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203章 辛海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辛清纯首先向张一丰告了罪,然后转身复拾起笔,将未完成的落款题完。

    张进柘欢喜地收起这副字,又给父亲斟满茶,看看二人坦荡荡并无要自己回避的意思,便寻了旁侧的一张椅子坐下。

    辛清纯自怀里取出鲁小明来信,呈给老师观看,又将自己心中理解和疑惑处说了出来,请张一丰给自己拿主意。

    张一丰看完书信,静静地听弟子讲述完,抬手取了茶盏细细品啜。

    良久,张一丰放下茶盏,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弟子,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倒是没什么可以隐晦的。

    “海禁是祖制,也是对我国我朝发展的束缚。”开篇惊人,这种言论,一般读书人坊间议论者有之,朝堂间不入流的小官议论者亦有之。

    但是到了张一丰这个层次,身为翰林院掌院学士说出这番话来,却是令人着实一惊!

    “老师。”辛清纯担心地看向张一丰。

    张一丰摆了摆手:“这是在自己家中,不必惊异。”看向辛清纯的目光,带了一些复杂的情绪:“你已经大婚,新近又升了从四品,老夫没有记错的话,你应该是十七岁了,可有了表字?”

    辛清纯闻言,站起身来,躬身一礼回道:“学生再过两个月十七岁,尚无表字。”

    在这个时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张一丰颔首:“如此老夫便夺了这个巧,赠你一个表字。”

    辛清纯大喜,双目微微垂下,略躬了身子,期待之情满满。

    张一丰顿了顿,言道:“大海封禁的初衷,乃是太祖为了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的海禁政策,今时不比往日,海禁不仅没有起到防范的作用,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张一丰顿了顿,复言道:“为师送给你的表字,乃是海瑞二字。”

    “嗡”地一下,辛清纯惊呆了,脑子里一时间嗡嗡作响。

    辛清纯,辛海瑞?

    这,怎么敢当?

    海瑞,但凡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中华人都知道,那是有着“海青天”之誉,清官界天花板的存在,海瑞海刚峰。

    另一个时空的海瑞,两次会试落榜,以举人身份入仕,从县学教谕开始做起,历任知县、户部云南司主事,又迁任兵部任职,转任大理寺、尚宝丞、通政司通政、佥都御史、巡抚、吏部侍郎,去世后,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这等牛人,被后世誉为青松翠柏的存在,可是辛清纯素无大志,一心想当个小衙内,娇妻幼子暖暖三更的那种。

    张一丰见他迟疑不语,不由得没了自信,犹豫着问道:“可是有什么不妥?”

    张一丰问的有说法,若是辛清纯的长辈有字海瑞的,那就犯了忌,得避讳。

    辛清纯闻言,醒过神来,慌忙答道:“并没有,谢谢老师。海瑞这个表字寓意很好,大海中有着无数的财富,瑞意为吉祥。我前段时间才说到:封侯非我意,惟愿海波平。”

    说完又开始腹诽:我辛清纯有了表字,什么表字?海瑞!

    这时候,张一丰才又恢复了刚才的淡定,当下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莱州府、平度州还有昌邑县的情况一一细说给辛清纯听。

    张府门外,直到那一袭绯色官袍在昏暗灯光下消失在眼帘,张一丰才转过身来,对张进柘说道:“真是难为他了,不知道他小小肩膀,能否扛的住。”

    辛清纯回到家中,已经很晚,顾不上妻子高曼玉殷勤地送过来的饭菜,简单支应了几句,便一头扎进书房,给鲁小明回信。

    这一晚,向来以才思敏捷著称的状元郎,居然是写了又划掉,划了又写,如此反反复复,真正是“费尽千章,难成一字。”

    直到高曼玉第三次端了汤过来,辛清纯才终于放弃了继续写信的念头,在高曼玉的目光下,喝完了一碗不知名的汤,相携着回了房间。

    一夜,就是一夜。

    第二日,辛清纯到了衙,又是一头扎进自己的值房,继续思考鲁小明那里的情况。

    山东沿海,各州府多设千户所以御敌虏,各县也有巡检司等处所,以从九品制。昌邑县设有鱼儿铺巡检司,设立之初,配有“弓兵百人”,用于防御海寇。但是,后来一段时间承平日久,各地弓兵被削去三分之一,遂缺人防守,鱼儿铺巡检司仅存弓兵二十六人。

    六月山东按察司副使赵鹤龄奉?妊彩由蕉?5溃??7辣弑讣附?姆希?熳嗲牖指淳芍疲?钩涔??G??勖?哺А⒍加?贰⒈?康纫橹??钪盏靡耘?贾葱小

    也就是说,昌邑县巡检司满额编制的话,可以用来对付倭寇的武装力量,不会超过百人。

    这是外患,内忧就是昌邑县境内十户九贫。朝廷海禁,渔民不准下海,耕种吧,沿海多为盐碱地,又长不出什么庄稼,家家户户苦不堪言。

    蠡县经济开发区之所以成功,是源于地理优势,北上即是京师东邻沧州,西可至山西太原,南下有境内数条支流联通京杭大运河,作为皮毛货物集散地,有着天然的优势。

    可是昌邑有什么?靠海而不能吃海,粮食不能种,盐倒是有,可那是官营。

    身为一个合格的穿越者,辛清纯倒是知道味精的做法,到大海里去,捕捞海肠,然后将海肠洗干净,晒干后磨成粉末,就是最天然的味精,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华,绝对会有市场。不得不说的是,山东这一带沿海,正是最好的海肠产地。

    在穿越前的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山东烟台海肠甚至还被国家正式批准,对“烟台海肠”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可是,还是那句话,朝廷说了,片帆不许下海。

    想到头疼处,辛清纯不由得站起身子,在值房里走来走去。

    这海禁,是非开不可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