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1012章 胡建仁不吃小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此一事,阎应元走进了江阴豪强的眼中。

    这就是阎应元能够主持江阴战事的原因。

    说白了——他的勇武,早就深入江阴百姓之心!

    阎应元正待起身,忽然想起了什么。

    他挥手让侍从退下,抱拳道:

    “阎某不知监臣到临,多有失礼之处,还请监臣现身一见。

    也让阎某好尽了地主之谊。”

    林之骥懵懂的看着阎应元。

    啥?

    哪里有人?

    监臣?

    那不是内宫太监么?

    阎应元这庄上,上百精锐家丁,还能让太监混进来了?

    一介太监,还躲过了这么多人的耳目?

    就在林之骥诧异的时候,忽闻头顶一声朗笑:

    “陛下言:阎应元是个知兵善战的人儿。

    张某人今日一见,算是服了。”

    话音是从头顶传来的。

    阎应元神色如常,依旧保持拱手等待的姿势。

    而林之骥则好奇的抬头看去。

    只见腰身粗的房梁上,果然显出了一个人影。

    此人身穿斗牛服。

    这是御赐蟒袍,仅次于蟒服、飞鱼服!

    斗牛、飞鱼、蟒服,根据纹饰图案的大小,可以判断出皇帝赏赐的轻重。

    以低到高,分别是绣饰、补子、绣饰过肩、补子过肩、通袖。

    简单的说,就是衣服上的图案越大,皇帝赏赐的程度也就越高!

    比如,崇祯赐给秦良玉的蟒袍,就是通袖蓝缎平金绣蟒龙袍。

    上图这一件,是给她日常穿的。

    这是身份的象征。

    秦良玉有两件,另一件是通袖黄缎平金绣蟒凤袍。

    实际上这个黄,准确的说是赭黄色。

    按照五行规矩,这是给她死后下葬用的。

    ……

    而房梁上这人的斗牛服,纹饰都盘到了肩膀处。

    却能看出是补子缝合上去的。

    肩膀上也有硕大的斗牛纹饰图案。

    正是斗牛服的最高级别。

    如此服饰——自然是内监大?级别的重要人物。

    林之骥眼神一凝。

    怪不得阎应元如此恭敬应对了!

    竟然是皇帝身边人来了啊!

    那人双手在房梁上一拍,纵身跃下。

    小两丈高的房梁,来人落下,却没有什么声响。

    赫然是一武艺出众的老大?。

    不束腰的蟒服,煽动气流扑面。

    那人随手一抚,衣衫徐徐落下,露出真容。

    正是张国元。

    张国元来到江阴,江阴官场上谁不知道!

    虽然两人不曾面见,却也早已得到了张国元的绘像。

    只是一眼,两人就知道了他的身份。

    “未知张太监张督公大驾光临,还请公公恕阎应元无礼。”

    阎应元打个呵呵,站起身来,毕恭毕敬的行礼。

    张国元跟随方正化,死守保定。

    虽然是身残的宦官,却也是豪杰。:???

    他阎应元,最重志士!

    呆坐在案几另一头的林之骥,被阎应元声音惊醒,也慌忙抱拳见礼:

    “胡建莆田林氏门人,添为江阴知县林之骥,拜见御前大?,张太监张督公。”

    “罢了!”

    张国元轻笑:

    “免了罢。”

    阎应元急忙将张国元迎在主位坐下,并亲手给张国元拿了干净的碗筷:

    “粗茶淡饭,还请公公原谅一二。”

    张国元哈哈一笑:

    “某是粗人,唯求吃饱穿暖。

    阎主簿你这十几个菜肴,要也是粗茶淡饭……

    那张某人这辈子,可就白活了。”

    “公公说笑了,当不得公公的眼。”

    阎应元陪着笑,应和几句。

    “坐!”

    张国元挥手,反客为主,招呼两人落座。

    “林县。”

    他看向林之骥,笑道:

    “我听说广东人爱吃煲仔饭,胡建仁却是不吃的。”

    “你这胡建仁,可曾吃得惯此地的菜肴?”

    张国元倒不是客套,而是——

    江浙一代,菜肴以鲜为特色,大多数菜肴里,都要放了糖的。

    “劳张督挂念,莫们胡建仁不吃煲仔饭。

    此地菜肴尚可,末学后进,吃得、吃得。”

    口音浓重的林之骥,深知自己“胡建腔”太浓,言辞尽量简短,以免张国元听不懂。

    (注:不是作者胡扯。

    明代洪武正韵虽然是全国推广的官话,也就是明版普通话。

    但是,林之骥口音浓,这是记录在史书里的。

    注:虽然史书上的林之骥,没啥名声,却也是个干吏。

    清军白捡了南京后,最初发行命令是,只要投降即可,不用剃发易服。

    江阴豪族,当时本已经降清。

    不愿降清的林之骥,只有挂印离去。

    后来清廷图穷匕见,在毁了不剃头的诺言,改口只让军户剃头后——再毁诺言,下令让所有人都剃头。

    也就是重申剃发易服令。

    这就是很多人洗白的所谓“清廷只让兵卒剃发易服”的来源。

    说白了,这群人就是拿着一句虚假的政治欺诈,来蒙蔽大家!

    江南虽然最低在弘治年间,就已经不分左右衽了!

    但是,服装自由,是要建立在审美正常的情况下!

    ——就尼玛清朝那个球打扮,谁愿意接受啊!

    只要审美正常,就没人愿意剃了清朝的发型,穿了旗袍!

    再说了,华夏为啥叫华夏?

    不就是因为服章之美、礼仪之大么!

    我大清的旗袍,可是男女同款,完全看不出区别的!

    至于收腰、显胸、露腿……

    那特么是民国改良款!

    大清都亡了!!!

    “我圣清”的影视剧中,啥时候敢真正的还原历史呢?

    人家给祖宗洗白,都来不及呢!

    让人男女穿着同一款衣服……

    就好比让大老爷们,不准穿上衣裤子,必须改穿——低胸露肩蕾丝连衣裙!

    脑袋正常的……

    不!

    只要不是变态,都要反对好不!

    此举,自然招来江阴豪门强烈抵制。

    因此,当地豪绅,也就是所谓的“乡耆”何茂、邢觳、周顺、邢季、杨芳、薛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议请留发。

    ——就是聚集在县衙,请求本县不要执行剃发易服……

    谁知道,清廷任命的江阴知县方亨,一面周旋,背后却秘密请求常州府派遣大军前来,还让“多杀立威”!

    信件被江阴豪绅截住之后……

    这才有了江阴豪绅决定抗清的事情。

    注:林之骥此人,在朱聿键建立隆武朝堂后,担任温州府平阳知县。

    他在任不过七八个月,却让平阳大治。

    按照这个记载来看,林之骥并非是江阴人嘴里的——木讷、不善言辞。

    既然如此,那就要深究背后了!

    ——林之骥是福建林氏子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