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139章 师生之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暴富的美梦,朱由检足足做了一整天。

    第二天一大早,冷静下来的朱由检算了笔账才明白,这笔财富看着多,但也撑不了太久,大明到处都要用钱。

    结算历年来拖欠各省将士的军饷,和京官、地方官俸禄的拖欠就要花掉不知多少万两。

    还有宫里的花销,宫里几千间房子,几万个宫人,就算节俭用度,开支也不会少。

    除此之外还要赈灾、建厂、发展科技、推广农产品,尤其是还要巩固黄河堤坝,光是想想就觉得花钱如流水。

    喝了碗燕窝粥后,带着刘若愚来到皇极殿上朝,待群臣朝拜起身后。

    刘若愚正要按照往常的套路来一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时,朱由检率先出声:“各位爱卿,今儿个朕跟大伙儿说件好事,曹化淳从山西回来了,给朕带回田亩庄园无数,光是金银就有二三千万两之后。

    曹化淳去这一趟,带回我大明朝十年收入,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大好事啊?”

    “确是好事。”群臣齐声。

    朱由检的目光在大臣们当中扫了一遍,最终停在人群中好似老僧入定般的钱谦益身上:“钱爱卿~”

    钱谦益一个激灵,赶紧走到殿中:“臣在。”

    “你来说说,此事如何?”

    此事如何?

    钱谦益低头盯着地上的大理石砖,一时不明白朱由检的意思,先打个马虎眼:“曹公公办事得力,允文允武,更能为君父分忧,实乃陛下之幸,天下百姓之福,臣当多向曹公公学习。”

    此言一出,人群中哼声一片,平日里跟钱谦益不对付的官员丝毫不掩饰对他人品之不屑。

    朱由检似是诧异:“钱爱卿真这么想?”

    钱谦益以为自己猜对圣意了,忙说:“君父面前,臣不敢妄言。”

    “好!”

    朱由检点头:“难得你有这个想法,朕答应你,打今儿起让你拜曹化淳为师,这样你就能跟着曹化淳好好学习了。”

    钱谦益一听就急了,就算自己名声不太好,但总归还有好的一面,要是拜一个太监为师,自己以后还怎么士林里混?

    比如,在诗文大会上,他刚作出一篇令人叫绝的佳作,突然有人来一句:“写的那么好不也是太监教的。”

    再好的心情也没了。

    “陛下,臣…”

    朱由检可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问:“曹化淳,你愿意收个门生么?”

    身穿墨色麒麟袍的曹化淳笑着走到殿中,拱手道:“奴才求之不得。”

    “好,那就这么定了。”朱由检很享受摆弄钱谦益的感觉,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对他招呼:“钱爱卿别愣着了,来见过你的师父啊。”

    皇上有意为之,钱谦益一本正经的来到曹化淳身前,冲他一拜:“请先生多多指教。”

    曹化淳单手抬起他的双手,轻笑说:“互相指教。”

    看着钱谦益的老脸拉的老长,朱由检心情大好,钱谦益这个人他了解的比较多,根据钱谦益的生平来看,钱谦益心里根本忠君爱国的想法。

    是个跟吴三桂差不多的人物,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帮着清廷绞杀明军,勒死永历帝,清廷一削藩,他立刻反清复明,自诩大明朝的忠臣良将。

    钱谦益则是谄媚阉党,弄了个水太凉、头皮痒的事投降清廷,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

    两人都把自己弄的里外不是人,吴三桂还有将门背景,他暂时不动,而钱谦益则随他怎么摆弄。

    安排完一段师生情谊后,朱由检开始今天的正题:“自朕继位以来,陕西、河南两地送来的折子多为两类。

    一类说两地连年大灾,请朝廷减免当地税赋,修生养民。

    一类是给别人请功的,说哪府哪县的哪位县令今年修了多少路,开垦了多少良田,平反了多少件陈年冤案,并且这几年税收也是足额完成,请朝廷嘉奖。

    两类折子相互矛盾,有真有假,朕派东厂的人暗中查探过了,两地灾情的确严重,老百姓快活不下去,就别逼人家交税了,你们说朕说的是不是?”

    “陛下所言极是。”群臣齐声。

    “那就这么办吧,李国普你亲自写,要写明朕是因陕西、河南两地连年大灾,才要给两地免税三年。”

    白发苍髯的李国普慢慢挪到殿中:“臣遵旨。”

    朱由检继续说道:“国库难得充裕,户部兵部把这些年拖欠下边人的俸禄拟成折子送到内阁,没什么问题朕就都批了。”

    户部郭允厚,兵部左侍郎申用懋出来领命。

    “吴淳夫。”

    被叫到的工部尚书吴淳夫赶忙出来:“臣在。”

    朱由检拄着脑袋,闭目道:“朕打算重修太祖设在各县的剥皮庙,这笔钱从朕的内帑出,5万两黄金,分到全国不多,但应该够用了。

    朕不是取缔佛教,空出不少寺庙么,稍微改改就行了,实在不行就还拿土地庙改,总之一定要够大、够宽敞。

    这钱要是有剩再说,不够的话各县自己想办法,是问大户借银还是县衙官员自己出钱,总之朕的要求一定要办到,行了,就这样,退朝吧。”

    说完,朱由检起身大步跳下章台,都不等群臣拜送,三步并作两步奔到后殿,一屁股歪倒在为他临时休息专设的软塌上。

    一名朝鲜侍女端着茶水走来,朱由检顺手揽住她的腰肢让她坐下,自己枕在少女柔软的大腿上,嗅着少女身上的淡淡花香,心神得以放松。

    重建剥皮庙的想法是他昨晚才有的,大明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系,全世界超过一半的白银流进大明,可朝廷一年的白银收入才三百多万两。

    白银去哪儿了?

    皇帝没钱、北方的老百姓也没钱,那钱只能在官员、商人、地主身上。

    王朝倾覆之际,除了乘风而起的名臣猛将外,更多的是如过江之卿一般的贪臣墨吏。

    现在的大明官场就是如此,他能保证内阁六部的清廉,却无法保证天下官员的清廉。

    贪官太多,隐藏的太深,涉及的关节太多,一点点收拾最快也要十年时间才能收拾的差不多。

    他没那么时间,老百姓也不会给他那个时间,所以他宁愿选择朱元璋的方法,宁错杀,不放过!

    乱世用重典,只要一地贪官数量大于50%,清官就不算白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