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南派盗墓手记 > 第五百九十六章 婴儿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心将棉花弓扔了,觉得可惜,拿到当铺能换点小米。

    便把小夫妻的弹棉花工具带在身上,哼着歌往南方逃窜。

    一路上,王小辫摸索出弹棉花的手艺,假扮成匠人,时不时到农村赚点路费。弹棉花是假,看哪家门没锁,进去偷东西是真。

    反正他只是路过,也不怕有人查案。

    没钱就偷米,没米就捉鸡。若遇见苦主正好回家,躲在门后,等人进来用牛耳刀割喉,沿途捏了不少人命。

    穷人身上榨不出油水。

    王小辫又断粮了。

    有心把棉花弓卖了,一路没遇见镇子。这时,王小辫看见路边立着几座坟茔,想起老鸹瓤带自己倒斗的事。

    若能挖几个油斗,不比杀人掠货来钱快?

    无巧不成书。

    王小辫常年佩戴定海珠,耳聪目明,扛着棉花弓,居然让他另辟蹊径,摸索出一道特有的倒斗办法!

    倒斗是个技术活,并非拿锄头乱挖一通就行。

    王小辫听老鸹瓤提过一些经验,北派用的洛阳铲不好搞,带在路上太显眼。

    倒是这棉花弓,让王小辫练出一套“悬弓勒物”的绝活!

    清末民初,广州城有一大盗,没个姓名,绰号“焦四”,南方盗门之魁首。徒子徒孙数十人,我家老爷子拜其门下,不到三年就可独当一面。

    焦四有一绝学,贯通古今,早已绝迹。

    叫做“听雷探龙”。

    雷雨大作之时,独自去野外,站于山坡、古道之上。徒子徒孙往四面八方散去。等雷车惊诧九霄,天雷滚落,靠雷声辨别地下有无古墓,埋了多深多大。

    王小辫的悬弓勒物,如同焦四的听雷探龙一般,只不过没那么玄乎。

    若非王小辫盗东陵时,盗门已解散,此人或能争一争魁首的虚名!

    所谓“悬弓勒物”。

    举凡大墓古墓,或宗祠荒冢,封土之上,都有千年松柏,苍苍肃穆。

    坟头种树,是中国人一大习惯。

    王小辫走到野外,见古柏参天,便按弹棉花的路数,将弓弦置于苍松古柏之上,不断震动。若下方有墓,则回声渐空,土层发软。

    确定古墓方位,再行盗掘,十拿九稳,效率极高。

    靠这一手“悬弓勒物”,王小辫整日下馆子,出入赌场,挥金如土。可能长得太丑骨子里自卑,王小辫五毒俱全,唯独不近女色。

    二十好几,仍保着童子身,每日服丹砂、人参、灵芝等物补足阳气,一泡尿如白虹贯日,雾气腾腾。

    据说有高人指点。

    他本就是三阳开泰的命格,阳神不破,诸邪惧其三分。

    又有“定海珠”,入水不浸,逢火不焚,下地倒斗如履平地,信手拈来没遇见过邪事。

    老话讲,久走夜路终撞鬼。

    倒斗做多了,没有不遭报应。这一日,王小辫在省城花光了金银,又扛着棉花弓钻入深山老林,寻找油斗敲锅盖。

    不敢在有人的地方干。

    王小辫专挑鸟不拉屎的老林子,还真挖了不少埋得深的老坟,清一水未开封的土窖。

    不过没挖到诸侯公主,至多是个县官。

    坟头挖不少,一直没发大财。

    走着走着,来到豫州桐柏山一道山梁子上头。

    这道梁子气势非凡。

    走西往东,曲折连环,中间高两边低,形同皇帝御书房里的紫金笔架。太祖龙一柱在天,龙楼宝殿郁郁葱葱,层层叠叠。

    往下就是龙穴所在。

    四周让老林子裹住,除了猎户采药的,终年人迹罕至,山脚几处村庄早因战乱废弃。

    王小辫精神抖擞,以为撞见大运。

    带了点干粮淡水,一头扎入山梁下的凹凼。

    脚下踩空,烂草枯木破碎,一下把王小辫吞了进去。摔得王小辫七荤八素,好像到了一口井里。

    其下秽物像烂泥一般,粘稠污秽,恶臭冲天。

    王小辫差点窒息,忍住呕吐呼了几口,靠在旁边的石壁上。

    电筒摔烂了,王小辫拿出火折子。这一照,饶是他杀人不眨眼,差点没吓昏过去。

    烂泥里头,横着竖着许多“树枝”。

    细的如筷子头,粗的也不过成年人手指直径。

    王小辫举起火折子一照,头顶也有一缕冷光渗下来。井底不过十来平米,一览无余。就是这么一照,出现许多绿色黑色蓝色鬼脸。

    王小辫吓得几乎疯掉。

    井底之中,布满了成百上千的婴儿尸体。下面的腐烂成泥,中间的只剩骨头,上面的让蛆虫裹住成了烂肉。

    景象太惨了。

    尸骨累累,堆叠如山,全是小孩的。

    小的不到满月,大的也才一两岁。底下有火化痕迹,人油凝固发黄,像琥珀成了半透明,裹着尸骸灰烬。

    许多小孩还保持着挣扎的原状。

    大都哭啼,手脚朝天竖起,或像年画贴在墙上,小手插在缝隙里。

    一看这个场景,王小辫脑门发凉,如同坠入十八层地狱。地狱是假的,眼前的却是真的。地狱从不在黄泉,而在活生生的人间!

