右,占田最多的是寺,往下依次是观、庙、坛、神。这五种都是为地主服务的,而主要由农民组成的“社”则一般没有田产,办事靠筹款。60;62;  寺社田地是朝廷的重点打击对象,因为这些和尚是基本完全不交税的。但直接对和尚们征税很容易引起信众的大范围不满——同理,要对祖宗地主们征税,也同样可能引起类似的暴动。60;62;  所以对付这些老大难的问题,还得请出鞑清发明的路子——摊丁入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