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835章 土木堡之变的真相(10)

第835章 土木堡之变的真相(10)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辅有了这个“污点”,在朱祁镇亲征时,很多话他就不能说了。

    可能常理上无法理解这句话,然而在政治上,这是实际要遵守的规矩。

    ……

    前后将这人做的事,串联起来——朱祁镇身边对外透露信息之人,必然就是这个喜宁!

    为啥这么肯定?

    为啥就不能是真贪财?

    那就要讲他接下来,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作为了——

    朱祁镇“被俘”后,带着也先从宣府,转悠到了大同,却处处碰壁。

    到处都不接纳朱祁镇。

    京城里——于谦还立马将朱祁钰,扶上了皇位。

    也先慌了。

    喜宁就上蹿下跳,蛊惑也先深入腹地抢掠。

    由此可以看出,朱祁镇根本就不信任喜宁。

    他根本就不知道朱祁镇和也先的秘密!

    也先给朱祁镇送不回去,只好派喜宁给于谦传信:

    “今天送太上皇回京,若不得正位,虽五年、十年务要雠杀。”

    也先的话,就能给看出“土木堡之变”的性质了。

    看看也先给于谦说的这话——我就算打五年、十年,也要让朱祁镇再当皇帝!

    为啥?

    正统六年,朱祁镇给也先封的是淮王!

    一字王,亲王才能有的封号!

    这特么比朝鲜这个乖儿子,都高级啊!

    大明藩国,从来都是双字王,也就是郡王。

    大家可以去找找看,明朝给外藩封一字王的,还有没?

    正统八年,朱祁镇又给也先加封太师,中书右丞相,并且规定,脱脱不花等内外势力,称呼也先时,必须以“太师淮王中书右丞相”相称。

    朱祁镇在提高也先在草原上的地位,让他在制衡脱脱不花的时候,有了大义名分。

    朱祁镇只要一死,也先必然第一个被干掉!

    也先能不懂吗?

    这就是也先为什么说——就算打五年、十年,也要让朱祁镇在当皇帝的原因。

    说白了——换了别人当皇帝,也先的利益第一个受损!

    最后呢?

    朱祁镇成为太上皇,被囚禁南宫后,也先第一个出局。

    也先能将蒙古皇帝脱脱不花捏在手心里,他是傻子吗?

    他只有死保朱祁镇。

    他俩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为了让朱祁镇回去当皇帝,也先连死战都喊出来了。

    结果……

    于谦就是死活不要朱祁镇。

    喜宁返回之后,忽然给也先说了一个解决办法——

    “既然北京不要皇帝,咱们就将皇帝送到南方去当皇帝!”

    南方就是南京。

    卧槽——这不是明朝文臣集团最想干的事吗?

    为何喜宁去了京师一趟,回来就有了这个主意?

    ——有人给他出主意了!

    这个出主意的人,必然就是不满于谦独霸朝堂的江南内部人。

    任何一个集团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的。

    这就像鸽派与鹰牌。

    杀皇帝,只要传出去,不但全家都毁了,子子孙孙都要被王朝、后世王朝针对。

    必然有人不想弄死朱祁镇的。

    再加上于谦行事太霸道,好处自己一个人捞了,人家能不想着自家也弄一个摄政王来当当啊!

    只要朱祁镇去了南京,就算他是神,他也要被人摆布了。

    听话,那就当一个盖章机器。

    不听话,塞给你几个女人,乖乖育种,种子出来了,再弄死就行了。

    所以说,喜宁的这句话,是有人再给他出主意。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喜宁到底是谁的人!

    朱祁镇知道大明的实际情况——他只要去南京,最好的结果,就是立刻被架空。

    所以,朱祁镇是绝对不会走这一条路的。

    但是,也先动心了。

    他准备按照喜宁的计策,给朱祁镇送到南方当皇帝。

    要去南方,千里迢迢,还都在大明腹心,速度一定要快。

    一旦被于谦反应过来,给他堵在半路上,那就全军覆没了。

    但是呢,不知道为何?

    草原实际权柄第一的也先,竟然史称有八万步兵。

    他需要马匹。

    搞笑呢?

    也先有八万步兵……

    这个记载——就像大陆还有八亿人吃不上茶叶蛋,一样可笑。

    身为草原上掌控着北元皇帝的也先太师,怎么可能缺少马匹?

    也先千里迢迢而来,也不可能让手下两条腿赶路啊!

    这个记载,他就绝对有错误!

    如果真有八万……

    不对!

    这八万应该是真的!

    这八万人,极有可能就是听到皇帝出事,前来护驾的余丁!

    军户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军户家里多余的成年男丁,就叫余丁。

    大明采取世袭制,在没有被三杨搅和,拿走粮仓之前,当兵的还是人上人。

    那时候,当兵不但光荣,还是吃皇粮的啊!

    况且,边境线上的这一圈,除了福建等几处,粮食权已经被拿走之外。

    大部分地方,粮仓还在卫所手中掌管。

    因为是世袭制,这些军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最低等的“小勋贵”。

    只要一直对外发动战争,军户就是实际得利的一方。

    说个难听的分配现实:

    土地归了国家,金银珠宝归了皇帝、勋贵。

    军官们一人分几头牛,当兵的一人分几只羊……

    再不济,还能落个羊腿啃啃啊!

    只要不嫌丑,捉住的女人,带回来就是老婆。

    这是不是实情?

    朱祁镇一直都在对外发动战争,这些军户能少了好处?

    人家自然是会支持他的。

    ——毕竟有利益么!

    在四十年前的靖难之役中,勋贵做了什么事,所有人都知道了吧?

    只剩下贴身护卫的朱棣——被勋贵抬到南京,坐在了龙椅上。

    朱祁镇出事,顶层勋贵几乎被屠戮一空,文臣又用粮食大权,控制住了边将。

    军方无法直接帮助朱祁镇……

    但是,人家安排几个“余丁”逃亡——这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八万人不可能是正规军。

    因为大明是不缺马匹的。

    八万缺少战马,只能当步兵的人——这八万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余丁。

    文臣能够拉拢武将,逼他们放弃朱祁镇——前提就是拿到粮食大权,掌握了武将的命脉。

    勋贵又被屠戮一空。

    在没有勋贵带头的情况下,那些军头们,就只能安排余丁,来帮助朱祁镇。

    或者说——是站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