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北朝帝业 > 0526 恐非良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傍晚时分,在将案头事务处理完毕之后,宇文泰才有闲暇将李泰之前奉进经略荆州的奏表找出来再仔细批阅一番。

    虽然说崔谦有关荆州的记忆已经是十多年前,但自贺拔胜经营荆州以来,与南梁之间的边界基本稳定,而在侯景进取沔北未果之后,两国之间便也于此休兵。

    所以这十多年间,人事上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疆域情势沿革大体未变。崔谦也走访了一些新从荆州返回的时流,资料的梳理罗列非常细致周详。

    至于计划的拟定,自然是以李泰的思路为主。侯景之乱在南梁爆发之后,长江中游地带所潜藏的各种人事弊病也都统统暴露出来。如今虽然还没有到达那个节点,但也并不妨碍李泰将这些弊病当作隐患逐一挑明列举。

    所以在宇文泰看来,这一篇奏表所言可谓是详实具体、鞭辟入里,将一个表面光鲜的南梁政权外强中干的本质完全揭露出来。而且当中所讲到的一些进取计略,既充满了启发性,所描绘的前景也让人心情都变得振奋起来。

    宇文泰本就愁困于东朝内乱这么一个难得的好机会,结果霸府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去谋取利益。李泰这一份奏表无疑是彻底将他的思路给打开,一连浏览了好几遍仍然手不释卷,几乎逐字逐句的推敲细品,就连侍者几奏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他都充耳不闻、全无回应。

    “速召长孙尚书来见!”

    待将这份奏表完全消化一番,宇文泰便急不可耐的说道。

    他被这一份计划书搞得心情激动澎湃,迫不及待的想要求证一下可行性究竟有多高,而整个台府中讲到对荆州形势最了解的,自然非在荆州刺史任上七年之久的长孙俭莫属。

    待到谒者领命出召长孙俭,宇文泰这才感觉到腹中饥饿,然后便拍案着员快快送餐上来。

    他这里还未用餐完毕,长孙俭便昂首行入堂中,向大行台庄重见礼,而宇文泰则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并着员速速将餐具食物收走。

    长孙俭出身名门,平日举止姿态全都庄重严肃,哪怕是宇文泰在面对其人时都要不苟言笑、唯恐失礼,以此来表现出对长孙俭的尊重。

    “深夜召见长孙尚书,是有一事请教。日间李伯山入奏事宜,进有谋事荆襄策略一卷,观其言之有物,特邀长孙尚书入此共参其计可否。”

    宇文泰先将事情略作讲述,然后便着员将李泰进献的那一份奏表就案传示给长孙俭。

    长孙俭姿态恭敬的两手接过这份奏表,然后便展阅细读起来,他先快速浏览一番,然后便似有所悟道:“怪不得日前崔士逊访臣多问荆州人事,原来是为的帮助西河公制定此计。”

    宇文泰闻言后便也笑语道:“难怪难怪,观此行文细致缜密、凡所述及详略得当,使人仿佛身临其事,原来是有长孙尚书的智慧蕴在其中小说

    崔士逊旧从琅琊公贺拔太师镇治荆州,事迹虽然不如长孙尚或威令勒之,才能确保地域安详。

    西河公少年英雄,统军则常胜名将、在州这治荒能臣,凡所就事无不可表可夸。故也因此性情强直,难能隐忍。若使处此民情复杂境地,难免衅情频生,恐难长治久安。”

    长孙俭这番评价倒也中肯,李伯山秉性强直、宇文泰也是深有感触。就连赵贵这种等级的元老大将在其面前都全无面子,虽然彼此间的矛盾事出有因,但李伯山在人情交际中的强势也是清晰可见。

    “长孙尚书所言深刻,此事我会再认真考虑一番。”

    宇文泰在听完长孙俭的话之后,便也点了点头认真说道,然后便着员将长孙俭礼送出堂。

    此时已经将近夜中时分,宇文泰却仍然没有睡意。

    在没有跟长孙俭进行这番谈话的时候,他对是否由李泰出任荆州刺史有点迟疑。毕竟荆州乃是天下闻名的重镇,而且地处两国边境,而李泰年纪也委实太小了,经验和威望毕竟有欠。

    可在经过这一番谈话后,宇文泰反而做出了决定,要以李泰担任荆州刺史。

    并不是他生性倔强、叛逆期尤长,而是因为长孙俭这番理论如果切合实际且有效的话,那么荆州便不是现在这样子

    诚然长孙俭在镇七年,荆州情势安定,一直没有爆发什么大的乱子。但是除了稳定,荆州也什么作用都没有体现出来。其地对于西魏而言,除了作为武关前方一道遮拦之外,几乎没有发挥出任何战略价值,要不然也不会被王思政弃若敝屣。

    李泰对未来局势的判断核心一点,宇文泰是深感赞同,那就是或早或晚,南梁一定会爆发内乱。而当下任何过于激进冒险的行为,都会激化其内部矛盾、加速危机的爆发。

    一旦南梁内乱爆发,那自然是南下蚕食其国的好机会。但是当下荆州的人事局面,很难作为一个南征的大基地,根本就承担不住国中大队人马前往聚结出战。

    长孙俭那一套维稳的治理方法在之前确实有效,但在如今却有些不合时宜,西魏霸府需要掌握彼方更多的地方力量从而为下一步军事行动做准备。那么被长孙俭因为过于激进刚强而否定的李伯山,自然就是合适的人选之一。

    不过宇文泰却并不打算就这么简单的通过对李泰的任命,他提起笔来将李泰请求出镇荆州一事写成一份书信,然后又在末尾询问自己该不该答应这一请求。然后才将自己的信与李泰那份奏书副本一并封起,着员即刻快马加鞭的送往陇右河阳。

    一代新人换旧人,我是很乐意帮如愿兄继续栽培提拔你这爱婿,那我赴事陇右的侄子,也就请如愿兄为我费心关照一番了。

    当然,就算如愿兄你不肯为此事自折权威,我也会任命李伯山担任荆州刺史,谁让这年轻人是我一手培养起来的心腹少壮?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