    原来,山梁子下面,确实有一座宰相大墓。

    周围三个村,具为宰相家仆或旁支后代,世代保护。

    不过王小辫走偏了,他毕竟是半路出家,没学过正统的寻龙点穴。这座大墓,罕见坐西朝东,在山梁子的那一头。

    他下来的这一头,连拜台都隔了老远,根本对不上。

    此山也算龙山,历代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又无黄河泛滥之灾。

    战乱之前,人口稠密,算得繁华。

    王小辫摔下来的这口井,其实是塔。

    如藏地喇嘛塔一般,上面尖,下面粗,像个花瓶。清一色小臂长大青砖垒成,本来修在山坳口。

    年深日久,周围让树木烂草埋住,塔沉在地里,成了个陷阱。

    若非下面那些婴儿尸垫了一下,非摔死王小辫不可。

    为何佛塔下有如此多婴儿?

    王小辫拨开火折子,火苗发绿,死在塔下的婴儿至少上千。大部分还活着就被丢下来,内部如同炼狱,还保留着婴儿挣扎或饿死前的样貌。

    这实际是旧社会一大陋习。

    苛政猛如虎,陋俗恶如鬼。

    此塔在当地,叫“石塔”,听着不起眼,还有个名字,叫“婴儿塔”。外面刷朱砂,内里镇了铁器,有些地方又叫“红塔”。

    高二丈,起六层。

    二丈象征阴阳,六层象征六道,乃是封建社会抹杀女婴的罪孽之地。

    一般由当地的名流、善人,捐款修建。

    塔下无门,塔中无佛。

    清一色砖石垒起,缝隙用糯米掺黏土堵死,固若金汤。只在塔顶有一小门,再无出路,王小辫就是从塔顶小门掉下来的。

    几十年前,农村重男轻女也时有发生。

    若有妇女产下女婴,家贫或先天残疾,父母不忍溺死亲生骨肉,就在黄昏时候,将一窝头塞在婴儿口中,背到石塔。

    爬上塔顶,将婴儿从小门扔进去。

    之所以门不在下面,就是怕死孩子太多,扔进去的小孩又爬出来,会被视为不详。

    石塔高,婴儿运气好便摔死在里面。有时尸体太多,摔下去不死,便活活饿死渴死。因此塔中凄厉无比,足以令佛陀丧胆,菩萨催泪。

    为怕死婴找父母报复。

    塔基修成八角形,每一角在塔中设一竖起来的铁锥。

    铁不通阴阳,据说能镇住小孩的鬼魂。父母把女婴从塔上丢进去,故意往铁锥那边扔,以减少弃婴的痛苦。

    久而久之,铁锥像糖葫芦串满了,就有乡绅出面,找寺庙取来供奉的香油倒进去,以油点火,焚灭尸身。

    由于塔底密封,尸油尸灰出不去,久而久之形成泥泽,将上面一层女婴尸保存下来。

    都说虎毒不食子。

    农村轻女,养不起卖不掉,女婴大都做了这个下场。

    一般在塔前,还要请高僧竖一石碑。

    后面刻宝象莲花“往生极乐”,前面用朱砂写“孩儿归所”。

    石塔本是抛弃死婴的地方,后来礼崩乐坏,世道混乱,生了孩子不想要或是女婴,统统丢入塔中任其自生自灭。

    倘若真有地府,恐怕阎王、地藏王之流,也不敢来这藏污纳垢,草菅人命的恶地!

    王小辫心生沮丧。

    如此看来,他那穷爹穷妈对自己还不错,至少没把自己丢进石塔。

    塔里面是个瓶子一样的空间。

    打修好那天,就没打算让进塔的人活着出去。墙壁光滑,又熏了厚厚一层尸油灰子,猴子都爬不动。

    王小辫活动了身子,把婴儿尸堆起来,希望用这个法子搭个人梯爬上塔顶。

    塔里尸体太多了。

    早先每隔半年,就要找寺庙用香油把里面的婴儿给炼了。

    后来战火连天,周围村庄死的死,逃的逃,积在塔中的婴儿没地方烧,堆成山还真不是夸张。

    王小辫正在搬运尸体,脚下尸灰里,忽然传出“咯咯”惨笑。

    听得真切,绝非幻觉。王小辫吃了一惊,随即拔出防身牛耳刀,黑灰塌陷,两颗灯笼大血眼冒光盯着他。

    眼睛阴寒恶毒,令王小辫毛骨悚然。

    血眼下,是一张布满鳞甲的怪脸,像抹布一样充满了褶皱。怪脸下面,僵尸般的老手探出,原来这石塔还有怪物,闻着人味冒了出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