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顺县太爷 > 第104章 老教谕李越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你才是真正的李越明,我父亲是用你的名字留在都城,十五年前和二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九章把李越明搀扶到座椅上,他也顺势坐到旁边的椅子上,偏着头急切的询问往事。

    从张守忠的案子,再到蒙面黑衣人这个不现身的锦衣卫,一步步发展到太平国昌乐公主,写退婚休书。

    短短时间里,各种不同程度的信息显露出来,甚至是主动找上门的事情,再到现在的老教谕。

    看来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躲都躲不开。

    李越明:“二十二年前,家主老爷还是先王的锦衣卫指挥使,边境时常有太平国军人装扮成土匪强盗到我大顺国骚扰,后来接到密报,说太平国正集结大军,准备进犯我大顺,老爷临危受命组建边军,然后大败敌军,并且夺下昌乐一府七县。”

    “十五年前,先王说要封家主为候,封地就在昌乐,本来这块地也是太平国的,封给家主也是顺水人情,但是家主必须前往都城受封,家主知道此去凶险,他便在离开时和太平国结下亲家,将尚在襁褓中的少帅和同岁的昌乐公主结亲,太平国居然反常的同意了这门婚事。”

    “家主去了都城,李洋柏此人便没有了踪迹,先王没有杀他,让他以我的名义唤作李越明留在都城,但是原本昌乐边军两万人马解散,军户也改制归田,除了百户长以外,千户及以上的三十多名将领尽数斩杀。”

    “家主替了我的姓名,也拉人替我挨了刀子,侥幸活过劫难,但之后昌乐边军成了禁词,无人敢提及,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当年还有昌乐边军。”

    “这座宅院,就是昌乐边军统帅府,也是少帅的家,你出生在这里,我当年还抱过你呐,少帅问我为何没有牌匾,就是这个原因。”

    李越明把当年的隐秘,和他了解看到的真相一五一十的给李九章交代了,倒也不难理解。

    李洋柏对先王忠心耿耿,但是他在昌乐做大做强之后,皇帝害怕他想继续再创辉煌,所以要他回都城。

    但是毕竟是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锦衣卫指挥使,算得上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又想着将来若是边境有事,还需要李洋柏出手。

    最终活了下来,但是又担心旧势力,所以皇帝让李洋柏改名李越明,皇帝疑心太重,终是睡不安稳。

    又听到敌国公主和自家臣子结亲家,这还了得,昌乐边军不能再留着了,就下令解散并且改制,防止死灰复燃的风险,又把有点影响力的将领都杀了。

    这也是之前张守忠案子时,那个双凤垭的穿越者苏红兵说他爹是旗长,改制后成了的里长。

    而双凤垭的张员外以前是百户长,改制之后成了甲长,仗着原先手底下有百十号人马,短短时间里也摇身一变,成了乡贤地主老财。

    再加上儒学训导陈庭雨那个案子,刘大壮打碎的是他祖父传下来的瓷器瓶,陈庭雨40岁左右,算上他爹一辈,再算上他祖父一辈。

    再看陈训导的家底丰厚,他祖父应该是一把年纪了,但是还在当官的将领,二十年前抢的瓶子,然后嗝屁,然后传给他爹,再传给他,也把时间对上了。

    “叔父在上,请受侄儿一拜。”

    李九章站起身走到李越明的面前,双手抱拳,然后躬身对着老教谕李越明施礼。

    十多年年不变节,还守着边军统帅府,把自己的姓名都抹了,保护李洋柏的性命,这样的人,值得他敬佩和尊重。

    李越明眼角泪光闪闪:“少帅快起身,我当不起啊,我这条性命都是家主老帅给的,受不起你这一拜啊!”

    气氛到了,两人都受不住情绪,在屋里寒暄了一阵子之后,才总算冷静下来。

    之前李九章还在怀疑老教谕是幕后操控两件案子的人,但是得知自己是边军少帅,又来到这座边军统帅府,很多疑虑不攻自破。

    跟着李越明往内府走,才知道这边军统帅府内部很大,之前前面看到不过五分之一的面积,之前在主楼会客厅。

    再往里走,就是二楼,三楼,几栋建筑之间的长廊两边又是不少小的联排隔间,门都关着,应该是许久没有用过的缘故。

    走了三栋大楼,才看到内宅的牌匾上写着‘李府’。

    李九章疑惑的询问:“这边军统帅府看上去比县衙面积还大,昌乐边军已经被除名了,为何这宅邸还能保存下来?”

    李越明:“谁说昌乐边军被除名了?这边军统帅府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要死守住,老家主回不来了,少主回来组建衙兵,还是清江县太爷,我相信昌乐边军,很快就会重振当年雄风。”

    客厅里,两人坐定之后,李越明招呼人参茶倒水,顺便吩咐下人准备一桌好饭菜,然后才又坐下来跟李九章聊天。

    李九章笑着点头:“既然你都这么雄赳赳气昂昂,为何还怕太平国,阻止我招60个武秀才呢?”

    李越明笑着回答:“其实我第一眼见到少爷,就觉得你和当年的锦衣卫指挥使李洋柏大人长得很像,我30年前就跟着老爷了,所以最清楚他年轻时的容貌。”

    李越明继续说:“我们在顺天府的人带话说少爷回了清江,但是不敢相认啊,若是少爷能够早点明言,别说60个武秀才,就是把当年的百夫长全部召集起来,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按照十六岁入伍,军功显著者,很多人混个一年半载就成了百夫长。

    有些运气不好的混个七八年,要是有空位也能补上。

    现在过得时间不算太长,所以当年那些幸存下来的百夫长都差不多是张守忠那个岁数。

    年龄小一点的百夫长,现在也才三十七八岁,四十岁左右,正值壮年。

    “那些甲长乡贤岁数大了。”李九章皱眉摇了摇头。

    他觉得那些人的年龄还是有些大了,哪有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好使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