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 1410章 火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想当年,他们要枪没枪,要人没人。

    就是那样只凭一腔热血的局面,都全歼了整个奴儿干的所有沙俄人。

    更何况今天已经鸟枪换炮的他们?

    虽然因为是回京朝贡,不能携带大军前行。

    但是,巩永固、刘文炳可从不怵了!

    这两人,可是大明宗室里的爱国标兵!

    当年那么艰难的处境,两人都为了大明而甘愿自置必死险地,更何况是现在?

    按照《大明帝国册封法》规定:

    “公爵国国主回京,若走陆路,以此标准执行:

    随行护卫,不得超过五百人,携带火炮为三寸口径速射将军炮三门、一寸口径速射炮十门;

    进入内置省边疆后,三寸火炮封存当地都指挥司衙门,兵卒随行护卫;

    进入京畿区域,只能携带一百军士,不得携带火炮,可以携带连发、单兵爆破装备;

    进入京都,只能携带十名步枪军卒,不得携带狙击、连发、爆炸类枪械。

    若封国国主,乘坐船只回京,随军战舰火炮标准不减,但,战舰数量最高不得超过五艘;

    抵达内置省海岸线后,战舰停靠港湾,不得深入内陆河流;

    护卫军士数量、护送条例与前者等同。

    特诏勤王除外。

    非诏,如有违者,除国!”

    历来王朝的统治范围,都是和信息传递的时间,息息相关的。

    快马加鞭,信息往来半月可至的地方,就是直辖省的最大范围;一月可至的地方,就是羁縻州的最大范围。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始终无法直接统治高原地带的原因。

    因为不采取羁縻统治,一旦王朝稍微衰弱,委派的官吏,就会自立为王,形成实质上的独立。

    相对之下,羁縻州,反倒是最省事的统治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沙俄强行吞并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当地却依旧反叛不停。

    而当铁路贯通之后,就成了沙俄的领土的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中央王朝调兵的时效性问题。

    而今,大明正好处在新科技兴起,旧统治方式还在遗存的变革时代。

    朱由检需要时间。

    给他三十年,被明军占据的地方,终将成为大明永世不可分割的基本盘!

    既然大封藩国,才能为华夏子民开拓了生存的土壤,朱由检就不得不考虑统治的维稳难题。

    只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华夏才能长治久安。

    藩国,说白了,就只是朱由检的一双手套罢了。

    设立藩国,名义上不绝祭祀,只是为了安抚占领区的人心罢了。

    “存亡续绝”——本质上只是给与被占领地区的前既得利益者们,一个安抚人心的工具而已。

    这个道理,早在春秋时代,老祖宗们就明白了。

    《册封法》的出现,为的就是消除藩国的“独立心”。

    在等三十年……

    三十年后,一招“推恩令”,天下皆可大同!

    ……

    巩永固、刘文炳两人,只是回京朝贡罢了。

    因此,他们带来的一千人,只携带了规定范围内的火炮。

    也就是总计一寸炮20门、三寸炮6门。

    三寸、一寸等口径速射炮,是新大明制式步兵炮阵列的两员“明星”。

    也就是33毫米炮、100毫米炮。

    这是经过实战检验的优存品。

    这两种火炮,远比两寸、四寸火炮,更受将军们的喜爱。

    一寸口径速射炮炮弹,全都是开花弹。

    每枚炮弹内部,装填比玉米粒还小一些的圆形弹珠12颗,依靠爆炸后的弹片、弹珠杀死敌军。

    主要用来短兵交接的厮杀战之前时候,轰击对方阵列使用。

    一寸速射炮,全重刚好90斤。(大约相当于西方2磅炮)

    (参考后世某款30mm口径炮,全重45公斤。

    明制一斤596.8克,折合一下,就是53.712公斤了。

    因为考虑到这时代钢材强度,达不到后世的标准,因而要加强炮管。

    因此,这个数据是合理的。)

    90斤的重量,一个士兵背起来就能走,两个士兵扛起来就能跑。

    这种火炮,既可以采取\"u\"型插销,锁在炮车上使用,增加机动性。

    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炮重轻,更可以将三具一寸火炮,安装在一辆炮车上,形成接连不断的打击力。

    还可以和两寸或者三寸火炮搭配起来,安装在一辆炮车上,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术性支援武器。

    (几门火炮共用一个炮车,是明朝万历以后,明军的经典操炮手段。

    详见熊廷弼奏疏。

    是否为熊廷弼首创,已不可知。)

    除了能被步兵背着跑,和不同火炮共用一辆炮车之外,一寸炮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一点!

    条件达不到的时候,还可以抛弃脚手架,再次减重5斤。

    只拿了一个炮管,就能机动。

    发射时,随便用了土石,堆积一个斜坡,就能发射了。

    (明朝火炮的常规手段。)

    除了转运方便,运用场景多样之外,一寸炮之所以广受好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炮弹轻便。

    一寸炮的炮弹重量,只有一斤半。

    朱由检推行炮兵普遍装备的战术背心,一次性可以携带五枚。

    还不影响了正常行动。

    若是花费一分钟时间,将战术背心的伸缩纽扣全部打开,一个士兵,就能携带二十枚炮弹,快速转进。

    二十枚一寸炮弹,也才三十斤而已。

    三十斤的重量,背在身上,全然不会影响了正常成年人的活动。

    (明制一斤半,折合895.2克。

    参考自那款30mm炮,弹重810克。

    考虑一寸炮口径更大一些,因此,这个炮弹的重量,是合理的。)

    因为精度高,机动方便,再加上发射需求低,因此,成为明军小股部队行动时的最爱。

    自从朱由检定都汉都,开办大明皇家武器制造局以来,一寸炮已经生产了六万多门!

    (不要怀疑,嘉靖一朝,不说其他种类火炮,单单佛郎机,就生产了超过三万门之巨!)

    一寸炮受士兵们的欢迎程度之高,就可见一斑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