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33章 狱中明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寒冷透骨的刑部地牢里,犯人无力的哀吟声此起彼伏。

    此时已是十一月,外面天寒地冻,地牢里仅有几个火盆燃烧发热,仅穿着一层单薄囚衣的犯人们只能挤在一起,裹着不知多久没换过的腐臭枯草瑟瑟发抖,等待开饭。

    而乙字22号牢房里,其他犯人都在瑟瑟发抖,一个四十多岁,苍白的脸上带着多块淤青的囚犯趴在地上,颤抖着拿着毛笔在狱卒友情提供的黄绵纸上书写。

    他叫刘若愚,是太监堆里少有的文化人,别的太监都是小时候家里穷才被送进宫的,而他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他的父亲刘应祺更是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

    有这么个爹,他这辈子不用努力就可以过的很好了。

    十六岁之前他也是这么想的,直到年满十六岁的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之后惴惴不安,就给自己来了一刀进宫了。

    他擅长书法且博学多才,魏忠贤那个文盲总往他身边凑,魏忠贤垮台了,他也跟着受牵连。

    尽管天气寒冷刺骨,但一想到汉代司马迁身受腐刑后坚持完成《史记》。

    周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孔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这些传世之作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他同样愤懑,他也能写。

    老远听到一阵铁链碰撞的声音,两名巡视的狱卒路过牢房看见刘若愚还在地上写,一名年轻些狱卒钦佩道:“这能坚持,等会开饭给他两块肉吧。”

    一个年长些的狱卒却不以为意:“有这骨气当初跟魏忠贤凑合什么,活该,走。”

    对他们的谈话刘若愚置若罔闻,他现在就一个念头,他可以死,书必须完成。

    远处又传来铁链碰撞的时间,隐约间还能听到那个对他们凶神恶煞的牢头恭维某人的声音。

    一串脚步声由远及近的响起,脚步在牢房边停下,牢头陪笑道:“几位上差,那就是刘若愚。”

    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愣着干啥,开门啊。”

    “是是是,这就开。”

    听到太监嗓音,刘若愚瞥了一眼,一个穿着中级太监服的太监嫌恶的站在门口,一手捂住鼻子,一手扇着面前的空气,嘴里骂道:“tmd,比猪圈还臭。”

    “上差见谅,见谅。”牢头活脱一副孙子样,麻利的把门打开,请他进去。

    刘若愚收回目光,自顾自道:“我知道要死,但请等我写完这卷。”

    那太监俯视着刘若愚手边堆积的十几页黄纸,牢头眼尖弯腰捡起送到太监身前,太监瞧了一眼,“拿一边去,咱不认字,他一直在写么?”

    “回上差,刚来的时候待了一天,之后几天就吵着要纸笔,不给就吵,打也没用,小的就让人给他了,上差要是觉得不妥小的这就给他撤了。”

    “你打他了?”

    “打了,打了他还不闭嘴呢。”

    “那你完了。”这太监来了这么一句,牢头正要追问,这太监正色道:“有上谕,刘若愚听旨。”

    这牢里关着的都是宫里囚犯,听见上谕二字,颤抖着跪下听命,牢头和两个狱卒也赶紧跪下。

    刘若愚深呼一口气,一口白雾喷在面前的黄纸上,膝行上前叩首:“奴才刘若愚听旨。”

    那太监正色道:“皇上口谕:让刘若愚来司礼监当秉笔太监,钦此。”

    什么?

    刘若愚耷拉着的眼睛陡然睁大,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猛地抬头:“上差…刚才说什么?”

    传旨太监笑呵呵的对他道:“刘公公,陛下觉得您是无辜受牵连的,让您去司礼监当秉笔太监呢,以后奴才还指望您多多照拂。”

    刘若愚还是不敢相信,“这么说…我可以…可以出去了。”

    “不光能出去,还是皇上近臣呢,以后宫里多少人都得巴结着您呢。”传旨太监跟牢头方才的嘴脸如出一辙。

    刘若愚眼神逐渐露出激动之色,三叩首道:“奴才刘若愚拜谢天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

    刘若愚回到宫里,被一群小太监簇拥着捏肩捶腿,先吃顿饱饭再洗个热水澡,才到内阁值房谢恩。

    “奴才刘若愚拜谢陛下,奴才粉身碎骨难报天恩。”

    “朕只是觉得你不该死。”

    正在忙碌的朱由检抬头瞄了他一眼,这一眼看去还以为魏忠贤回来了,刘若愚的眉眼跟魏忠贤有些相似。

    朱由检不禁莞尔,“难怪刑部那帮人把你定为魏忠贤的同伙了,起来吧。”

    “谢陛下。”

    刘若愚起身道:“陛下,奴才字写的好,又读过书,魏忠贤就经常来找奴才让奴才替他写点东西,出出主意,但臣从未参与过魏忠贤的恶行。”

    “朕知道,连你这若愚的名字也是因为你目睹魏忠贤、李永贞等人的恶行,才改名借此二字自警。”

    谈话间朱由检批完了面前这份折子,拿起左手边的一本书递给王承恩,由王承恩交给刘若愚。

    “你看看这个。”

    刘若愚接书一看,蓝皮封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三朝要典》。

    在天启六年,当时还是给事中霍维华上疏数千字,抨击刘一?、杨涟等人,全盘推翻“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结论。

    魏忠贤看了说‘这本条议一字不差’,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刘若愚没翻开,“万岁爷,这本书奴才看过。”

    朱由检十指交叉,眯眼看他:“看过就好,最近有人建议朕把这本书毁了,也有人说这本书写的还行,劝朕留着,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既是问询,也是考校,刘若愚可靠但不知能否堪当大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