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9章 从前车马很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本朝,依着不成文的惯例,各县的县试案首在参加保定府试时,只要不出大错,一般是要取中为秀才的。这一来是各县案首本身具备这个实力,二来就是府试考官给各县县令的面子了。毕竟县试的时候取中案首的主考官是县令。

    县试第五场,考的乃是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辛清纯在后世,因兴趣使然,是读过朱程的。程朱理学体系下的《四书章句集注》也粗览过两遍。辛清纯搜索原主记忆,这些学说还没有在这个时代出现。

    好在考到这个时候,名次基本定下来,这第五场县试只是一个过场罢了,无需标新立异,现在刚十三岁,也不敢标新立异。规规矩矩答完这场,案首必定是自己的,一个秀才功名也跑不了了。

    果然,这第五场平淡的结束,没有波澜。一直到走出考场龙门,辛清纯才觉得自己真正的来到了这里。甫一穿越便是县试,直到此时,他才有了心境认真打量这个世界。

    一步步认真量过脚下的石板,看着红墙碧瓦的县衙,一时间心境平淡下来。

    自己这是穷穿。没有登山包,没有小圆镜和匕首,没有系统没有显赫的身份,当然,也没有恶奴需要收拾,没有遭遇退婚,当然,也没有未婚妻需要自己拯救……

    嗯?有什么地方不对。

    自己这是在想啥?安于当下吧,好歹老爹是个举人,老娘慈爱善良,原主又勤勉努力,县试结束,自己现在勉强算是个读书人了。

    读书人需要做什么呢?读书人在这个时代,啥也不用做,掌握好了四书五经的公式,咬文嚼字就行了。

    而辛清纯存粮多的很,五千年文化给养,丰沛多汁,随时取用。只要自己按部就班走下去,颜如玉不是梦,黄金屋不是梦,公务员也不是梦。

    自己今年十三岁,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完成,府学高中,举人大学,进士研究生一路考上去,哎呀呀,人生巅峰就在前方。

    李焕玉正在厨下亲自操持晚宴,丁婶在一旁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李氏看来,自家大郎和二郎苦了十几天,老天爷开眼,这次县试是稳过了,无论如何今儿得犒劳一下两个孩子。

    辛无疾也乐呵呵的坐在堂前,一盏茶早没了滋味,还在那里不停的吧嗒,吱吱有声的吮着。

    辛清纯回到自己屋里,四仰八叉躺在榻上,循着原主的记忆,想到了那个小蛮丫。

    串起瑶台梦,风干岁月花。翻书长在页眉斜。敢问东君最早到谁家。

    露下天如水,陇头月似纱。褪红衫子旧些些。犹见当年踢脚小蛮丫。

    两世记忆重合,这首后世保定府月依然的大作南歌子,竟然于今世来到保定府蠡县,与记忆中的竹马青梅重叠了。

    关中一座绣楼上,高曼玉正依窗而坐,桌上清茶在这初春氤氲出袅袅茶香,把一张娇美的容颜衬的更加清丽动人。

    又是一年三月三。她无精打采的望向院中那谭绿水,小谭里冰霜已经消融,但是还有淡淡的萧凉弥漫着。如粘了蛛丝埃尘的旧画报,翻起破损的一角,展示那老去的颜色。

    好冷。仿佛自己的童年甫一逝去,就已经是秋了。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高曼玉的父亲叫高明献,出身关中高家的一个旁支,年轻时考过一个秀才功名,娶妻生子后,早就弃了考功名的想法,一门心思操持家中生意,十几年下来,倒是颇有家资。妻子季氏是极贤惠的,先后给高明献育有二子一女,高曼玉上面两个哥哥,作为家中幼女,自小是受宠的。

    先前辛无疾未去京城赴考之前,高家与之久有往来,辛家二子自小聪慧识礼,高明献和妻子季氏,也有过秦晋之好的想法,季氏言语试探过,辛无疾的妻子李氏也是有意的。更兼两个小儿青梅竹马嬉戏无猜,两家都乐见其成。

    只是可惜辛无疾匆匆赴京科考,双方未有立下婚书,直至辛无疾放弃科考,在蠡县就任后,才令人给族中捎了信儿去。蠡县隶属保定府,保定府算是京府,物产众多,乃是京南一等一的通衢之地。

    高家一直看重保定府的物阜,尤其是那蠡县留史镇一带,更是有着“自从范蠡过留史,天下皮毛第一家”的美誉,关中天寒,境内少河流而多车马,留史制作的鞭头、鞭梢和裘皮,在关中一带很是有一些市场。

    此次在辛无疾家族中得到了他在蠡县任县丞的消息,便动了心思。自关中至保定府,不知要经过多少山川河流,但是,高明献想着亲自走一趟。

    月明河是流经蠡县蠡吾镇的一条河流,河畔晴阳正好,春江花月社的社员在此集会。

    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春江花月社一众社员坐在画舫上,此时副社首鲁小明正摇头晃脑大发诗性:

    我的思念四条腿

    爬啊爬啊到易水

    易水易水向东流

    认准清纯不回头

    郑文君赶紧唱和道:“啊,认准清纯不回头。”

    众人哄然大笑。青春,就是这么张扬。

    辛清纯也在微微笑着,此情此景,竟也想吟诗一首,感觉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条画舫,是郑文君通过县试后,郑家划到他名下的。长约二十米,有前、中、后三个厅,彩画明灯,宽敞通亮。众人在中厅就坐,前厅丝竹声阵阵传来旎乐,后厅一棹横斜,漫过澄澈的水面。在这河中显得气派非凡,更兼着三月好时节,众学子县试中榜的喜悦,此时拿来?N瑟,自然是极好的。

    《春江花月夜》已经成为春江花月社的社歌,一众学子在这月明河上,在前厅丝竹伴奏下,高坐画舫,齐声吟唱,不时传出欢笑声。

    万恶的封建腐朽生活啊,辛清纯嘴角微微翘起:嗯,我喜欢。

    正待披襟迎风而起,装逼一首,却见迎面飞来一艘小舟,舟前一人正在向着这边摇摆着手臂,甚是急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