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二百零七章 又升官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帝已经疑心了,现在示弱已经不好使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给皇帝吃上一颗定心丸。那么什么是定心丸呢,凌云提议,两个人都在这个时候以养病为由辞去军职,请求回到京城去静养。

    杨嗣昌有些无解,这样的话岂不是在要挟皇上吗。这样做的最直观效果估计就是要让皇上更加的疑心,甚至觉得杨嗣昌和凌云已经结成同盟,此刻所谓的要求停职养病,估计是对朝廷的另一番试探。

    这样的话,崇祯皇上那样的性格额,怎么会给他们俩好果子吃。这道表章岂不是成了催化剂了。

    对于杨大人有这样的隐忧,凌云也是明白也理解的,毕竟官场的复杂远远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力。他学到的那些东西都是表面上的书本上的,只是这一年多的时间内,他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官场。官场的厚黑,就是脸皮要厚,心也要黑。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估计你在官场上就混不下去,如果混不下去的话,那就谈不到什么理想和报负了。这就是现实。胡宗宪去巴结赵文华,不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而是因为他需要抗倭。

    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凌云已经长足的成长了,虽然他从出场到现在就没有自带主角光环,也没有出现所谓的金手指。但这短时间的经历也算是够传奇的了。

    立下的战功件件都算是可圈可点的,而且创下了辽东军区的升官奇迹。一个凭空冒出来的火头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正三品文职的特派员。这简直是一个绝后空前的事情,在这之前这样速度提拔的,估计也就只有袁督师了。

    不过显然他比袁督师的运气要好一些。因为没有人去攀咬他,这不是因为他官大,侍郎在朝廷中枢内还算不上什么太大的官。也不是因为他脾气好,他在朝廷中露面不多,一直以来都在辽东混,大家对他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他没有收到过什么抨击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在朝廷中暂时还没有太深的存在感。或者说是朝廷中那些喷人为主业的御史和给事中们还不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路数。所以不敢贸然开喷。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不在朝廷上混,手里又有兵,是安全的。凌云考虑良久,告诉杨嗣昌,自请解除兵权回到朝廷养老,其实是安全的,这样是在向皇上和朝廷示弱。让皇上知道,无论是边帅的实力有多大,想要解除兵权那也只是皇上一句话的事。他们都会完全的配合,没有任何的怨言。

    可是杨嗣昌还是觉得这样不好,问凌云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如果没有的话,那可就麻烦了。这几天总是觉得很别扭,自从监军太监撤走的那一刻,就觉得脖子时不时的凉飕飕的。

    凌云告诉杨嗣昌,出去辞职这个办法之外,还有两个可以考虑的方式,一个就是主动把自己置于皇帝的监视之下。那就是主动要求皇上恢复监军制度。这一条似乎也是表忠心,而且在皇上刚刚撤销监军制度的时候就提出来,是表示自己没有二心的。

    这个主意倒是还可以说的过去,皇上怎么做是他的事情,臣子怎么反应那就是臣子的事情了。杨嗣昌觉得这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比起上表辞呈靠谱。

    然后他就问凌云,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靠谱的事情呢。那肯定是有的,凌云说,刚才是要主动把自己置于皇上的监视之下。毕竟我们辽东军本来就没有爱心,就算是在这里放置一个监军,只要是不惹事不闹事,那么就不会对我们的军事行动造成任何的影响。

    如果来的是一个通晓事理的监军,那么就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像曹公公这样的监军,恐怕大明九边所有的边帅和将官们都是相当欢迎的。

    就算来的是个不靠谱的人,喜欢指手画脚的那种,真正的打过几仗以后,知道战争的惨烈和鲜血的惨红之后,也不会再对指挥权感兴趣了。

    这一条是完全可以采纳执行的了,接下里的一条建议就是在这个折子上再加一个副本。确切的说,是要要求进步,说的再直白一些,那就是要和朝廷要官。

    杨嗣昌可以在给朝廷的奏折上,附上一个保单。里面怎么措辞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内容可以是凌云同志最近表现的不错,一个兵部侍郎衔已经不够彰显他的功劳了。请求皇上加封,在原官基础上,实授户部辽东司郎中。

    其实这个郎中无非是个正五品的官,已经是兵部正三品侍郎的凌云是没有必要再要一个五品官衔的。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无非是想给皇上吃一颗定心丸。

    如果凌云有了一个户部郎中的加衔的话,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师出有名的了。换句话说,无论是屯田也好,种地也罢,养殖也可以,这都不仅仅是辽东军区的个体行为了。而是户部的行为,这个理由相当的官方,也相当的靠谱。至少对崇祯来说,及其的好使。

    其实崇祯并不在意官位如何,你现在就算是要个尚书衔,只要你靠谱,完全都可以给你。封官这事,无非就是皇上的一句话的事。你要是愿意,皇上也愿意的话,就算是封你一个齐天大圣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现在崇祯担心的根本不是封谁个什么官是否合适的问题,是使用一个人这个人是否靠谱的问题。想当官的人很多,能够毛遂自荐的或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也是很不少的。但是真正靠谱的却并不多。

    杨嗣昌也好,凌云也罢,无论他们怎么像朝廷去表示,其实无非表达的就只是一个意思,这个意思简单到用一句话就能够完美的概括。那就是,俺们俩都是靠谱的。

    还是凌兄弟有主意,这个主意还算是相当不错的,必须照办。杨嗣昌立刻按照凌云的意思加以润色。并且用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拜发。

    一天之后,奏折就到达了内阁。因为是阁员的奏折,内阁也不能随便的做出票拟的批示。所以直接就转给了崇祯。

    崇祯看完后笑了,这是一种会心的微笑,也是一种难以察觉的微笑。他已经看明白了这封奏折中到底涵盖了什么样的意思。他是聪明睿智的皇帝,有些东西是不需要更多的考虑的,那就是扫一眼的事。

    他已经看出来了,杨嗣昌的这封奏折,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无非在阐述一个事情,那就是他没有异心。其实崇祯也是相信他们的,就算是这个形势再严峻,等到你任何人都不能相信的时候,你的政权仍然是一个四面楚歌的状态,崇祯不希望做那样的皇帝。他还是很想能够完完全全的相信一个人的,相信这个人能够不负期望,也相信这个人能够力挽狂澜。

    另外,对于杨嗣昌保举凌云同时兼任户部辽东司郎中的事情,崇祯也是很点赞的,这说明杨嗣昌的书没有白读,脑子还是相当能够转的过来弯的。一般换个别人都能把自己给绕进去。

    不过,让正三品的官去兼任正五品的职务,又不是下乡挂职,这件事多少的有点不合体制,那索性就把人情做的大一些,反正封个官也没有什么坏处。

    崇祯略作思索之后下了一道命令:凌云着以本官品级实授户部左侍郎,仍管兵部事宜。另外凌云负责为大明九边各军镇提调粮草军需总兵官。官级晋升为从二品,赐穿飞鱼服。

    各部院的尚书是正二品,侍郎是正三品。而凌大人现在又晋升了,现在是侍郎之上,尚书之下了。而飞鱼服是锦衣卫长官的衣服,赏给一般大臣穿也是荣宠。

    凌云又升官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