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 962章 王小天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祖大寿当机立断,连辎重也不收拾了,当即带着手下,就要朝东北而去。

    那里,正是宁锦的方向。

    宁锦都是坚城。

    虽然数次被满清拆毁,却也一次次重建。

    这是用大明无尽银钱,硬生生堆积起来的雄城。

    祖大寿要跑了。

    打了一辈子的仗,祖大寿深知如何才能保住自家的荣华富贵。

    他的手上,已经只剩下这三四千人。

    而今,明军既然敢攻打自己,就说明前锋祖大乐部,怕是已经凶多吉少。

    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有人牵制住了祖大乐。

    也就是说——没有人会来给他解围了。

    而清廷……

    都是合作了这么多年的老伙计了,谁还能不知道谁拉什么屎呢?

    手下的兵一旦没了,可就对大清没了用处!

    到那时,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背后一箭罢了……

    我大清,可从不养闲人!

    赶紧跑!

    手下的兵,就是祖家富贵的保证!

    祖大寿当机立断,带着人马就开始朝北跑……

    回锦州吧!

    这天下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再也不出来了

    大不了……

    大不了老子到时候将银子吐出来,只要银子给的多,总有人要替我求情!

    祖大寿精通如何才能保命……

    牛心山上。

    张还初见到祖大寿直奔北方,当即冷哼一声:

    “想跑?

    你跑的掉吗?”

    “我这个卖豆腐的,绕了这么大的圈子,连军功都分润出去了,才布置好的杀局……

    再让你跑了,我这个生意人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你要是跑得掉,老子这就脱了铠甲,回家卖豆腐去!”

    他嘴角噙着冷笑,大声道:

    “发信号!”

    身后的传令兵,闻言掏出一支烟花,对准天空,点燃了引线。

    “咻~~啪!”

    一朵红色烟花,占据了半个天幕。

    远远看去,就好像天上盛开了一朵绚丽的鲜花。

    山顶上放出的烟花,十几里外,都清晰可见。

    张还初的烟花,是放给王小天兵看的!

    王小天兵也是五台县人。

    王家不是富贵人家,却也不算贫民,他出生的时候,家里还有几十亩薄田。

    按照封建时代的定义,这是属于“农”人的范畴。

    自耕农,那也是政治清白的人家。

    虽然日子清贫,考科举,倒是不用求人了,只消拿了户帖,去私属读书便是,只要有了文采,自有秀才先生帮着作保。

    他出生时,正值陕西王二起义。

    那个年代,大明在朝鲜打败了倭寇的余威还在。

    起义的领头人,生怕牵连了家人,无不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

    诸如: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王虎、黑煞神,王和尚,王大梁……之类,比比皆是。

    至于将自己手下农民军,称之为天兵的,不知凡几!

    父母一琢磨,反正请人起名,还要给了两瓢小米,好不如拿别人的名号来用呢!

    就这样,小天兵,就成了王小天兵的名字。

    有道是贱名好养活。

    这王小天兵,自小就长得皮实,长大后,更是酷爱舞刀弄枪。

    五六岁时,就喜爱提着一根竹棍,去河滩里“耍剑”。

    那一人高的蒿草,没几块还能“不折腰”的。

    小的时候打草,长大了打鸟。

    待他七八岁时起,只要鸟儿落在了地上,被他看到,没有几只能够逃过了他手中的山藤棍。

    这些刚刚够塞牙缝的肉类,倒是让这个穷人的孩子,长出了一身腱子肉。

    穷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习文弄墨的机会。

    王小天兵也不是读书的料。

    勉强读了两年私塾,倒是粗通了文墨……

    再深的,就无能为力了。

    倒也不是他就铁定考不了秀才了——

    年景越来越不好,又实在没有做了文曲星的料,不能文如泉涌、写诗咏文,自然就得不到豪绅的资助。

    小天兵索性辞别了先生,回家放羊。

    总能给家里减少了负担。

    穷人的孩子啊——早当家!

    十几年拿草头、飞鸟练手,王小天兵硬是耍出来一手的好棍法。

    甚至,连街头卖艺的师傅,都要夸赞一声这孩子聪慧。

    只可惜误了年景……

    若不然,早日送去学武,定能是一方高手。

    伴随着天灾的加剧,收入日减的自耕农,逐渐入不敷出,唯有卖田,才能保证一家不被饿死。

    王家……沦为了给人租赁田地为生的佃户。

    家里越来越穷。

    唯有喜爱打抱不平,加上一手自幼练出的棍法,倒是远近闻名的一霸。

    连镇上给人收租的打手,都不敢轻易招惹。

    平日里走到了哪里,都能赢得一句“王家的好后生”之赞扬。

    王小天兵耍的一手好棍,二十郎当岁了,却依旧孑然一身。

    然而,更加穷苦的人家,自然愿意结了秦晋之好,而想要上娶,却是千难万难。

    再加上一身的好身手,素来眼界高的王小天兵,眼中的不是豪绅人家,就是官吏出身。

    人家有求的时候,自然和声细语。

    想要两姓通好?

    呵呵!

    门缝里看人的,才是这世上的主流。

    这人呐,自古便是雪中送炭者珍贵;

    浮了上水者,方是主流。

    就这样,王小天兵的婚姻大事,耽误了下来。

    甲申年,国家剧变,李自成猝然占了山陕大地,直扑京师而去。

    皇帝被迫离开京师,南狩河湖之交。

    就在王家以为墙头变换大王旗,国家就要易鼎,换了一家皇帝做子民的时候,那关外的蛮子,又进了京。

    李自成退出京师,在太行山与清军对峙。

    甲申年的变化,让人目接不暇。

    刚刚还是敌对的双方,瞬间又联合在了一起。

    李自成以山西大部土地,换来了明皇的支持。

    就这样,刚刚被李自成拿下将将半年的五台县,又升起了大明旗帜。

    直到这时,皇帝逃离京师时,号召天下百姓组建团练的消息,才正式传来。

    张五常、张五桂、闫策、高鼎等人,响应参将刘迁的号召,起兵卫国之后,王小天兵,也辞别家人,加入了义军。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自有独属于自己的魅力。

    王小天兵虽然在历史上笔墨不多,只有一个跟人起兵,与清军争斗于五台县的记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