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北朝帝业 > 0441 人事如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月中旬,李泰跟随大行台仪驾一起返回华州城,也根本来不及欢度元宵节,即刻便要走马上任,接手一系列的新职事。

    “卑职等参见西河公,得知西河公入廨直堂领事,卑职等皆深感庆幸!”

    台府西直堂中,一众下属府员们入堂后便直向李泰作礼说道。

    李泰向下一望,便见到裴汉、薛慎与皇甫?等老熟人,心中顿时一乐,摆手笑语道:“诸位不必多礼,想必也知我风格如何,各自入席且坐,公事论定之后再来叙旧。”

    不出他所预料,大行台委任他担任台府尚书主要就是掌管后勤械物诸事,台府士曹、田曹、铠曹、外兵等诸曹全都划归他来管理,士曹管理工匠、田曹则管理籍田,是重要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管理机构,铠曹与外兵则就是物资的收存输转与分配。

    诸曹主要属官十几人,除了之前跟李泰曾有共事几员之外,其他还有诸曹主事参军赵肃、王子直、达奚??等等。

    这其中,赵肃曾经在大统三年独孤信攻略洛阳的时候督运粮草,保证大军军需不匮,被宇文泰盛赞为“洛阳主人”。如今其人除了供职于台府之外,还担任了华州治下的华山郡守,是一位资历、才干都非常可观的能吏。

    王子直出身京兆王氏,曾经担任秦州属官,去年凉州之战结束后因功归国入府担任记室参军并兼领田曹参军,同李泰之间自然也是老相识。

    达奚??乃是鲜卑人,跟随孝武帝入关,是一个文武兼备人才,且因家世不俗而被大行台召入台府担任从事中郎,并领外兵曹事。

    满堂属员年龄都不算小,哪怕还算比较年轻一个的达奚??,也已经是三十多岁。

    但他们如今在堂却都要听从李泰这个小年轻的命令,画面便显得有些好笑,几个同李泰接触不多的属官自是有些尴尬、不太适应。至于那几个早就跟他认识且共事过的,诸如裴汉、薛慎他们,脸上表情虽然还是满满的热情,但其实心里也多不是滋味

    遥想当年李泰初入霸府的时候,他们这些在署同僚还能摆一摆老资历、关照指点一下小年轻,虽然接下来李泰因为连番献计建策而步步高升,但也还算在人接受范围之内。

    而今再次相见,李泰官爵都已经达到了文武顶峰,彻底的甩开了他们,彼此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了。饶是李泰对待他们仍是和气有加,并没有盛气凌人,但是这种落差感也让人心内不是滋味。

    李泰瞧着这些仍然原地踏步的旧日同僚们,也不由得暗自感叹幸亏自己没有选择死守在台府之中,一直待在台府虽然工作生活更加安逸,但给人带来的限制也大,很难接触到核心的资源,了不起被当做一个小号的苏绰来培养,绝难获得如今显赫的功勋势位。

    抛开这些各自心内感想不说,众人在见面寒暄之后,便按照各自事情闲剧等级依次入前奏报。

    李泰听着听着,眉头便渐渐皱起,不由自主的开始头疼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听的太糟心。总之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物资需求缺口,但积储却是马马虎虎,完全就是一副无米下炊的状态。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一则自然是因为霸府一贯以来的贫穷特色,特别去年苏绰从年中便开始重病不起、难以视事,没有了这一个懂得量入为出、常年掌管财政度支的大管家,使得霸府财政状况变得更加恶劣。

    无论人还是事,当拥有的时候或还只道寻常,可等到真正失去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珍贵。没有了苏绰度支规划,去年咸阳大阅花费较之前年激增倍余,自然是让本就捉襟见肘的霸府财政更加的雪上加霜。

    而且由于东魏大军来攻,大阅之后诸方人马并没有即刻散去,而是一直保持着集结状态维持到了年尾。

    诸军聚集此间,并不方便就食都是实物,除了粮帛等基本的通用物资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杂类物料,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常年寄存在官府仓邸之中,若加盘点出来进行售卖,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但问题是这些地方库余一般归于行政成本和官员福利之中,一旦加以审查盘点,说不定就会遭到地方官们的抵触厌恶。而且如果形成定制的话,也极容易滋生贪腐,地方官同地方豪族勾结起来,将高价值的物资化作廉价库余进行售卖。

    第二个就是卖地,虽然时下不比后世那样寸土寸金,但一些关键地段的土地资源永远都是稀缺和不可再生的。将一些拥有极高附加价值的土地向民间售卖,也是短期内缓解财政压力的一个方法。

    这些土地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山泽、大道通衢水陆要津等等,将其开发权和使用权向民间招标售卖。

    开采到的铜锡等金属物料由官府直接进行收购,一些交通枢纽的经营权中还包含着承担官府所发派的运输任务的责任,只要能够形成有效监管,也能维持一个公私两便的良性状态。

    当然,这后一条思路李泰也是思考许久了。去年他囤积粮食的时候就在打算同地方大族合作,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关西的物流网络,但当真正施行起来才觉得困难重重。

    首先是各地风土人情都不相同,具体到每一个豪强身上,其秉性品德也都差异极大,有的还算好说话,有的则又贪婪又霸道,拒绝同人分享乡土资源。

    如果每到一个地方都因地制宜的洽谈与妥协,那效率必然低下至极,估计李泰这个的卢都发威夺权了,可能这件事都还没有做完。

    所以还是跟官府合作好,起码官府是有着统一的规矩和约束,而他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资源也能提供一定的辅助。

    就拿眼下来说,将这件事推动成为一个霸府重点关注的政令进行实施,自然就不担心地方官们滥用职权、肆意加码。

    这种合作倒也不必维持太长的时间,只需要有个两三年的时间铺设和运转,接下来即便脱离官府也能继续维持起来,不必担心李泰不在其位后会人走政息。

    众属员们听到李泰提出的这个思路,也都不由得眸光一亮,纷纷加入到了讨论中。

    这种官府向民间让利、彼此各取所需的政策倒也并不新奇,像是北魏前期所施行的宗主督护制和之后的三长制,都是放弃基层的行政权力从而换取地方豪强富室们对统治的支持。

    同样的,官府就算不出租发卖这些土地资源,其实地方豪强们也多封锢山泽从而大收其利。若能将这些法令之外的情况设立制度进行管理,并不废禁这种行为,而是官府也参与进来分享其利,这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其实远远小于单纯的压榨小民耕户。

    李泰作为主官,也只是提出一个思路方向,自然不会否则具体的细节规划与核实,最终会形成一个怎样的计划,仍待这些下属们探讨磨合。

    他见众人集中于此议论纷纷,便又站起身来,示意他们继续就此探讨,自己并不干涉太多。

    虽然这是给他自己开的一个继续加强掌控关西乡土资源的方便法门,但他也并不打算将价码压的多低,毕竟是覆及整个关西的政策计划,如果执行起来不能达成一个服众结果,明显也是说不过去。

    趁着下属们忙于讨论之际,李泰吩咐属员去台府公厨订上一份丰盛晚餐来犒飨下属群众,但他自己却是无暇留此用餐。

    因为除了台府尚书之外,他还新任后军大都督,本着两碗水端平的原则,直堂这里见过一众政务属官后,接下来还得去城外兵城见一见那些中军部将们。

    台府这里下属们一通诉苦,听得他头疼,希望城外兵城那里众将士们能给他一个愉快的体验,好好享受一把大权在握的快乐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