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130章 谣言遍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粉嗦的过瘾,牛肉也吃得爽,钱怎么办?

    皇上带着一群锦衣卫上街吃白食,这事传出去都丢人。

    正在朱由检想着该怎么办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灰色长衫的老秀才模样的家伙走到大堂中央,又有两人为他搬来一张桌子,他拿起惊堂木在桌上一拍。

    啪!

    整个大堂瞬间安静下来,这老家伙操着一口故弄玄虚的腔调说:“话说洪武十八年,山西洪洞县有个兵痞叫唐闰山,他大哥小时候订过一门娃娃亲,对象叫史灵芝。

    没过几年他大哥就夭折了。史灵芝长大后嫁给了洪洞县的姚小五,和他生了三个孩子,暴元有个陋俗,各位看官猜是什么?”

    所有人都疑惑道:“什么啊?”

    “哥哥死了,弟弟可以“继承”嫂子,说是继承但是怎么回事是爷们儿都清楚。”说书人嬉笑的语气引得哄堂大笑。

    他继续说道:“那唐闰山从军之后去镇江了,在镇江扎根之后,要把老娘和大嫂接过去享福。

    唐闰山一听嫂子改嫁还给别人生孩子了,急了,自己还没同意嫂子就改嫁了,这能行么?

    这姓唐的也是个不怕死的,咬死了这条陋俗,去兵部折腾,照理说是免不了一顿板子吧,可各位猜怎么着?”

    “怎么着?”

    “嘿,兵部的老爷们脑子一抽,下了道堪合给洪洞县,要求县里把史灵芝作为军属送去给唐闰山。

    史灵芝的丈夫姚小五能乐意么?别说他了,就说咱在座各位,换你们你们能答应这事么?”

    大多数人喊:“不答应。”

    声音里还掺杂着两声答应。

    说书人指着说答应的方向笑他:“说答应的也是人才,那姚小五找到官府,洪洞知县也清楚这里面的事,但他不想得罪兵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官相护,不顾民意,非要执行兵部命令。

    这事一直闹到刑部,刑部尚书叫王?](shi二声),他刻意维护这种陋习,还说了一堆歪理。

    说什么武则天还是唐太宗的谁谁谁,后来又成了唐高宗的谁谁谁,古人既然如此,今人又何必在意,后来这事越闹越大传到咱太祖爷耳朵里了。

    说书人的声音极具诱导性,说姚小五夺妻之路多么多么不易,说朝廷官员多么官官相护,总之姚小五一路走来就没遇到一个好人。

    朱由检一边拨弄碗里仅剩的几根粉,一边听他说书,心里有几分不满。

    他知道说书人说的这事是真的,王?]也的确是因为这事丢了性命,不过事情发生的时候,《大明律》没有否掉元朝这个习俗。

    唐闰山有理由提出这个要求,可以堂而皇之的说自己前些年保家卫国,现在安定下来,千里迢迢的从镇江回到洪洞,把家人接过来享福的同时,顺带按照习俗再把嫂子继承了。

    在当时,并不违法。

    作为刑部尚书,王?]无法用《大明律》给唐润山定罪,这不算错。

    超出律法强行给唐闰山定罪,那他反倒有罪,摊上这事,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把事说给朱元璋听,修补《大明律》中的不足,依据新法审理此案。

    后来朱元璋以此为由大开杀戒,也不是因为姚小五遇到的都是庸官,而是为了消除大明南北的认同差异。

    自南宋以来,南北方始终有一道隔阂,这道隔阂将华夏子民分成南人、北人。

    南方人骂北方人索虏,北方人骂南方人南蛮。

    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就是例证。

    再比如当时孔庙里的孔子是披发左衽的,河北人张弘范是灭南宋的将领。

    因为有这个隔阂,这简单的夺妻案在朱元璋眼里就是政治事件。

    说书人说到朱元璋时,还不忘冲南抱拳:“太祖爷是何等人物,哪能惯的他们这臭毛病,往下追查,从洪洞县令杀起,一直杀到尚书,一个不落,全部斩首。”

    有人说道:“后来那仨人呢?不会搭伙过日子了吧?”

    满堂大笑,说书人道:“那咱就不知道了,应该是各回各家了,总之被姚小五找过的官,脑袋全掉了。

    惨啊,可惜太祖爷咋也不到,叔嫂这事在《大明律》里禁了,在自己家里可没禁绝。”

    刚才的酒徒道:“老王头子,你说的是当今圣上吧?”

    说书人嘿了啐了他一口,却不怒道:“这事儿谁说得准呢,你想啊太祖血脉那么多,保不准哪家哪户就出这事了,咋能非得是当今圣上跟他嫂子呢,大伙儿说是不是啊?”

    “是!”众人异口同声。

    朱由检已是一头黑线,气得他牙痒痒,低声怒道:“刁民!刁民!”

    “公子我去教训他。”曹鼎蛟请命出战。

    “不用,我亲自来。”

    朱由检负手走到大堂中央,对说书人冷笑:“生得一副伶牙俐齿,怎么偏要自寻死路呢?”

    “哟,这位公子您…”说书人上下打量着朱由检的穿戴,看朱由检是穿靴的,肃然起敬道:“公子这话怎么说?”

    朱由检义愤填膺道:“你虽未直说,但话中分明透着对皇上和懿安娘娘的不敬,把皇上比作唐闰山,把懿安娘娘比作史灵芝,你还有什么可狡辩?!”

    “公子说的可不对,夺妻案不少说书人都说,在座各位看官里也有人听过几次,怎么在您听来就成映射皇上和娘娘了?”

    “死不承认是吧,那就牢里走一趟!”

    说书人脸色一变:“你是?”

    曹鼎蛟走到朱由检身边,掏出一块令牌:“瞪大你的狗眼看看,锦衣卫的。”

    人群顿时哗然,有几个人放下银子赶紧走了,他们不想跟锦衣卫在一个屋檐下多呆一秒。

    说书人看清令牌上‘北镇抚司’四个大字后,直接吓跪了。

    曹鼎蛟一把攒住他衣领,恶狠狠的道:“到诏狱里看你还嘴硬。”

    “大人饶命啊大人,小人也是道听途说来的,放在故事后边博人一笑啊。”

    朱由检目光如铁:“你听说什么了?”

    “小人听说当今圣上跟自家嫂子搞到一起去了,每天都要去嫂子那儿消遣,连自己以前的妃子都不要了。

    现在外边人都在传,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这真不是小人造的谣啊。”

    朱由检蹲下来:“外边人真是都在传,他们又是从哪听来的?”

    “这…宫里的消息肯定是宫里边传出来的,小人实在不清楚,几位上差宽恕,小人以后一定管好自己的嘴。”

    说书人连连磕头,他平日说书可没少说被关进诏狱的人,知道进了那地方几乎就出不来了。

    “行,记住你今天的话,以后管好自己的嘴,省的哪天不小心掉了脑袋。”朱由检起身朝门口走去:“给我们把账结了。”

    “是是是,几位上差慢走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