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绝世女神 > 第278章 围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亮了,李世民,武照和众将迎来了渡河之战后的第一天。

    上午,李世民在中军大帐召集众将议事,说:“昨晚,我军渡河成功,但遇到顽敌抵抗,损失惨重。据前方消息传来,牛进达的部队在辽河上游与高丽军激战,牺牲了两千多人,之后,杀退了高丽军,突袭高丽军大营。”

    最后,李世民总结性发言:“牛进达为我军扫清了路障,我军分四批渡河,头两批失败,后两批加上长刀营英勇拚杀,才初步取得胜利,总计伤亡人数,我军伤亡五千余人,我军获得的战果是,杀死杀伤高丽军一万二千余人,高丽军逃亡人数三万。”

    李绩说:“大战过后,我军需休整几天,等元气恢复,再向前推进。”

    李世民说:“朕命令,大军休整三日,各位将军喂好战马,备好草料,厉兵秣马,三日后直奔辽东城。”

    散会后,诸位大将回营,与士兵们进入休整状态。

    休整期间,武照拿出事先从朝廷带出来的《高丽志》,反复研究高丽的历史以及将要到达的辽东城,还仔细研究过一本《孙子兵法》。

    不知不觉,三天时间过去了,三天后,李世民宣布:“兵锋直指辽东城。”

    武照带着金喜善,跟随大军出发,经过几天行军,大军到达了辽东城附近,驻扎下来。

    辽东城位于辽河东岸一百多里的地方,是辽东要塞。当年,隋炀帝率兵征讨高丽,曾多次折戟在辽东城下。

    李世民初来乍到,带领一群小校,来辽东城下,察看地形。

    辽东城的墙体由花岗石砌成,高达三丈,壕沟在辽东城下蜿蜒纵横,一架架弓弩架设在城头,辽东城看起来像铜墙铁壁,又像是充满陷阱的堡垒。

    李世民叹息,要攻克辽东城不容易。

    李世民察看完地形,回到帅帐内,写了一封招降信,派人把信绑在箭上,向辽东城上射去一箭。

    辽东城的守将名叫韩佑熙。

    城上的士兵捡到一箭,一看箭上绑着书信,直奔韩佑熙的府上,把箭书交给他。

    韩佑熙从箭上摘下书信,一看是李世民派人射进城的招降书,书信上的内容大致是,唐军包围了辽东城,有几十万,而辽东城内只有几千人马,所以李世民劝韩佑熙不要作无谓的反抗,趁早投降,否则死路一条。

    韩佑熙看完信,当即将信撕毁,也写了一封招降信,反过来劝李世民投降,然后派人把这封信绑在箭上,向城下射出一箭。

    李世民得到韩佑熙的招降书,气得七窍生烟,当即召集武照和众将入帐,商议攻城之策。

    一张地图摊开在几案之上。

    地图记载了辽河以东的广大区域的详细情况,标记出高丽的山川,河流,森林,道路,城池,连每座城池有多少兵力,哪些地方曾经驻扎过高丽大军,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李世民指着地图上的辽东城说:“这就是辽东城,城北主要有新州城、白岩镇,分别驻兵一万和八千;南面有安市城、建安城,分别驻军一万五千和一万。以上几座城距离辽东城较近,尤其是白岩镇,到辽东城不过百里。我军如果包围辽东城,久攻不下,盖苏文就会调集以上诸城的兵力,增援辽东城。”

    李绩说:“不妨采用围点打援的计划,可削弱这几座城的力量。这样使周边诸城不能增援辽东城!”

    武照说:“围点打援非常好,还可配上引蛇出洞的计策,这样的打法就更加完整了!”

    李世民说:“先把辽东城包围起来,分兵驻守各个要道,防止新州城、白岩镇,安市城、建安城派兵来增援。辽东城坚固,但守军不多,时间久了,其必生乱。”

    于是,李世民分出南北两路大军,薛万彻带领北路军,李道宗带领南路军,驻守要道,防止辽东城南北几座城派兵来增援,李绩则带领大军,包围了辽东城。

    辽东守军躲在城内,既不出战,也不向外求援,但严防严密。

    李世民只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一连拖了三天。

    在围城的第三天,武照在辽东城外的大营内巡逻,一边巡逻,一边猜测李世民这样用兵的意图。

    《孙子兵法》上讲:兵贵速,不贵久。

    如今大唐大军好不容易渡过辽河,进入高丽境内,应该速战速决,李世民竟然对一座小小辽东城久围而不攻,明显违背了兵贵神速的道理。

    如此拖延下去,万一盖苏文派出大量高丽军前来援助辽东城,唐军岂不危险?

    武照越想越想不通,就这样痴痴想着,走着,不知不觉走到辕门外,再往外走,就走到大营外面了。

    大营外面不远,就是高丽边境。

    武照不想越境,就往回走,走了几步,听见一间营房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觉得好奇,停下脚步,听一听营房内的争吵声。

    一人说:“几万大军都停留在大营里,久而不战,这样下去,岂不是贻误战机?况且,久呆下去,夜长梦多,敌人在暗中蠢蠢欲动,部署大军,我军难免遭到全军覆没的危险!”

    另一人说:“薛仁贵,你以为你很聪明,别人都是傻子?陛下决定的事,自有道理,哪里轮到你说话,你以为你是谁?还是撒泡尿照照自己吧!”

    武照听出来了,最先说话的人叫做薛仁贵。

    只听薛仁贵喟然长叹:“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们这帮人鼠目寸光,执守的是屑小之道,我守的是君子之道,自不屑与你们多言!”

    另一人冷笑着说:“干脆你当皇帝算了,带领我军撤回大唐,重新出发,把原来的战再打一遍,我们倒要看看你是不是比陛下还高明。”

    薛仁贵说:“陛下有所不明,我以为,我军应该尽快攻下辽东城,然后分兵三路出击,不出半年,高丽可克!”

    武照站在营房外,听见营帐内薛仁贵的发言,眼睛一亮,原来自己早就提出过分兵策略,只因遭到众将的反对,李世民就没有采纳。

    现在,她惊喜地听到,薛仁贵的分兵观念与自己的如出一辙,两者何其相似,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这知音就是薛仁贵啊。

    薛仁贵是什么人?

    薛仁贵生于614年,绛州龙门县修村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其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陷入贫寒,薛仁贵从小贫穷,地位卑微,长大后以种田为业,在李世民亲征辽东之初,其妻柳氏鼓励他从军,他欣然应允,立即去拜见张士贵将军,要求入伍,张士贵收留了他,他刚刚参军不久。

    武照对薛仁贵不了解,听了他的言论,迫切想见他,激动之下,冲进营房,扫视着里面的人,惊喜地问:“谁是薛仁贵?”

    一名身材偏瘦的士兵,向前走上两步,向武照行礼,忐忑不安地说:“我是薛仁贵。”

    武照怔怔地看着他,难以相信,他竟然不是将军,而是士兵,于是,她呐呐地说:“你就是薛仁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