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小兵崛起 > 第409章 分兵驻守,抵达京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月十四日。

    十万清军会兵于通州、逼近京城的消息,彻底的在京师内传了开来,当即就引起京师内百姓的无尽恐慌。

    在这股恐慌情绪的传染下,京师内粮食盐茶布匹等各类货物,一时之间都成为了紧俏物资。

    在一些不法商人的有心推动下,这些物资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一天一个价。

    京师内的百姓们无不受其深害,有苦难言。

    因为他们清楚,经营这些货物的商铺主人,哪一个不是非富即贵,他们这些底层的老百姓们,根本就得罪不起

    百姓们只能暗骂奸商,然后拿着钱财老实的去购买物资。

    与京师的底层动荡相比,处在昌平的总督天下援兵的卢象升此时也是面色难看。

    就在今日上午,崇祯皇帝传来圣旨,命他速速率领勤王兵马,赶到京师永定门外驻扎,力保东郊的安全。

    而高起潜则是率领关宁兵马,赶到宛平城驻扎,护卫西郊的安全。

    当卢象升收到这样的圣旨时,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亦或者是有人假传圣旨。

    可经过卢象升的再三确认后,才相信这是崇祯皇帝下的圣旨。

    呆愣当场的卢象升想不明白,这清军已经是合兵一处,有十万之众。

    而勤王兵马只有区区七万人,却仍旧还要分兵驻守。

    这不是给了清军逐一击破的机会吗?

    真到了那时,清军击溃了这七万勤王兵马,京师靠谁来守卫。

    靠那十几万毫无战斗力的京营,还是靠那几万没有根子的净军。

    恐怕只需一万清军,就能击溃这些架子式的军队吧。

    卢象升面色悲叹,不明白朝堂上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衮衮诸公就看不清楚,如今唯有合兵一处,才有可能抵抗清军的进攻。

    想不明白的卢象升,只好遵从崇祯皇帝的旨意,带着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三万兵马,赶赴京师的永定门外驻扎。

    ......

    十月十八日。

    京畿之地,良乡。

    一支约莫七千人的大军,行走在前往京师的官道上。

    大军行进间,不断有哨骑来回的策马跑动,将附近查探的敌情向上官汇报。

    在大军的正前方,高高竖起一面红底黑字大旗。

    大旗上一个硕大的‘刘’字占中,在‘刘’字的左侧,还有一列小字,上写有大明延绥镇国将军、榆林中路副将。

    这支大军,正是刘博源率领的勤王大军。

    原本按照大军的正常行军速度,是根本不可能这么快赶到良乡的。

    可就是前几日,崇祯皇帝催促刘博源进京勤王的圣旨,送到了军中。

    因此,刘博源只好率领勤王大军,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京师。

    可尽管连续多日急行军,可威武军士卒们却仍是士气高昂,精神饱满。

    这还是多亏与平日里的训练与食物供给。

    若是其他的明军,恐怕早就累趴在半道上了。

    “大人,还有六十里的路程,就能赶到京师了!”

    这时,王良带领着麾下的夜不收小队,前来向刘博源汇报。

    “嗯!”

    刘博源点了点头,又问道:“可在京师附近,发现有清军的踪迹?”

    “回禀大人,据夜不收的打听得知,清军早前五日,便已经会兵于通州了,而且就在第三天的时候,便攻占了通州

    “京师的漕运,也已经断了好几天时间!”

    王良将打听到的消息,向刘博源汇报。

    “原来如此!”刘博源面色了然。

    怪不得在前几天时候,崇祯皇帝会突然给他下圣旨。

    原来是清军攻占了通州,断了漕运。

    通州在京城的正东面,距离不到六十里,快马最多一个时辰就能赶到。

    且通州又是京师漕运的大动脉,一旦通州被占,那北上的粮食就彻底的被断绝。

    京师内上百万的人口,就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传达下去,命将士们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今日下午之时,赶到京城!”

    刘博源望了望东升的太阳,心中打算着今日赶到京师休整。

    “是,大人!”

    王良抱拳领命,当即下去传达命令。

    很快,随着命令的传达下去,威武军士卒的行军速度,再一次提升起来。

    士卒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昂首挺胸的向着京师行去。

    下午申时末,京师西郊。

    望着远处高高的城墙,刘博源不禁再次感叹,这明都城,真不愧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池啊!

    单单就那上百万的人口,就远超同时期伦敦、巴黎人口的总和。

    就算是到了十八世纪,北京城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池。

    可是,现在的大明京师已逐渐显露出颓败之色,看不出任何的活力所在。

    “高威,你拿着本官的印鉴与圣旨,前去叫门吧!”

    由于清军兵临京师,导致京师内的九门都已经关闭,并在城头上安排了大量士卒日夜把守,谨防清军袭城。

    “遵命,大人!”

    高威双手接过刘博源递来的印鉴与圣旨。

    随后,高威单枪匹马的策马来到广安门,向城头上的守军表明来意。

    负责守卫广安门的是京营的一名参将。

    他早在半刻钟前,就已经收到守军的来报,城外有一支打着明军旗号的军队。

    那参将不敢怠慢,急忙登上城头,观察情况。

    见高威单骑前来叫门,那参将命守军放下一个吊篮,让高威一人上城头。

    守门参将的这份小心谨慎,自是让高威非常不屑。

    但高威还是老实的坐上吊篮,登上了城头。

    之后,高威拿出刘博源的印鉴与崇祯皇帝下达的圣旨,递给了那参将确认。

    那参将先是接过印鉴看了看,确认无误后又拿起了那份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大致就是命刘博源速速进京勤王。

    “原来是大败满蒙联军的镇国将军啊!”

    得益于满清的捧杀之计,使得刘博源的名声倒是有些传播,那参将也正好知晓。

    “先请镇国将军在城外稍等,末将先去请示一番英国公!”

    负责京师防务的是这十几万京营,而京营的老大又是英国公张之极。

    所以,那参将自然要向自己的上司汇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