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465章 多尔衮头疼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不知我的大清,何时才能有了永乐大帝的风采……”

    多尔衮这话,将雷发达没说完的话,堵了回去。

    雷发达咽下了到了嘴边的话语——“永乐皇帝之所以能南征北战、三面开战的同时,又大肆营建,只因永乐大帝给每一个工匠、民夫,都开支了银钱……”

    永乐大帝朱棣在位期间,他调动的民夫数量,几乎是历史上皇帝之最了。

    然而,永乐大帝如此“劳民伤财”,却能国泰民安、国家昌盛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给每一个民夫、工匠,都开支了银钱。

    这一点是有记录的。

    朱棣的永乐年间,是宋朝之后最繁华的一个盛世。

    因为很多不能说的原因,永乐大帝的功绩被人为的削弱了。

    比如xizang,有史记载,朱棣最少先后三次,召集xizang宗教领袖银协巴、通哇顿丹、宗喀巴到达北京,并赐予“哈立麻”称号。

    并且派遣宦官带领军队,数次护送他们返回xizang。

    从而实现了对高原地区的统治。

    朱棣最伟大的一个功勋,就是任命xizang喇嘛,统领天下释教和尚们。

    又修建武当,通过对皇家道观的推崇,来统领天下道教。

    明朝道家圣地就是武当山。

    ?是皇家道观,天下只此一家!

    至于龙虎山、浮丘山、浮丘山、正一教、全真教这些,都是俗世教,地位在武当山之下。

    朱棣通过这些手段,从而实现了中央皇帝的政教合一。

    不!

    所谓政教合一,是西方的说法。

    按照东方传统,神权屈居君下,君命神权,才是最高准则。

    永乐大帝这两手的意义,政治作用已经不需要去解释了。

    不仅如此,永乐大帝更是拉拢蒙古部落酋长鬼力赤,分化拉拢蒙古,甚至使得部分蒙古,成为了明军的战马来源地。

    可以这么说,所谓的到了清朝康麻子才恢复了对zang区的统治,就是一句屁话。

    永乐大帝的功勋,只是没人宣传而已……

    ……

    不完全统计一下永乐大帝做的那些大事:

    远征蒙古、设置奴儿干、远征安南,营造故宫、营造武当、营造两陵,修建内长城,疏通大运河,编纂《永乐大帝》……

    整个历史上,能用大帝称号的有几个?

    朱棣不愧大帝之名啊!

    ……

    (为了验证这一段,我特意去了一次武当山。

    在山上呆了两天,昨天刚回来。

    玩历史的,关注点都是不大与常人一样的。

    我在金顶上,看到了很多工匠捐钱后,被刻在铜柱上面的字迹。

    这也是朱棣给民夫工钱的力证之一。

    因为武当山的这些工匠,工期是十四年,如果不发银子,民夫早就没了盘缠,更别说还捐钱了。

    而武当山历来都是皇家道场,没有皇帝的允许,私自纂刻字迹,什么罪不需要说了吧?

    能在金顶铜柱上铭刻字迹,还是捐钱四钱这么少的额度,足以证明这是当时营建的工匠所为。

    武当山金顶的这些刻字,有年代的则是万历时期——因为这时候重修了一次武当山。

    私自推测:之所以刻上了年号,怕就是为了区别营建金顶时期的捐献者。

    {后面清朝时期的刻字,也是有年号的。}

    没有年代的刻字,极有可能就是永乐时期工匠所为。

    这恰恰证明了,永乐大帝在位时期,之所以如此“劳费民力”还能开创永乐盛世,正是因为做到了给民夫开支银钱。

    所以啊,真的还是那句话——劳民可以,不可伤民啊!)

    (忽然有了感悟,这不就是古代版的打工么……

    若是将现代套入古代——数亿“劳役”打工仔,却不伤民,不就是因为有工资么!

    打工仔越多,国家越繁荣呐!)

    (是不是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取消计生了……)

    ……

    雷发达不敢说了。

    他带领的工匠不说给银子了……

    清军占据的北直隶大地上,王公大臣看中了哪一片土地,只消跑马圈地就成。

    至于原有的百姓——死了就没人闹腾了。

    清廷治下,连种地的百姓,都宛若猪狗,更何况是民夫……

    雷发达不敢吭声,欲言又止的动作,却被多尔衮看到了。

    他哂笑一声:

    “你可是想说,永乐同时修建的武当山,指不定是道家在皇宫里做了法?”

    面对杀人盈野,用人头堆积起来的威名赫赫大清摄政王,雷发达哪里敢说了半个不字。

    眼见多尔衮误会了,雷发达索性就让这个“美丽”的误会,继续“邂逅”下去。

    雷发达的“默认”,却让多尔衮头疼起来。

    这些时日,清理废墟的匠人,好多人无缘无故的就倒在了废墟上。

    只要是干的时间长一点,大半的工匠,都会无缘无故的出现中毒的症状。

    从雷发达处,得知了这很可能是道家“做法”的多尔衮,皱紧了眉头。

    道录司的道士们,早就跑没影了。

    便是留在北直隶的道士,也率众而起,起兵反抗大清。

    虽然道士们没有阵法,挡不住大军的冲锋。

    在清军面前,这些道士溃不成军……

    然而,此时的大清,想要找到一个听话又有“道行”的道士,却是很难。

    至于僧录司的那些和尚……

    娘的,一个个经文念得好听,还不是娘姥姥打孩子——照旧啊!

    法师做了一场又一场,金身糊了一具又一具……

    工匠稀奇古怪的死亡,却是一个也没少!

    这些时日,中关村那边,已经焚烧了上万个匠人了。

    甚至,就连太监,宫女,也不少人中了招……

    那些没有跟着明皇逃走的宫人,投降了大清之后,大半已经无缘无故的死在了皇宫内。

    太医院的庸医们,说这是中毒。

    然而,中的什么毒,他们却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

    一想到这些,多尔衮只觉得头更疼了!

    没有了道士,多尔衮哪里知道干馏绿矾的“好处!”

    他根本就想不到,朱由检埋下的一万斤绿矾,是为了将皇宫化成“污染源!”:???

    (干馏绿矾:东汉末年大道士狐丘狐刚子,编纂《出金矿图录》,详细的记载了干馏绿矾的办法。原著已经失传,唐代《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收录了这一段。

    也就是所谓的西方阿拉伯化学家阿布·穆萨·贾比尔·伊本·哈扬的原型。)

    ……

    兄弟们让加更,只好加一更了。

    我没存稿(哭死)。

    一个十一,从夏季到了冬季,没有供暖的我,瑟瑟发抖中。

    我有一身正气,跺跺脚就不冷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