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大寨主 > 第1223章 牺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同时因为海途遥远,加上舰队并没有说沿着海岸线进行航行,而是直接深入印度洋,准备横跨印度洋前往非洲,所以联系也是非常困难,纵然有快速通讯舰往返联络,但是延迟也是非常的大,十天八个月听不到远征舰队的消息都是很正常的事。

    在印度的戈河州的远征军总部都是如此了,在国内就更是难以得知非洲远征军的情况了。

    实际上,哪怕是锡兰岛战役的消息,楚行都是在两个月后才知道消息,而这已经是动用了军方的快速通讯舰进行消息传递的缘故。

    这些快速通讯舰,都是加装大功率蒸汽机的飞剪船,航速极快的,然而即便是这样船只,往来印度和大乾本土之间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

    对此,楚行也是早已经习惯,这年头的通讯就是这么的落后,还能有什么办法,要想实时得知前线的消息,估计也就只能等以后的电报搞出来了。

    现在嘛,忍着!

    楚行稳居国内,其处理政务的重心依旧是放在大乾内部的建设上,外面的征召虽然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对于偌大的大乾而言,也只不过是小事而已。

    对于现在的大乾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和葡萄牙人的战争,而是自身的发展。

    最近几年,随着铁路、蒸汽轮船等交通利器逐渐大规模运营,工厂以及矿山等行业也是大规模采用更加先进的高压蒸汽机之后,大乾王朝的工商业发展是一日千里,甚至都是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因为交通更加便利后,很多内陆地区的农产品都是能够方便快捷的运输到经济比较发达,制造业更加发达的地区,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对这些农产品,甭管是粮食还是棉花、大豆、生丝、茶叶等经济作物的产品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庞大的。

    方便的运输不仅仅刺激了大乾工商业的发展,也是让内陆很多地区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很多地方因为地理环境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工业一直都是发展不起来,大乾的绝大部分地方,其实其经济结构和前明时代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以农业为核心,再加上少量的服务行业、手工业,如此构成当地的经济体系。

    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够和上海、广州、天津等地方一样,拥有巨大的天然优势的。

    哪怕不说这些大城市了,就算是当涂、萍乡、沈阳这些城市,以前有什么,什么也没有,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是依靠当地的矿产资源。

    然而更多的地方是没有矿产资源,或者是还没有找到矿产资源,而地理位置也不怎么优越,所以哪怕是大乾发展工业十多年了,但绝大部分地方一直都是停留在最原始的小农经济体系里。

    但是现在,随着铁路、航运越来越发达,覆盖的地区越来越多,很多地方虽然自身依旧无法大规模的发展工业,但是他们的农产品却是可以大量外运到那些工业城市去,并带来庞大的收益。

    此外,随着交通便利,很多内陆小城市也是可以逐步的发展工业了,虽然可能规模都不大,而且发展的都是一些小型轻工业,比如说小规模的织布厂啊,纺纱厂、面粉厂之类的,但是好歹也是给当地带来了工业。

    很多内地的小城市,哪怕是拥有几家小规模的工厂,也是能够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经济发展助力的。

    正是因为交通如此重要,因此这几年,楚行一直都是重点关注交通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建铁路不说,同时也是大力发展蒸汽航运业,疏通河道。

    而作为交通环节的最后一环,也就是官道建设也是没有落下,除了京畿直接主持建设的全国主干道外,还鼓励各地方自行建设官道。

    这一方面,赵进在广东就干的很不错!

    赵进在广东,可不仅仅是搞铁路和航运,在官道建设上也是下了大力气的。

    粤赣铁路是赵进上任以后的最大成绩,那就是推动粤赣铁路开工建设,目前建设进度极快,保守估计三年通车都是有可能的。

    为更快通车,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这粤赣铁路采用的是单线。

    这个也是目前大乾王朝修建铁路的一大重要特点,那就是除了极少数交通非常繁忙的路段外,其他的都是单线铁路。

    哪怕是江南大铁路这样的铁路,采用的也是单线铁路。

    而航运方面,赵进主要是疏通西江和北江以及东江等河道为主。

    至于官道,赵进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创了官道通镇的计划。

    通过省财政进行补贴,地方自行筹集资金,动员当地的村民免费出工等方式,修建各镇的官道。

    尽管这种官道的标准非常低,只能勉强通行马车而已,但是依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此外,这事在民间的反响非常好,众多的士绅们都是踊跃捐钱捐物用来建设官道。

    这也算是华夏士绅的一个传统了,一般而言,除了少数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外,大多士绅对于在家乡修桥铺路以及办学都是比较上心的。

    这些年大乾王朝的众多私立学校是怎么来的,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地方上的士绅们自行筹办的,而且大乾的私立学校,都是属于典型的非盈利机构,别说赚钱了,往往士绅们每年都要往里面倒贴钱,和后世得到私立学校大把赚钱是两码事。

    说白了,大乾的众多私立学校,其实都是属于士绅们做慈善的产物,并不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

    这倒不是说这些士绅们有多少,而是华夏数千年来的传统,一般士绅们还是比较在乎自己的名声的,尤其是以书香门第自诩的家主,更是爱惜羽毛,他们一边用各种权势捞钱,同时又是一边拿出少许的钱财做善事,试图维持一个良好的名声小说

    这修了桥,铺了路,办了学,通常都会树立一个石碑,上面记载着某某士绅捐献若干筹办的,人家是想要名留青史呢。选择直接横跨印度洋,直接前往非洲中南部海域的。

    而此时非洲的东北部和中部海岸线,大多都是被葡萄牙人所掌控,只剩下少许地方是空白的,大乾也是趁机建立了几个殖民地,同时为了解决前往非洲南部困难的问题,特地在马达加斯加岛上设立了大型的补给港口。

