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朱元璋:地府再创大明 > 第57章 党争再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坐吧,你俩都坐,甭站着了。”

    朱元璋指了一下御案旁的两个墩子。两人战战兢兢的坐在墩子上,朱元璋和朱瞻基两个人站着。

    看到朱瞻基奇怪的眼神,朱元璋眼睛一横,“怎么,咱也站着呢。委屈你了?”

    朱瞻基连连摇头,他哪敢说委屈。说出去他是皇帝,可实际上他也是某个人的孙子。整个大明朝,都以这个人为主。他这个做孙子的,实在是说不上话。

    “行了,别跟受气包似的。咱不怪你,咱知道你的难处。在那样的危难之际,你能够坚持北京,不去南迁,不去做赵构。还能知人善用,你做的不错。”朱元璋安慰了一下朱祁钰。他知道,在面对他这个皇祖时,他的子孙多多少少会感到忐忑与不安。

    得了朱元璋的肯定,朱祁钰大喜,原本心里的不安,也随之消失了。

    朱元璋在永安宫中,见于谦的消息,在朝堂之外传开了。没人知道永安宫里发生了什么,也没人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但是,所有的人却都知道,于谦这是真的得了圣宠。

    最感到高兴的,就是仁宣一派的大臣们。他们的定位原本十分的尴尬,先来的洪武、永乐两朝的大臣们,在朝堂上争个不停。

    两边的人,都不怎么看的上后来的洪熙、宣德两朝的大臣。永乐一派还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中很多人也同时和仁宣一派的大臣们,有过接触,彼此间也倒是有些熟悉的。

    洪武一派,又分为两派。文官集团一派以李善长为首,武将勋贵以徐达为首。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开国功勋,其中的绝大多数,还带着爵位。每个人在朝堂之上,都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李善长和徐达两个人,甚至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而永乐一派,没有像洪武一派那样,还分为两部分。他们十分的团结,以张辅、夏元吉为首。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经历过洪武年间。有的甚至是建文旧臣。建文旧臣中,以解缙为主,紧密的团结在永乐一派周围。

    还有一派,被称为建文一派。只不过这一派,人数很少。他们被洪武一派的人嫌弃,却又鄙视永乐一派。于是,他们自成一派。这些人,以黄子澄、齐泰为首。

    剩下的,就是宣仁一派,这些人以大名鼎鼎的三杨为首。在上一世,三杨之间并不和睦,而且还有着许多的分歧。

    但是来到了地府之后,他们出奇的团结。虽然他们都是洪武朝的进士,却都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仁宣一派这边。

    第五派,是正统一派,这一派的并不多。最有名的就是邝?浮U飧鋈宋?苏?保??抢?飞系募窃夭⒉欢唷K?娜松?恢倍己鼙欢??运?詈蟮募窃厥潜?可惺橼?杆涝诹送聊颈ぁ

    这一次,于谦来了。五派的人都开始拉拢于谦。洪武派觉得,朱元璋看好的人,那就得是他们洪武派的人。

    齐泰和黄子澄却是十分的钦佩于谦,也想拉拢他。

    夏元吉曾经和于谦共事过,两人关系密切。因此,夏元吉对于于谦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杨士奇、杨荣觉得,于谦是宣德年间才成长起来的官员,无论如何,也应该归属仁宣一派。

    对于朝堂上的这些纷争,于谦是不知情的,他向朱元璋了解了地府之中,各个势力之间的纷争的情况。熟悉了基本情况之后,于谦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朱元璋说这些的意义,无非就是想重新统一。但,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还有成吉思汗。

    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各个都是传奇帝王。他们都和朱元璋一样,想着统一地府。谁都不让谁。这次统一,要难的太多太多了,没那么轻松。

    离开永安宫的于谦,仍然在想着朱元璋说的话,就是希望他可以尽快承担起来。

    “于大人。”

    刚离开永安宫,堪堪走了几步,于谦就听到有人叫他。顺着声音看去,是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人。

    “在下李善长。”李善长自报家门。

    刚刚从宫里传出消息,于谦被封为太子少保、上柱国公,领兵部尚书衔。而原来的兵部尚书铁铉,则是去了吏部。这样的任命,李善长敏锐的感觉到了朱元璋对于谦的喜爱。

    从跟着朱元璋开始,历经两世,他从来没见过,朱元璋如此的看好一个人。

    而于谦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惯例。

    于谦眯起眼睛,韩国公李善长,他怎么能不知道。洪武年间,权倾朝野的人物。而且,是一个极其老道的老狐狸。不仅仅是对同朝为官的大臣们,对朱元璋也是布满了心思。

    “下官见过韩国公。”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李善长笑着拉住于谦的手,“老夫多次听皇爷提到你的名字。你现在可是深得圣眷啊。老夫也向皇爷说过,这个于少保,可不简单,堪为极臣。”

    这段话,说的不多,但是信息量却很大。“多次”代表,他李善长经常见到朱元璋。“皇爷”代表着李善长和朱元璋关系不一般,只有关系很不错的功勋老臣,才会称朱元璋为皇爷。而下面的话,更是告诉于谦,我李善长经常向皇帝推荐你。

    “于谦谢过韩国公的举荐,伯乐之恩,铭记于心。”于谦不傻,他自然听明白了李善长这段话的意思。

    李善长点头,又继续说道,“于大人,老夫听闻皇爷和你商量着军国大事?”

    要死,于谦一愣,顿时,语气很冷,“韩国公,下官和皇上之间所谈。岂是韩国公可以打听的,韩国公老成持重,不会不知道朝廷的规矩吧。”

    “老夫失言,失言。莫怪,莫怪。”李善长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他哪能不知道这不是他能去打听的。可他还是要打听,因为他想知道于谦的立场。

    于谦不必告诉他,但李善长在意于谦的态度。恐怕,朝堂之上,又要多一个对手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