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开局给皇子讲授屠龙技 > 第24章 真正的大 BOS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到底是真的假的?

    自然是真的!

    这听上去很荒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在过去,确实有这样的人!

    三国时代,万震在吴国,由于家境贫寒,无法在南方行走,只能收集各种典籍。

    再由贵霜、真腊、狼牙修等各国的商人,从吴国带来的珍稀之物。

    他把所有的资料都一一记载下来,然后撰写了一部名为《南州异物志》的地理书籍!

    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它不但描述了中南地区,也描述了贵霜,还描述了非洲和罗马。

    要知道,这本小说是在公元220到2800年代完成的!

    这已经是大明和洪武数千年前的事情了!

    而且,这东西的精确度也非常之高!

    即使在宋代,太平皇帝也经常会引用这些记载。

    即便是在《南州异物志》上,也有一些残缺不全的记载。

    三国时代,万震所著的《南州异物志》,与公元二千年之后,所搜集的资料,更是精确性与可信性!

    这是何等的强大?

    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虽说《南州异物志》中的一些地点,他都没有进入。

    可是,光靠旁人的口口相传,再加上自己的研究,却能把数千年来的后人,全部都写成了国外的地图!

    比起这个顶尖的大人物,燕长卿感觉自己实在是太过低调了。

    有这样一个真正的大佬在,他的知识积累也是理所当然的。

    燕长卿对这些来自国外的商人,也很有好感。

    去年年末,他有幸从国外商人那里弄到了一些马铃薯,这让他对外国商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原始的历史上,最早出现过的马铃薯,就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第28章记载如下:

    “土豆,一个叫马铃薯,一个叫黄独。绿豆般的叶子,圆形的根茎,白色的表皮,黄色的外壳……可以煮食,也可以蒸食。还烹制了芋汁,洗净了油腻的衣服,一片雪白。”

    这说明马铃薯早在1633年以前就被引入了。

    事实上,马铃薯早在1628年以前就已经被引进美国了,并且广为人知并且广泛种植,《农政全书》大约在1628年就发行了。

    不过,从最早的时候开始,马铃薯就应该在16000年以前!

    土豆不会是刚引进的,所以徐光启就直接传送到了土豆引进的地方。

    而且,他还看到了马铃薯的样子,并且将其写入了《农政全书》之中!

    从引进马铃薯,到国内的栽培,到种子的逐渐扩散,到徐光启的发觉。

    按照古代的信息传递速度,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足为奇。

    按照常识来说,马铃薯应该是在1550年前就开始传播到华夏了。

    从1550年到现在的大明,到1379年,也就是一两百多年而已。

    在这短短的二百多年里,马铃薯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在华夏了?

    他又看了一遍《南州异物志》,上面说的是万震,是西元220~2800年间的一本《南州异物志》,里面记载了中南、贵霜、非洲、罗马等地区的资料!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大明十二年,也就是燕长卿现在所在的位置!

    早在数千年前,就有来自于华夏大陆的外国商人来到这里。

    短短二百多年,大明洪武时期,就有一位外国商人,背着马铃薯。

    在燕长卿的眼中,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大明1379年未有马铃薯的记录,1628年《农政全书》中也没有马铃薯有关的记录。

    燕长卿相信土豆在近二百年前就被传播了出去,但没有人像他这样认识土豆,也没有人知道土豆是粮食,也没有人有幸种植过土豆。

    因此,它虽然在大明和洪武时期,只是惊鸿一瞥地一瞥,就悄然湮灭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一直到1628年,他在徐光启的帮助下,终于在《农政全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从商人那里购买了马铃薯。

    也正是由于早在二百年前就有了马铃薯,燕长卿才会如此的期待着红薯和玉米这种南美三大农作物之一。

    毕竟,如果有了马铃薯,就有机会获得红薯、玉米等其他的作物。

    在这个年代,海上的商贾们,最关心的就是食物的供应。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荒岛上,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食物。

    许多海上商人为了以防意外,都会在自己的船上,备好了方便的粮食。

    去年年末,燕长卿遇上了一位海上商人,逃到了大明。

    燕长卿遇见他的那一刻,他正在港口里,吃着马铃薯,努力地向来往的商贩兜售自己的货物。

    燕长卿也不管这些货物是不是值钱,很大方地将这些货物都买了下来。

    而且还愿意和他联手,还给他买了一艘大船。

    只盼着他下次来大明的时候,能多给他一些粮食!

