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铁骑踏乱明 > 第151章 番外:聊聊在本书中所出现的特殊兵种

第151章 番外:聊聊在本书中所出现的特殊兵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本书中,以沈默、林虎、徐虎、杨大个子等人为骨干所组成的定边堡红袍军中,共有捧日虎骑、射声游骑、破甲虎枪队、火铳队、重甲破阵队等各类兵种,而这些特殊兵种,既在红袍军作战时承担着不同的作战任务,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今天笔者老白就与大家摆一摆定边堡红袍军、大明辽东军、后金八旗中所出现的各类特殊兵种。

    捧日虎骑:乃是沈默刚刚占领定边堡时,以大明精锐夜不收出身的林虎以及骁勇善战的”小奉先“徐虎为骨干,专门在红袍军青壮中挑选马术娴熟、身强体壮者组成。捧日虎骑在作战时人人皆内穿精铁蓝色布面铁甲、外穿金色鳞甲、头戴红缨高顶铁盔、脸戴精制鬼面具,手持双刃骑枪。根据作战时具体情况的不同,捧日虎骑或在沈默、林虎、徐虎等将领的带领下排列成三角锥形骑兵冲锋阵型(主要用于冲击较为严整的敌人阵型,以打击敌军士气,达到一举击溃敌军的效果),或排列成松散冲击阵型(主要用于追击已成溃散之势的敌军或者落单后各自为战、阵型松散的敌军,可以有效发挥捧日虎骑各个队员出色的个人马上搏杀技能)。

    而捧日虎骑的历史原型,既有三国时期吕布吕奉先麾下高顺所率领的陷阵营(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作战却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当时人人皆称高顺“所将八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全军虽然仅仅只有七百余人,但个个都骁勇善战,而且装备配置也十分精良。

    当时吕布逃出长安包括一干将领,才百余骑兵。加上后勤军工补给问题,根本就不可能让吕布放手高顺筹备精练铠甲。因此,陷阵营组建的时间最早应该是吕布占据濮阳时期。

    《三国志》原文并没提到陷阵营,而是后来南朝宋的裴松之给《三国志》注解时引用《英雄记》的内容,对其评价颇高。

    “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也就是“陷阵营”八百骑兵。

    吕布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而捧日虎骑的装备与作战方式,也有一些五代十国时期后赵精锐重骑兵黑槊龙骧军(黑槊龙骧军是五胡乱华时期,后赵的重装甲骑兵,据说装备是当时最豪华的,有点像铁浮屠。这支部队人马均披甲,甲骑具装由六个部分组成: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面帘”是一块狭长的金属制成的护面,上面开有眼孔,主要保护马匹面部;寻常除非是步兵不要命的冲上去砍马腿,否则很难以大刀大斧等兵器直接杀伤它,寻常弓弩不能入,防护力可想而知。这支部队作为后赵的御林军,人数3000人左右,历史上记载很少。)的影子。

    射声游骑:以张大群、林树为首领,林树随沈默夜袭后金大营手臂负伤后,由张超接替林树的位置。由沈默专门在定边堡青壮中所细心挑选出的马术娴熟、头脑机灵者所组成。按照作战方式来划分的话,射声游骑属于弓骑兵;但如果按照作战任务来划分的话,射声游骑属于轻装侦察骑兵。在与后金鞑子兵作战时射声游骑主要担任侦察敌情、袭扰敌军的任务。

    经过沈默和擅长骑射的林树的精心培养下,射声游骑队员在作战时人人皆内穿大蓝色布面铁甲、外套皮质札甲背心(在保证射声游骑机动性的同时,又可以为射声游骑提供最大的防护)、背垮精制反曲复合弓(箭囊中携带十八支黑杆三棱破甲箭)、腰带铜把护手马刀。在与敌军接触之时先以马上发射箭矢射散敌军军阵,再趁敌军阵型松散混乱之时抽出铜把护手马刀发起冲锋,从而一举冲散敌军。或者与捧日虎骑相互配合,射声游骑先远远地在马上利用骑射吸引敌军之后,再由捧日虎骑发起死命冲锋。

    而射声游骑的原型,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哥萨克骑兵。哥萨克世世代代游牧在东欧的大草原,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都有他们的身影。哥萨克以英勇善战著称,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骑兵”。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哥萨克一度为波兰立陶宛联邦效力,在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的领土战争期间,哥萨克早年效力克里米亚汗国,后期效力沙俄。跟波兰翼骑兵不同,哥萨克大部分是轻骑兵。

    哥萨克骑兵以衣着鲜亮而著称,坏名声也同样。他们过着游牧般的,半自治的团体生活。东欧大草原上的这些野性十足的骑手,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哥萨克人是极其优秀的轻骑兵,他们青睐的武器是长矛以及马刀。

    拿破仑曾说过:如果我的部队里有哥萨克骑兵,我会用他们席卷整个世界。他们是出色的轻骑兵,但他们不守纪律,也不愿下马作战,从而限制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发挥。他们对老百姓冷酷无情,以致整个欧洲,无论敌友都对他们痛恨。

