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249章 五龙洲?是龙也得盘着啊

第249章 五龙洲?是龙也得盘着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李自成,可是在京师拷饷颇多啊!

    他详细研究了京师那边送来的密报,整个京师,李自成大约拷饷了整整七千万白银以上。

    若是算上李自成一路走来,对地方的拷掠,大顺上下的存银,最少也有一万万两以上!

    按照陛下对大明整个存银,做出的八万万两的预估……

    八比一——可以干了!

    “妙!”

    朱由检击掌大赞:

    “倪户部这一手,当真是妙极啊!”

    ……

    两人站在船头,将接下来的步骤,详细的推敲了一遍,当即圈定将三座岛屿最前面的那一处,加固一番后,当做铸造银币的地方。

    而在岛屿加固之前,则就先圈出一片土地,将皇帝手上的银子,都造成了银币,先试试水……

    ……

    王府洲在县志上,原本名唤五龙洲。

    浩瀚汉江三千里,王府洲为汉江第一江中岛!

    因为汉江在此地宽达数里,江面中间被三座大沙洲、几个小沙洲分出五条水道,古人们就根据这一特征,给这里起名为五龙洲。

    这里本为专项用地。

    自先秦至今,或者说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私有制以后,掌握了生产统治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统治,就必须拿捏住了一定数量的专有田地。

    先秦时,这叫“山林河泽,皆归君有。”

    秦始皇郡县天下之后,这些土地,便是各种名目,实则皆为统治者为了维持稳定而专有的“专项用地!”

    五龙洲也不例外,被大明朝划为了“备边、备牧,或屯牧官备荒、并庄窠”等地。

    前面几个都很好理解,就是打仗、放牧、地方备灾……

    这个庄窠什么意思呢?

    庄窠本来指:皇室?贵族?大官?富豪?寺院等占有并经营的大片土地。

    大明律中的庄窠,却是国家用来封赏勋贵的专项用地,也就是皇族、勋贵藩田的来源。

    ……

    五龙洲本为学田,也就是庸户耕作后,上缴一半产量,用作学子的“廪粮。”

    朱瞻??被封襄阳后,五龙洲这三座大沙洲,就被改为襄王府的藩田之一。

    庸户们耕作之后,收缴四成钱粮,拨付藩王。

    (万历一条鞭法后,藩田也改为收银子了,所收税额与民田已经无异。

    {当然,民间改不改,那就不知道了,历来屁民交了多少税,谁会在意?官场上文档中是每亩只有三分银子,也就是四个铜板。}

    《明实录》:“初福王之出封河南也,所赐赡田自河南派及山东又派及湖广,计湖广派数四千四百八十五顷有奇。除王愿减一千外,多方搜括止得田一千二百二十六顷,每亩徵银三分,每岁该银三千六百七十九两有奇。”

    看看,记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藩田,只是税收上缴藩王,而非是土地。

    {看到他们瞎几把扯,就一头的火,都特么不读书写什么历史?误人子弟!}。)

    ……

    说到这里,还要提起一下被张献忠几乎灭了门的襄阳王。

    初代襄阳王朱瞻??,是大明“战神”朱祁镇、朱祁钰哥俩,亲叔父。

    仁宗死后,朝局震荡,外有汉王、赵王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于是文官推朱瞻??出来监国。

    "战神"被俘虏,草原出国游后,有人向孙太后提议立襄阳王为帝.

    朱瞻??则上书以太子朱见深为帝,以朱祁钰监国。

    于是,有人就又提议以朱祁钰为帝,以朱瞻??监国。

    如此一来,朱瞻??就被排挤出去了。

    最后,则是于谦提议立朱祁钰为帝,成为了最终的决策。

    没想到,最后文臣推出了朱瞻??,却又将“战神”弟弟推上了皇位。

    当然,这是政治斗争,仓促之间解释不清楚,这件事最终的获利方,就是文官集团。

    人家“兄走弟及”,可坑惨了被文官推出来的朱瞻??。

    大佬们如此一番骚操作,襄阳王的政治……不清白了。

    其后——朱瞻??一生小心谨慎,甚至连王府的虎符、金册,都交了出去。

    他不参合政治,这才落了一个善终。

    而接下来就悲催了。

    因为朱瞻??活了73岁,因此,二代襄阳王在位九年,在“一个老婆弘治”元年去世。

    三代襄阳王更是悲催,仅仅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

    襄阳王一系政治上的不清白,再加上接连两个在位时光短暂的藩王,最近这个更是仅仅不到一年……

    这就算了,三代襄阳王朱见淑别看在位时间短,但是,这人做了一件被士林痛恨的大事!

    诸葛亮历来都是文人心中的最高神之一,更是文士的最高追求。

    古隆中的诸葛庐,那是文人心中的第一圣地啊!

    都以为东林党这样的党派,是明末才有的,实际上党争这个问题,自朱元璋时候就有了。

    文人们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在官不分对错,只论亲疏;

    在野则修建学舍,培育党羽。

    诸葛庐所在古隆中,自然也不能幸免。

    诸葛草庐旁,有一个明中期时的文化圣地——隆中书院。

    这里可以说是明中期的东林学社……

    襄阳王被封襄阳,城外就是隆中书院这个大文社,而此时的大明官场,当真是吃饭睡觉打豆豆……呃,不,打襄阳王……

    反正有事没事,弹劾襄阳王一脉就对了。

    甭管没有政绩,给襄阳王点点眼药就政治正确了!

    谁让这家伙政治不正确呢!

    朱瞻??被搞到什么地步了呢,朱棣之后,历来藩王不准出藩。

    而朱瞻??,一辈子却无数次前往京师,向皇帝解释自己的清白。

    而朱祁镇、朱见深父子自然知道朱瞻??的处境,于是一边赏赐安抚,一边却对官场上这种敲诈藩王的举动,保持了默许——因为朱棣之后的皇帝,跟藩王之间,可是天生的死对头!

    ……

    朱见淑这个在位仅仅一年的家伙,不知怎地,脑袋忽然抽筋了。

    也许,是三代襄阳王朱见淑看中了诸葛草庐这个地方;

    也许,是他想沾一沾才气;

    也许,是襄阳王一系的政治不正确,让这个亲眼见到贤王爷爷一辈子被官场打压的家伙,产生了怨气。

    朱见淑:mmp,你们推老子爷爷出来挡枪使,完事后又特么一个劲打压我们襄阳王一系,娘的,你们给老子玩阴的,老子就给你们来明的!

    于是,朱见淑大手一挥——“诸葛草庐老子要了,你们都给老子腾地,老子要把坟墓修在诸葛草庐这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