    第二十五章

    “燕公子……”

    “燕先生……”

    “燕医生……”

    在江东市集市上,燕长卿经过的时候,所有认识他的商人都纷纷向燕长卿行礼。

    燕长卿轻轻颔首,没有说话,算是回答。

    在大明,洪武时期,商贾的身份算是比较低的。

    国子监祭酒孔克表,剥夺了他国子监的学士学位。

    不过他自己也是从九级的翰林学士,否则也不会在国子监里做算学的博士了。

    而且,他还是一名九品武者。

    所以,就算这里的商人有钱,如果没有官方背景,也要对他毕恭毕敬!

    就算是平民,也比商人要尊贵得多!

    这与朱元璋推行的“重农轻商”的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洪武时期,农夫可以穿丝绸、纱、绢、布四种布料,而商人则只能穿绢和布。

    更何况,在考取、当官等等这些事情上,这些都是有很多的困难和制约的。

    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卑微的时代!

    大概就是因为明朝的时候,商人们的身份实在是太低了。

    于是到了明朝末期,商贾们疯狂的反抗,卖国的行为,将大明的国度给毁了!

    这种情况和结局,在燕长卿的眼中,都是一种缘分。

    燕长卿一路来到了江东市最热闹的市中心最大的一家商铺门前,望着杨氏商会的招牌,迈步而入,语气淡漠:

    “有没有外国商人?”

    掌柜的听到这话,立刻抬起头来,看到了燕长卿,满脸堆笑。

    他从吧台上站了起来,对着燕长卿恭敬地鞠了一躬:

    “幸会幸会!”

    “燕大先生好久没有来过了。”

    燕长卿在江东市、龙江市、来宾市场等南京城之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最重要的是,他对外国商人很感兴趣,出手也很阔绰,手中还有一件价值不菲的玻璃器皿!

    很多时候,自己看中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扔出去!

    一件琉璃宝物不够,那么三件、五件、七件、八件!

    和他看中的东西相比,这几件宝物的价格更高。

    最多的,就是十倍,十倍,十倍!

    燕长卿也因为这个原因,被冠上了燕琉璃这个名字,只是平日里他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

    毕竟,以他九品的身份,这个称号是一个很低级的称号。

    不过在这样的集市上,没有哪个商人会嫌弃一个官员,而且还很慷慨。

    “这段时间,没有商人前来,因为大海太过辽阔,外国商人很难来到大明。”

    “下午有一个小交易会,是我们组织的,里面有很多外国商人的货物。”

    “若是燕大先生有什么兴趣,可以在这里等上一段时间。”

    管事凑到了他的耳边,小声地说道。

    燕长卿从口袋中取出一枚玻璃球,放在了他的面前,他没有细细查看,而是平静地说道:

    “去办吧。”

    那名管事盯着那颗珠子,眼底露出一丝欣喜之意。

    光是这一枚,就能值几千两银子!

    三言两语之间,就有如此巨大的好处,可想而知,那些做生意的人,怎么可能不爱他!

    他不动声色地接过了琉璃球,对着燕长卿道:

    “燕先生,跟我来吧。”

    然后带着燕长卿去了一间包厢,在这段时间里,各种热茶点心都被端了上来。

    一直到下午,拍卖会才正式开幕。管事又带着燕长卿上了一辆马车,来到了一家不起眼的客栈。

    这座客栈并不高,只有三层的样子。入口处有两名壮汉把守,要通过身份认证才能进入。

    走入其中,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个小型的平台,就像是拍卖会上的拍卖台一样,两边都是空的。

    事实上,这里的装修和其他的餐厅一样,只是更加的陈旧而已。

    这主要是朱元璋对农业和商业的重视,再加上他的身份太低,哪怕他有再多的财富,他也不会表现得太明显。

    这间客栈的外表看起来很普通,可是二层的顾客却隐藏得很好。

    正巧,燕长卿也在四处寻找商人,专门收购一些商人的货物,所以他和许多贵宾都有接触。

    燕长卿知道,这是唯一一个能接触到外国商人和其他商人的东西的人。

    “晋商,陕商,燕商……还有你的徽商。”

    “嘿嘿,这么大的一个交易会!”

    燕长卿目光落在旁边的管事身上,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二层的人不多,却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

    毫不留情的说,如果这些地盘上的商人联合起来进行交易,那么,就算是在明末,也会有一段时间的停顿!

    但谁也不会这么干。

    朱元璋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

    或者说,朱元璋的杀戮之剑,从来不会给任何一个敢于对大明造成威胁的人,无论是朝堂上的权臣,还是财大气粗的富豪,都会被他毫不留情的斩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