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明末装神弄鬼 > 第19章 转进宋家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旭确实是在任用私人,现在是在举旗造反,徐旭想的是先保住自己小命要紧,那么忠心是目前最需要保障的,这些徐家家丁都是从小生活在一起,徐旭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他们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的。

    徐丙虎重情重义,武艺高强,办事稳重,本来就是整个队伍的统领哨长,是近卫营大统领的不二人选。

    徐丙辉性格有点大大咧咧,是个直肠子,有话说在当面,人缘很不错,资历辈分也够,是个冲锋陷阵的猛将材料,执掌突骑队很适合。

    徐丙斌能文能武,是个全能型人才,但文武都不是很突出,资历辈分在那,做个步兵哨哨长绰绰有余。

    徐丁御是“丁”字辈家丁中马术最高超者,历练培养好了,以后就是一员骑兵虎将。

    徐丁刀是“丁”字辈家丁中刀术最强者,徐丁枪是“丁”字辈家丁中枪术最强者,徐丁箭是“丁”字辈家丁中箭术最强者,带领其所长之部队,也算安排得当。

    徐丁启是现场“丁”字辈家丁中年纪最长者,已有25岁,其他都是20岁上下的少年。徐丁启小时各项学习成绩就非常出众,什么东西都是一教就会,能很快上手,这些年,在徐家有点埋没才能了。徐旭觉得徐丁启是个查漏补缺、参谋机密的好辅助人选。历练好了,将来也许就是个将帅之才。

    至于队伍中其他人才肯定是有的,但是徐旭还不太熟悉,没法那么快发现人才,只能先用着徐家家丁作为将领,留待以后再发掘重用其他人才。

    徐旭私下挨个找这些家丁将领进行了单独谈话,每人都送了一件防刺服,这都是自己的忠实班底,可不能轻易折损了。众将领对徐旭更是感恩戴德,对徐旭的单独关照是感激不已。防刺服数量有限,徐旭准备留着奖励给将领和忠勇之士,正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之意。

    徐旭整编好军队,又找来宋洪福、宋洪鹏、宋洪鹰、宋小七等人商议宋氏族人以后的具体安排。宋家户籍路引齐全,身家清白,以后继续潜伏,不暴露已投靠白莲教的身份。

    宋家以后主要负责为徐旭在各地开设店铺,出售战利品,买卖物资,搜集黄金。宋家作为明面上的东家,以宋家名义买田置业进行前期发展,与大明官府打交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徐旭以宋家姑爷的身份藏身在宋氏队伍中,徐丁启挑了教众中4个武林高手扮做公子哥的管家和贴身保镖家丁,宋小七亦领两个机灵的宋家青壮作为小厮长随伺候左右,随时联络沟通各方,遇事也可及时解说一二宋氏宗族的相关事项。

    事关自己的性命安全,徐旭自是以法衣名义私下赠出防刺服给贴身保镖,又是收获一波忠心和敬畏。这4个武林高手都是白莲教的忠实信徒,早年都是游侠儿一般的存在,到处闯荡江湖,拜师学艺,打抱不平,见多了世间疾苦,一次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被人追杀,危急时刻,被白莲教徐鸿儒所救,隐姓埋名加入了白莲教。

    徐旭问4人姓名,4人齐声道“入教前姓名早已忘记,姓名不过一符号,以后愿肝脑涂地追随少主,以报教主大恩,请少主赐名。”显然是事前徐丁启有过交代。

    徐旭也不矫情,略一沉吟道:“孙子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你们就按年纪排行,叫徐风,徐林,徐火,徐山吧。”

    徐旭和这4个武林高手聊了很多,问了很多现在真存在很厉害的武功,让人学了能千人敌甚至万人敌之类的小白问题。据这4个武林高手所说,现在还活着的,江苏常熟石敬岩擅枪,武当传人王来咸擅拳,汊口程冲斗擅棍,通州绿林好汉高敬石擅射,少林高手陈宗猷等等,都是目前最顶级的高手,可达百人敌之列;千人敌没见过,历史上的项羽、吕布等等可能达到,百年难得一见;万人敌更是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估计只是夸大之词,实际并不存在。

    至于这4个武林高手,刻苦学武二三十年,自己的武艺,是在十人敌之列,单个人面对10几个普通壮汉,双方都只用近战武器且不逃跑的情况下,能够战而胜之。再好的高手,就算是目前最顶级的百人敌之列的高手,也怕弓弩火枪,遇到列阵而战配合默契的精锐军队,都得饮恨而亡。得知此节,徐旭也就淡了专门去收拢武林高手为下属的心思,随机缘吧,得之我幸。

    整个队伍分开三段行走,骑兵哨以东厂黑旗箭队的锦衣卫身份在前头开路,徐旭以宋家姑爷的身份藏身宋氏队伍中居中步行,步兵哨以大明官军步兵的身份居后策应。

    近卫营将士所穿的布面甲本来就是从各地军营或官府武库中获取而来,除了装备比较精良齐全,普通情况下,冒充下大明官军并无大问题。

    徐旭要求所有人都以“少爷”、“公子”或“姑爷”称呼自己,对外就说是郓城内徐员外家的公子,宋家的姑爷,在白莲教造反的时候,郓城内徐员外一家老小都遇难了,自己正好带着娘子回娘家才幸免一难。

    现在还在逃命之中,“太子”和“白莲圣子”这两个称呼不小心被人听到传出去都太吸引官军火力了,况且这个太子名不符实,自己可是知道起义军到年底就会失败了。

    如此行走一日,众人来到宋家村原址。

    只见宋家村里被放了一把火,加上前几日的大雨,房屋已经倒塌了七七八八,处处是残垣断壁。

    在残存的房屋之间,尚有一些村民躲躲藏藏,见到是熟悉的宋氏族人面孔,才跌跌撞撞的奔跑出来抱头痛哭,互相哭诉。

    原来,当日一队明军官兵经过宋家村,进村搜刮粮食物资,见牛羊鸡鸭就抢,见人就杀。宋氏族人四散奔逃,有些人无处可去,在野外呆了两天,又饥又渴,无奈还是小心潜返宋家村。回到村里,官兵倒是走了,但是粮食物资已被搜刮一空。

    回村的人也没有力气去挨个挖坟造墓,就把村里的尸首拖到一个天然大坑里就地集体掩埋了,在残存的房屋里居住下来。大家每天在野外挖些野草、摘些野果、剥些树皮,就着井水熬汤喝,勉强不至于饿死而已。

    现在这时候,大多数存活的族人都出去找吃的了,在村里的主要是些老弱。

    徐旭一边安排队伍里的宋氏族人散出去把族人都叫回来,一边从随身物品空间取出粮食炊具,安排队伍埋锅造饭,多煮些稀粥给村里的宋氏族人饱餐一顿。

    不是徐旭小气,而是留在村里的宋氏族人都饿了好几天了,得用稀粥先养养胃。徐旭前世看到过一些记录,大灾难时没饿死的,一得救就大吃大喝反而撑死了,要真撑死几个宋氏族人,那就好事变坏事了。

    外出的宋氏族人和宋家村村民陆陆续续回来了,挨个排队等着领粥喝,这粥加了大米、大豆等数种粮食,放了走私的粗盐,个个粥碗刚拿到手,也不怕烫立时就狼吞虎咽起来。

    宋洪娇看着乡亲们,有点心疼,“大家不要急,慢慢喝。喝完还有,都管够。”

    一会儿,就聚起来30多人,青壮年约有一半。宋家村原先是个有三四百口人的村子,如今存活的恐怕已经不到一半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