    葡萄牙人在马达加斯加道上虽然也有几个贸易站,但是葡萄牙人对这个大型岛屿显然是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设立了几个贸易站而已,并没有把这些作为重要据点来经营,他们的重点还是放在非洲海岸线上,尤其是非洲东部海岸线的南非、中部、东北部区域

    这才是让大乾王朝在此地从容建立马达城,并利用这个马达城为后勤基地,在非洲东部海岸线上和葡萄牙人进行争夺,只不过距离太远,补给困难,一直以来成效都不大。

    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效果应当是西印州了,大乾在印度洋沿岸的众多殖民地里,能够被称之为州的可没多少,而西印州就是其中之一,可见其重要性的。

    大乾为了在南非边上建立西印州,可是和葡萄牙人狠狠的干了好几架,现在都还处于非常紧张的局面,大乾西洋贸易公司在此地常年驻扎了一千多的兵力,而且还千里迢迢从国内组织了两千多人的移民到此地,其目的倒不是为了移民开发之类的,纯粹就是为了能够在当地开发耕地,以实现最基本的自给自足而已,避免不管什么,尤其是粮食这些东西都还得从印度地区运输过来。

    作为大乾在非洲地区进行贸易、殖民的重要后勤中转站,马达城的规模比较大,除了一个军事要塞外,还有一大片的港口城区。

    不过,远征舰队如此庞大的规模,饶是马达城这样的后勤中转站也是无法完全容纳的,只有部分船只才能够进入泊位停泊,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港口或者干脆是沿海。

    抵达了马达城后,李斯冉一番清点下来,发现自己麾下的兵力只剩下八千多人了,还有四千多人在其他失联的船上不知所踪。

    同时还有损失了众多运输弹药的船只。

    这让他特别的无奈,打了一场锡兰岛战役,他的战斗减员也不过千人不到,非战斗伤员虽然多点,但是也就千把人,全部加起来减员不过两千三百人上下,其中阵亡或者病亡的也就八九百人,剩下的伤员或者病人还是能够挺过来活下去的。

    但是现在,却是足足有四千兵力失联,其中还有着整整一个炮兵团的炮兵……

    这说好听了只是失联,但是如果一直没有返回的话,那么这些人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了。

    这让李斯冉连续叹气许久!

    大乾在印度洋作战,最大的敌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葡萄牙人,至于那些土著更是不值一提,大乾的最大敌人,是大海,是大自然!

    不过叹气也没有办法,他也只能是待在马达城慢慢的等待,期望着那些失联的船只能够抵达马达城。

    同时经过风暴的摧残后,舰队里的很多船只都是需要修理,有些是桅杆风帆出现了问题,有些是蒸汽机出现了问题,甚至都有船体破裂的大问题。

    在他收拢的船只里,就已经是因为各种问题,而主动放弃了五艘船只,而这些被放弃的船只都是清一色的船体破损过于严重,无法堵住漏水的缺口,最后被迫放弃的。

    至于说桅杆风帆被摧毁,乃至蒸汽机坏掉了,这些都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舰队里带上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以及备用的材料和工具,是能够进行简单的维修的。

    唯独船体严重破损,这是没办法的事。

    风暴刮起的时候,海面上风大浪大,一个搞不好,船只就会因为剧烈的颠簸出现破损,大部分船只虽然都熬了过去,但是还是有些船只没能熬过来。

    李斯冉待在马达城上率领部队休整,同时让技术人员进行修理维护船只,同时也是等待着失联的船只找到马达城了。

    稍候的几天里,陆续有失联的船只抵达马达城,这让李斯冉放心了不少。

    不过一直在此地等了足足半个月,李斯冉还是没能等到最后的十多艘船,李斯冉就知道他们肯定是凶多吉少了。

    就算是失联了,但是这都半个月过去了,只要船只能航行,船长不犯傻,基本上都能够找到马达城来了,但是现在半个月过去了,剩下的十多艘船依旧没能抵达。

    他们的命运恐怕已经是注定了,估计不是已经沉没,就是飘在海面上等死。

    一场风暴,让远征非洲的大乾舰队,就是损失了总是二十三艘船只,陆海军公司舰队等兵种加在一起,失踪人数达到了三千多人,损失物资无数。

    唯一让李斯冉感到安心的是,他手底下的炮兵团的炮兵们是安然无恙的抵达了马达城,美中不足的就是,运输这个炮兵团火炮的船只,也是处于失联状态。

    等于是有炮兵但是没有火炮。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舰队里火炮多的是,不说海军里的战舰,就算是那些商船上也是有着众多的火炮呢,到时候直接从船上搬下火炮就是了。

    海军经常干这种事,把舰炮拆下来搬到陆地上充当地面火炮使用,不仅仅有火炮,海军往往还会随舰携带部分的炮架,和陆军火炮的炮架一样,带轮子的那种!

    虽然一路上遇上了风暴,让李斯冉特别的无奈,对于军中的士气也是影响比较大,但是仗还是要打的,在马达城休整了足足一个月后,李斯冉才是带着他只剩下一万人的登陆部队,乘坐第二联合登陆舰队的船只,在海军印度洋舰队的护航下,继续起航前往西印州。

    他们将会在西印州登陆,然后以西印州为起点,向葡萄人控制下的南非地区发起进攻!

    历经千辛万苦才跑到非洲来,这要是不拿下南非,何如对得住葬身大海的三千陆海军将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