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大督官(三更)

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大督官(三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道路旁,大树后

    薛夏吐掉嘴里的柳枝,看着从另一棵树上跳下来的索靖,道:“他就是你说的杨烽火,那个小旗牌兵?”

    索靖弹了弹衣襟,笑道:“怎么样,还不错吧?安全局若不要的话,我们可想要他。”

    薛夏站了起来,走到道路上,看着杨烽火、郑军、周潜三人的背影,不由赞道:“这是个人才啊,皇上想要找的,就是这种能说明事理,鼓动人心的家伙,说要弄一支素质过硬的政委,我看他就很不错。”

    “政委?那是什么?”

    索靖有些疑惑。

    薛夏耸了耸肩:“不知道,据皇上说,就是管理士气、意志与军心的一群人。这个杨烽火虽然有些粗鲁,但说话还是很有力量的,就这两个逃兵,到了前线估计能杀疯了。”

    索靖认可薛夏的分析,杨烽火一番言论,别说是两个血气方刚的人听了,就是妇孺听了,怕也会毫不犹豫地去战斗。

    有信念与没有信念的部队,是完全不同的部队。

    薛夏打了个口哨,树林深处跑来两匹马。

    “走吧,把此事告诉大将军。”

    薛夏翻身上马。

    索靖笑着,上马跟在一旁,催马奔驰,在路过杨烽火三人时,还深深看了其一眼,什么都没说,便冲了过去。

    杨烽火三人并不知道过去的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还有人落在更后面,但他们也没心思想了。

    急行军是很累的,军队已经走了十二天了,每日都行军七八十里,对于骑兵来说,这点距离不算什么,但对于步兵来说,就有点遭罪了,即便是京军日常拉练,也没有如此高的强度。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大军行进并不需要携带过多的口粮,也不需要身后跟着庞大的后勤军队,否则队伍的速度将会更慢。

    一年多的筹备,足够朝廷在南直隶、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设置充足的粮仓,尤其是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为沿途粮仓的设置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没有出陕西之前,大军后勤的压力并不大。

    开封城外。

    河南布政使施惟中、按察使张明,都司汤弼,开封知府齐泰、同知景清等官员迎候大军。

    朱棣、徐辉祖、刘?y等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

    “安营扎寨。”

    朱棣抬起握着鞭子的手,下达了军令。

    传令官将命令传达下去,军队开始寻找营址扎营。

    朱棣、徐辉祖等人下马,面对行礼的河南官员,笑谈一二,引众人含笑不已。

    “齐知府,景同知,近来可好?”

    刘?y上前问候。

    齐泰、景清笑着回应,刘?y是兵部侍郎,三人私交还是不错。

    刘?y看其他人围着朱棣在言谈,便拉着齐泰、景清到一旁,低声说:“原本定于五年的大朝觐,因为寒灾而取消,改在了今年年底,正好又恰逢再次遴选十优州府与百强县,这将是两位最后一年留在开封府了。”

    “哦?”

    齐泰、景清对视了一眼,刘?y的话,是肯定句。

    刘?y笑道:“放心吧,这并不只是吏部评选的结果,也是内阁多次请求,皇上点头的结果。在出发之前,皇上曾传召于我,至开封府时,找你二人详谈。”

    “皇上亲自嘱托?”

    齐泰与景清有些感动,在建文皇帝登基之后没多久,两个人就因为开封府官场塌陷而牵连其中,直接被踢到了开封,这一干,就是五年多。

    五年来,开封思想的需要,朱允?稍诤擦衷褐醒“稳瞬沤?刖?樱??林揖?ü??钡辛⒐Φ氖录#?录眯攀帜槔矗?源呵镎焦??链竺鹘ㄎ模?驳镁?咳妊?刑冢?恢煸?芍厥樱?岚挝?蠖焦佟

    再后来,茹?推荐陈洽,徐辉祖举荐陈浚,先后进入京军,逐渐展露头角,成为了京军最高的督官,承担着朱允?膳嘌??铀枷搿⒁庵尽⑹科?闹厝巍

    此番出征,陈济因身体不适,没有随行,由王景彰、陈洽、陈浚担任三大营大督官。

    按照正常编制,京军每千人需配置一位督官。可因为优秀的督官太少,朱棣、徐辉祖、铁铉等人又不喜欢将就,不合格的腐朽的,没办法调动军士士气、培养军士意志的督官,都报给朱允?桑?坏骼刖┚??贾麓朔?稣鳎??蚓┚??挥腥?淮蠖焦儆胨氖?欢焦佟

    如此少的督官,如此多的军士,平摊下来,一个督官要管两千多人,根本无法顾全,这也就导致有些军士没得到照顾,意志不够坚强,以致于还没出关,就出现了个别逃兵。

    这是督官失职,是需要担负责任的,但此时朱棣也没办法处理过甚,因为不怕死的督官数量实在是不够,虽有武将在一旁节制,但论说话,论鼓舞士气,粗人还真不一定顶得上读书人,要知道读书人硬起来,还可真是浑身碎骨浑不怕了。

    西北的军情文书已经不再直走京师,而是先走朱棣的军营,再走京师。

    宋晟、杨荣再发急报,央求朝廷务必快速起兵出征,万万不可延误。

    朱棣看着这份军情文书,对徐辉祖、何福、刘?y、薛夏等人说:“从宋晟的告急文书中可以看得出来,西北情况不容乐观。”

    徐辉祖看着文书,皱眉说:“帖木儿遣离各国使臣?”

    朱棣淡然一笑:“这不过是帖木儿想要保守军事秘密,掩盖进攻目标,想要出其不意东进罢了。”

    徐辉祖凝重地点头。

    帖木儿这是将战争的准备做到了极致啊,连使臣都给赶走了,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想大干一场,而且还渴望取得全胜。

    何福有些担忧,问:“帖木儿会不会提前兴兵东进?”

    朱棣忧愁地说:“现在我们已经出兵,都到了开封了,倒不担忧帖木儿会提前东进,而是担心他拖延东进。”

    “拖延?拖延的话岂不是等到冬日,冬日走高山险路,他就不怕出意外?万一来一场寒灾,牛羊马军士都冻死在山里也不是不可能。”

    徐辉祖连忙说小】

    【说】

    朱棣当然知道这个道理,辽东每年都有冻死牲畜与人的报告,尤其是建文五年底的寒灾,听说辽东一些女真部落直接被冻死一半,惨不忍睹。

    可问题是,冬天冷得要人命,夏天热起来,也一样要人命啊。

    西域的气候,诡的很。

    听说一到夏日,白天温度简直能把人给烤了,除了骆驼,牛、羊、马都不敢走白日的沙漠。

    若帖木儿夏初出征,等打到哈密附近,夏天估计还没过去,他们想要穿过瀚海抵达敦煌、瓜州,那就太难了。若延迟至秋日出征,对帖木儿反而是一个好的机会,可对大明来说,压力就太大了。

    看来,得让宋晟拿着小木棍,戳一戳帖木儿……

    PS:

    感谢v臭不要脸v读者兄弟的打赏,十分感动,十分感谢。也谢谢大家的支持,月初有票的请给惊雪,谢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