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一百章 继续挖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外官四品以下,进京朝见皇帝的话应该先到礼部演礼。这是因为很多外任官员一般是没有见皇帝的机会的,恐怕会在皇上面前失了礼数。

    但刘鸿却并不是,他是科甲正途出身的进士,曾经做过右都御史的人。在这个位置上,见皇帝那是经常的。因为作为右都御史,他是有上朝的权力的。

    因此这就没有必要去演礼了,而且这一次奉诏回到京师,是晋升为太师了,这个职务可谓是位极人臣的。礼部的正印官员都是他的下属,何况是几个司官呢。

    那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前来宣召的就不应该是礼部的司官,而是皇帝身边的太监才对,这礼部跟着掺和这算是哪一道呢。

    不过无所谓了,既然来了京城,就一切听从安排也就是了。礼部司官竟然还真的不是带着圣旨来的,而是内阁的批文。要刘鸿在见皇帝之前,先去见见温大人。

    刘鸿虽然是个好脾气的人,但是也并不是一切都由着别人胡来。温体仁现在内阁首辅并不假,但他凭什么要召见正一品的官员。

    再说,温体仁现在的职务,是内阁首辅,少师。而刘鸿现在的职务则是太师兼太傅。换句话说,如果单就级别来说,温体仁是从一品官员,而刘鸿是正一品的官员。

    当然,温体仁作为内阁首辅,相当于总理。刘鸿只是个级别高,没有实际职务。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对冲。不过就算是这样,作为温体仁来说,也应该对刘鸿略微的客气一些。不过温大人很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他一直觉得,自己内阁首辅这个状态是比较无敌的。无论是谁,只要你不是皇帝,就能够随便指使。可以说这也是他以后从一个弄潮儿跌落下来的原因之一。

    当年嘉靖朝的夏言就是因为他不在意同僚的感觉,搞一言堂,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把自己不当二把手。当然他的结果也比较惨,被严嵩一招秒杀。

    和温体仁有所不同的是,夏言是个好人。他独揽大权只是为了做事的,就是这种郁闷到冒烟的气氛之下,当年的夏首辅一个人做了很多事。

    而温大人则不一样,他只喜欢把持权力,却并不喜欢做事。谁上来就挖坑给谁跳。有句话形容尸位素餐的官员叫做占着茅坑不拉屎,虽然粗俗,倒也是比较形象。

    对于温大人来说,这个形象的比喻则可以形容成,占着茅坑只拉屎。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能够让多疑的崇祯一直信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他做到了,这至少从侧面说明了,这个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在对待领导方面,这两把刷子刷的还是相当的到位的。

    刘鸿知道温体仁具有多大的破坏能量,虽然知道这样的召见并不符合规矩,还是选择了配合他。不能因为一时的图痛快,就被这家伙给害了。所谓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说的就是这么个理。

    他跟着礼部的官员来到了内阁,温体仁早已经站在滴水檐前等候了。见到刘鸿前来,温阁老很热情的拱拱手说:“刘大人居功至伟,今又蒙圣恩加封太师,我这里先给您道贺了。”

    刘鸿心说你这装什么孙子,上香的是你拆庙的也是你。你要是真的拿我当太师你摆什么阁老的架子,竟然还召唤我前来,我又不是你的下属。

    不过毕竟都是宦海沉浮过的人了,心里不快不会在脸上带出来。刘鸿也连忙还礼说道:“温阁老一向少见,不知道宣召刘鸿前来有何吩咐?”

    温体仁连忙说:“哪里敢说得上吩咐二字,大人请里面叙话。”

    两人一前一后进入了屋内,落座之后,温体仁吩咐一名书吏给刘鸿奉茶。这才说了正题:“刘大人文官出身,沙场征伐多有辛苦。如今圣明烛照,体恤大人。因此召回朝中,这也是大喜之事。我这里先给大人贺喜了。”

    刘鸿连忙说:“雷霆雨露都是天恩,我无论在内在外是文是武,都是大明臣子。也说不上大喜,不过多谢温大人一番厚意也就是了。却不知道是哪位要接替刘某经略辽东呢。”

    这句话其实本来不想问,但刘鸿的心里憋不住。因为是谁成为他的继任者,这件事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相当重要的。

    温体仁说:“我劳烦大人前来,也正是为此。新任督师的人选皇上还没有定,大人可有什么属意之人要推荐吗?皇上召见之时,大概也是会向大人您垂询的。”

    对于新的督师人选,刘鸿自然想推荐一个靠谱的人。但是他知道,温体仁这么说绝不是单纯的征求意见,而是要把目的想借刘鸿的口说出来罢了。不愧是温首辅,一点都不露痕迹。

    所以刘鸿既然想到这里,也就不点破。笑道:“蓟辽督师这个位置,肩负重担位高权重,岂是我等臣子能够随意举荐的。皇上的心里肯定已经有了定夺,不必操心。”

    看到刘鸿这么不上道,温体仁有点着急,他说道:“目下各位大臣一致认为,杨阁老前去督师最为合适。”

    所谓的杨阁老,就是杨嗣昌。这个人是一个很坚定的主战派,也是一个和崇祯一样比较容易激动的人。而且也在山海关做过参政,有过打仗的经验,同时还提出过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也曾起到效果。

    更重要的是,杨嗣昌虽然也比较跋扈,还能够算得上是个正派人。这样的人能够接替蓟辽督师的位置,总要比去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糊涂蛋要好的很多了。

    因此刘鸿点头称是:“杨阁老正当此任。”

    温体仁笑了,他又找到了一个支持者。看来把杨嗣昌赶出朝廷的计划,很快就能够实现了。

    对于内阁来说,有几个成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几个人会听话,既然杨嗣昌不那么听话。那就打发他出去吧。

    就算是死在战场上,那也是他的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