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62章 满城士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早,曹鼎蛟便要启程。

    三艘十米长的苍山船正在做出发前的最后准备,此时正是逆风,水手们将风帆放下,来到底层甲板准备摇橹。

    码头上,曹鼎蛟特意嘱咐黄龙:“皮岛孤悬海外,形势特殊,陈继盛、刘兴祚二人心中不和,黄总兵千万小心。”

    “多谢曹统领提醒,本将记下了。”昨天的酒宴上黄龙就发现皮岛众将明显分成两极,他这个总兵只能在中间保持平衡。

    远处一名水手招呼道:“大人,可以起航了。”

    曹鼎蛟回头应了一声,抱拳拜别黄龙:“黄总兵保重,蛟告辞了。”

    “曹统领保重,一路顺风。”

    曹鼎蛟登上苍山船,船员们收回踏板,船体两侧船橹缓缓拨动海面,三艘苍山船逆风驶出港口,向远处驶去。

    ……

    在北京城里,即便已经是三月中旬,天地间仍一片寒凉,来往行人和进京赶考的举人们还要裹着厚重的冬装才能出门。

    随着考生们陆续赶来,一时间北京城里文风盛行,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身穿青衣的读书人。

    以往考生们来到北京后都会相互走动,交流读书心得或者这次会试考官的情况,而今年变成了蹲在各自房间里读书。

    读的自然是朱由检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写出大作,定名《强国策》。

    月初刚在北京市面发行就卖爆了,城内书店全部售罄。

    这本书不光考生们看,满朝文武和但凡识点字的军民商贾也在看,想看看皇上到底写出个什么意思。

    在平阳大街上,一身淡紫色冬衣的朱由检手握一本《强国策》,带着刘若愚和四名扮作仆役的锦衣卫旗官,闲庭信步的在街上漫步,他想看看自己的作品反响究竟如何。

    跟读书人接触自然要带读书人,王承恩虽然聪明,但论读书做学问,他比刘若愚差远了。

    朱由检边走边看街边两侧的商铺,几乎所有客栈酒肆,甚至街边小吃都换上了吉利的名字。

    比如街边卖云片糕的改名为三元糕,取意连中三元。

    还有金榜酒肆、状元居、腾龙客栈,连风i月场所都改成如月桂楼、京城花这般带有好兆头的名字。

    在刘若愚的推荐下,朱由检来到往年聚集士子最多的状元居里,这里不是消费最高的,却是考生聚集最多的酒肆。

    据说百年间曾有三位状元、四位榜眼住过这里,虽然价格高些,但考生们都喜欢来此落脚,好像住进来就能蹭到先人灵气似的。

    刚一进门就听到考生们在高谈阔论,动不动就圣人云什么的,再不就是谈今年上榜的会是哪些人。

    还能见到抱着琵琶上楼的歌姬,明朝但凡有点规模的酒肆都有卖艺不卖i身的歌姬。

    大都是小户人家的女子,再不就是茶室女,或是青i楼的清吟小班。

    一名小厮过来招呼:“几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要是住店那对不住,小店没房了。要是打尖,三楼还有个包间,您楼上请。”

    朱由检扫了眼大厅:“劳烦小二哥在一楼给我们寻个位置。”

    店小二显然不明白,看朱由检的穿戴也不像是差钱的人,怎么非要坐一层,但还是照做了。

    正好有一桌客人要走,小二收拾了一下桌面,朱由检就坐过去了,“小二哥,你这儿有什么好吃的说一下?”

    “小店有定胜糕、天元鲤鱼、鸭血粉丝汤、五香豆、吊炉烧饼,对了,小店还有鹿血,几位客官要不要来一壶?”

    朱由检好奇道:“鹿血?跟鸭血一样煮汤的?”

    “不,就是鹿血,是拿来饮的,饮完一杯提神醒脑,驱寒辟邪,二楼的客人几乎每桌都来一壶,这一楼也有不少桌的客人都要了。”

    “一样来一份,鹿血就不用了。”朱由检笑着婉拒了,敢情是把鹿血当兴奋剂来喝,喝完晚上还能睡着么?

    等着上菜的时候朱由检竖起耳朵听着周围几桌人的交谈,他身后这桌的几人就在谈他的书。

    一个四川口音的士子说:“皇上这本书写的不可谓不犀利,直戳国家弊端,我们叙永县豪强甚多,在我中秀才之前,我家是主家的田户。

    辛苦劳作一年,大部分交给主家,剩下的粮食刚够熬到明年,万一有个病有个灾,连抓药的钱都要没有。

    爹娘饥一顿饱一顿的供我读书,中了秀才之后主家才对我们客气些,

    中举之后主家上赶着把女儿嫁我,拜完堂的第二天就把田产都挂我名下,我倒成了被骂的地主。

    现在我名下有四百亩田,庄户仆从数百人,我一人让几百人不用纳税,不用服差役。

    正如皇上在书中所说,国家发展需要钱和粮食,而占用大量耕地、商铺、人口的特权阶级不用纳税,这只会阻碍国家发展。”

    这话朱由检深以为然,千年以来形成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风气,让所有百姓对功名所能带来的特权,非常渴望。

    他这本书能引人深思,就不算白写了。

    一名江浙口音的士子接着说道:“依我看,皇上对豪强不满,将来非得整治一番。。”

    另一名士子担心:“皇上不会真打算整治豪强吧?”

    “我看不会。”

    一名福建口音的士子侃侃而谈:“若按皇上书中所言,那首先要取消天下读书人的特权,我们名下的田产也要纳税,我们的仆从也要服差役。

    这固然有利于国家,却也会得罪天下读书人,读书人才是国家根基,根基不稳,国家岂能安稳?”

    朱由检眉宇间闪烁着些许戾气,转身正要反驳,另一桌的一名士子走到他们身边道:“这位大才所言未免太主观了,皇上虽然年幼,却已展现出圣君风采。

    何为圣君?做常人所不敢做,想常人所不敢想者,若此举真能令国家强大,我料陛下会做。”

    几人看向说话的士子,那士子拱手道;“江西南昌宋应星,一时出言,若说的不对,还请指正。”

    听那士子的介绍,朱由检心中一动,写《天工开物》那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