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95章 榜前面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大早,礼部就把殿试排名给朱由检送来了。

    一甲三人、二甲三十七人、三甲一百二十九人,加起来还不到200人,远低于历届科举录取人数。

    同时礼部派人暗中把一甲三人带到宫内,大明朝殿试放榜前有个规矩,皇帝要跟前三名见一面。

    明代也是重农轻商的,商人都会在乡下买农田,为的就是把自家身份转为务农。

    所以这次见面,皇帝也就是问问他们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几头牛之类的问题。

    上届科举,刘若宰就是因为这次见面引得天启皇帝不喜,不光失去状元名次,更是连上榜资格都被剥夺了。

    文安之亲自带着三人进宫进殿通禀,今天,三个人都换上各自最好的衣服来到皇极殿外,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象。

    站在首位的刘若宰其貌不扬,穿锦衣,作沉思状。

    次位的诸葛羲高大帅气,白色锦衣与纶巾,再拿把羽扇的话真有点他先祖诸葛亮的风采。

    至于末尾的管绍宁,虽不至于丑的影响街容,但也没有姑娘会喜欢他的外表,且穿着布衣,低着头,两手紧张的抓着衣袖。

    三个人,三种状态,身为榜眼的诸葛奚倒像是今科状元一样。

    很快文安之从殿内退出,嘱咐三人道:“进去之后皇上问什么你们答什么,眼睛不要乱看,要是惹得皇上不悦,你们这三年就白准备了,行了跟我进来。”

    带着三人进到殿中,文安之对章台上的朱由检拜道:“启禀陛下,今科一甲三人已带到。”

    三人齐齐跪下,叩首高呼:“草民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对三人而言皇上的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管绍宁一边拜谢起身,一边思索。

    今天殿内就他们几个人,他可以很清楚的听清皇上的声音,皇上的声音跟黄检怎么那么像?

    想想黄检的言行举止和他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护卫,难道他真是皇上?

    “都把头抬起来。”

    管绍宁抬起头,看清朱由检相貌,脑袋里嗡的一声。

    他真是皇上!我跟皇上坐在一起喝过酒,谈过科举,还一起去天香楼…

    朱由检看着章台下的三人,问他们道:“你们刚到县中上任,该县地处边疆,你发现知县与鞑虏勾结,要向他们贩卖盐铁奴隶。

    不杀他,城内还能安享太平,两国相安无事。

    杀死他,鞑虏顷刻间便会攻城,而县城三里小郭,决守不住,尔等意欲何为?”

    刘若宰:“稳定局面,派人与朝廷联系。”

    诸葛羲:“必须击杀,局势已经很糟,提前揭开伤疤固然会痛,但不能再让鞑虏变得更强。”

    管绍宁:“我…我…如果有五成把握稳定城内局面,集聚民心,我会击杀,若没把握,我会派人联系朝廷。”

    朱由检继续问:“以往历朝,哪位君王适合执掌如今的大明江山?”

    刘若宰神情凝重,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问的问题比上次天启皇帝问的可犀利多了,他答:“唐太宗。”

    诸葛羲:“汉光武。”

    管绍宁:“宋仁宗。”

    朱由检点点头,接下来他要放大招了:“朕继位以前,朝廷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什么是主要原因?”

    三人心里一惊,皇上是真敢让他们说,可他们哪里敢说这种话题。

    方今时局如此,大明朝的前几位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他们又不能骂皇上的祖宗。

    还是刘若宰先说:“军饷苛重,天灾连年,朝廷各部只知加增军饷税赋,全然不知体恤民力。”

    诸葛瞻:“地方官名为治理一方,实则称霸一方,地方豪绅无不巴结逢迎。

    遇晋升之机便你争我夺,遇天灾人祸则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拖不开便剜肉补疮,留给下任解决。”

    管绍宁:“官员欺民虐民,大肆掳财,频频激起民变是非,却要朝廷花银子为他们收拾烂摊子,钱花的多,手笔也就大了,时间一长,地方官便习以为常。”

    朱由检点点头,似是赞许,但心中确是失望,三人都在避重就轻,他们都是有识之士,大明朝为什么是今天这副局面他们能不明白么?

    让他们说,他们都不敢说,他们与自己口中那些剜肉补疮的地方官有什么区别?

    朱由检对刘若宰道:“你是哪里人?”

    还是来了。

    刘若宰心情沉重,他不怕皇上再问几个不该由他们回答的问题,就怕皇帝问他籍贯。

    思绪回到三年前,那时天启皇帝也问了他籍贯,而他的籍贯是水泊梁山。

    皇帝最忌讳起义军,水泊梁山又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起义军的老窝,要是对皇帝说了实话,皇帝肯定会不高兴的。

    但他还是回答:“回陛下,小民祖籍水泊梁山。”

    天启皇帝一听,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严肃地问:“你从小就住在水泊梁山吗?”

    刘若宰知道天启皇帝已经不高兴了,依然照实回答:“小民的祖父和曾祖父住在梁山,到了我父亲时就搬到南直隶去了,我是在南直隶安庆府出生长大的,从来没有去过梁山。”

    就这样面试结束了,刘若宰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被选为状元了。

    果然,第二天皇榜贴出来了,第一名是一个远远比不上他的叫余煌的人。

    他从第二名开始看,到最后一名也没看到自己的名字。

    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但他还是决定参加三年以后举行的下一次殿试,于是他今天又站在皇帝御前。

    历史惊人的相似,皇帝换了,却又是这个问题。

    他沉默半响,直到前边的文安之轻轻叫了他一声,他才回道:“回陛下,草民祖籍是山东水泊梁山。”

    “就是那个《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

    “草民不敢欺瞒陛下,正是。”

    “朕知道了,你们都去吧。”

    朱由检低下头随手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文安之带着三人退出殿后。,

    “承恩,你看那三人如何?”

    王承恩在旁边躬着身子,轻声道:“都是可造之材。”

    朱由检笑了笑,王承恩真是老实人,从来都不得罪人,但他想听听他的意见:“先让他们三个进翰林院,你看他们将来适合做什么官职?”

    “奴才从来不想这种事,也不敢想。”

    朱由检转过脸:“嗯?”

    “不过陛下既然要奴才说,那奴才就说说。”

    “嗯。”朱由检继续低头看折子。

    “状元敢于直言,将来可为巡察御史,榜眼胸怀韬略,敢想敢做,能做个按察使。

    至于探花郎,此人性情内向,身为一甲第三名,声音中气不足,这样的人不宜外派,留在翰林院编撰典籍就是了。”

    “倒还中肯,明天放榜后,按常例给他们授官吧。”

    “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