    哥萨克骑兵最先是波兰人开始利用哥萨克武装人员,他们用登记造册的方式来实行掌控,未经登记的人被认为是非法的。1625年在册的哥萨克是6000人,到了1649年是4万人,1654年则是6万人。这些人受招安归顺以后成为领有封地的哥萨克上层(有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农奴),于是在哥萨克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后来俄国统治者也效法“册封哥萨克”,赐予哥萨克上层人士爵位和土地,承认其自治权力和藩属地位,基本上不干涉哥萨克的内部管理,有时出于统治策略的需要甚至增加他们的人数,把流放的犯人、政治犯和遭贬的人物,例如判处死刑的大贵族家臣等等发配到这些地区。17世纪在俄国南部形成一条宏大的军事防御体系,绵延数百公里,主要靠“前哨所”和“哥萨克村(塞契)”的军事力量来服役。政府只是尽可能设法不让这些人回到莫斯科以东的内地来。俄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606-1607的鲍洛特尼科夫起义、1667-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起义和1773-1775年的普加乔夫起义都是以哥萨克为主力的。1654年乌克兰的哥萨克首领赫梅利尼茨基起兵反抗波兰受到镇压,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求助于俄罗斯,当年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签订“别列亚斯拉夫协定”,宣布接受俄罗斯保护,又经过80年的磨合期到1722年沙俄废除哥萨克的盖特曼自治,乌克兰总督鲁缅采夫把10个哥萨克军团改编为俄军的10个正规骑兵团。在冷兵器时代,哥萨克的骑兵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威震欧洲,欧洲其他国家也常招募哥萨克作为雇佣军。哥萨克参加了从18世纪到苏联二战中所有的战役。有人说他们是俄罗斯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风格的经典骑兵。他们的骑兵马蹄是与沙俄向外扩张的步伐同步飞扬的,多次为俄国开拓疆土立下赫赫战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大约组建了30万人的11支哥萨克军团。但是由于现代化武器机枪、排炮、坦克等的投入,骑兵注定将成为被淘汰的兵种,并没有像此前的战争一样有骄人的战绩。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中,哥萨克分属两个阵营,布琼尼、铁木辛哥的红军第一骑兵军所向披靡。苏波战争时期,曾经在空中俯瞰过这支部队的美国飞行员有这样的描述:“骑兵每行八人八骑,有的头戴圆筒卷毛高帽,有的身披黑色大氅,他们背上斜挎步枪,腰间悬挂马刀,在尘土中浩浩荡荡前进,数万匹马纵横驰骋,数万把刀交错挥舞,这场景极其令人震撼,成为骑兵战史上最壮烈的一幕。”

    重甲破阵队:以虎背熊腰、身宽体壮的杨大个子为统领,由沈默专门在青壮中挑选同杨大个子一样,身强体壮、力大无穷的勇猛大汉组成。

    重甲破阵队队员人数虽然才不到百余人,但他们在作战时皆奋勇当先、悍不畏死,专门用作于从敌阵侧翼方向冲散敌阵之用。在作战时,重甲破阵队队员与捧日虎骑队员一样,皆内穿被漆成大红色的布面铁甲,外穿乌金色精铁宽厚鳞片札甲或鳞甲。除此之外,他们还贴身穿着一件锁子连环甲。他们所使用的武器也是类似于杨大个子手中夹刀大棒一样的开山大斧、铁钉狼牙棒等重型近战利器。

    在作战时,这些身披三层重甲、头戴鬼面面具、手持开山大斧、铁钉狼牙棒的重甲破阵队队员,除了两只眼睛露在外面以外,其余全身,都被厚厚的盔甲鳞片所包裹着。真的就好像人型坦克一般。

    而重甲破阵队的原形,便是宋朝有名的重甲步兵——步人甲。步人甲由一千八百二十五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达五十八宋斤(一宋斤等于一点二市斤)以上,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到后来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58宋斤为限。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防护性及重量均不如步人甲。

    枪手,弓箭手,弩手的铠甲重量,步人甲基本重量为五十八斤(一宋斤等于一点二市斤).在此基础上,弩手甲的重量稍轻,为五十四斤,弓箭手为六十六斤,枪手为七十斤,但是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弓箭手铠甲增加至七十斤,枪手可以增加至八十八斤。

    关宁铁骑: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射,习知女真举动。《辽东志·风俗》亦载:\"性悍善骑射。人性淳实,务农桑。粗习文化,有中国之风。\"《全辽志·艺文》:\"人性犷悍,冠裳异制,习俗尚武,争以射猎为生,诗书礼乐之教,蔑然不闻也(辽人因轻书重武导致努尔哈赤在翻译普及完太公左传等书籍后,八旗将领战略素质已远高于辽人)。”

    因此,袁崇焕在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于与后金军骑兵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战力高于后金六旗,能与八旗军中护军正面交锋。

    杨嗣昌也说:“惟我关宁,士马稍成一旅,闻调即行,随手应急,可资之用。犹恐长山、大凌之后,元气未复,彼有轻我之心,或逞强狠之力,直前搏厄关,或以偏师缀我,分兵深入长驱,则胜负大殊未可知。而关宁调后谁为继?臣等思及于此,身虽未到军前,而心则摇摇悬旌,不知所终薄矣。”

    辽人四大恨已发,袁崇焕是高淮乱辽后唯一能守住基层败坏的辽人之心的南方人,但崇祯随即以通敌的罪名将袁崇焕下了大狱。北京城外的关宁铁骑退往关外。孙承宗以袁崇焕名义写信给祖大寿,祖大寿这才带着关宁铁骑再次入关勤王。同时将关宁铁骑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指挥,一部分归吴三桂指挥,还有一部分随马科、周遇吉被调进关内,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