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开摆 > 第337章 以工代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找到方球时,方球还在做着独轮车。

    “球叔,做了几个月都还没做完啊?”

    韦安平看得满脸惊讶,邮运行的订单有这么大吗?竟然可以让农具司做好几个月。

    “这些都是用来出售的。”方球连忙回应道:“独轮车在邮运行大受欢迎,长安城的百姓也希望能买到,所以我们干脆自己出售一部分。”

    “原来是这样。”韦安平点了点头。

    他知道农具司在城北商业街,有一家直属的农具店,平时卖一些锄头、耙子,以及曲辕犁,生意还挺不错的。

    “这些小事就交给其他人吧。”韦安平摆摆手,认真道:“我这里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球叔帮忙。”

    “好。”方球满口答应。

    片刻后,韦安平将木工钻的结构,详细讲述了一遍,同时还把简单的结构图画了出来。

    方球一边看图一边点头,很快就听懂了。

    “我可以试试,不过听巨子的意思,这个钻头恐怕不简单啊。”

    此时的大唐,还没有钻头这种东西,但好在方球能明白它的作用。

    不过想要用来钻石头,普通的钻头肯定强度不够,必须得用精钢钻。

    “这个交给我就行。”韦安平拍着胸口保证:“程家铁匠铺可以做出来。”

    “那就行。”方球点点头,满口保证道:“其他就交给我吧。”

    从农具司离开,韦安平又去了一趟铁匠铺,让它们照着图纸的样子,用精钢打造几个样品出来。

    钻头的重点,在于上面的螺纹,因此韦安平着重强调了几遍。

    一天后,钻头终于做好。

    安装到早就做好的架子上,随后韦安平亲自尝试了几下……结果十分好用!

    上下拉动几下,一块厚木板就被钻穿了。

    看到这一幕,方球不禁两眼放光:“巨子,这东西是你发明的?”

    “呃,就当是吧。”韦安平有点不好意思。

    “太好了,这可是个宝贝啊!”

    身为墨家传人,方球一眼就看出了这个东西的价值。

    用这个钻头来钻孔,简直是太方便了。

    有了这个,以后做各种木工都能方便好多倍,再也不需要用凿子去慢慢地凿了。

    “球叔喜欢的话,以后再做几个吧。”

    韦安平笑了笑,直接把木工钻拿到石头上,随后开始尝试起来。

    木工钻上,有一根竹条,他用力一压,下方的钻头和配重都猛地转动起来,石头上碎屑纷飞,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小洞。

    看到这里,韦安平才放下心来。

    “成了!”

    “接下来,只需要把这个木工钻放大几倍,就能用了。”

    “此事交给我就行。”方球主动请缨。

    “嗯,那就麻烦球叔了。”

    韦安平用力点点头,随后又亲自去了铁匠铺一趟,让他们帮忙打造几枚拳大的钻头。

    过了三天,新的钻头才终于做好。

    韦安平亲自去拿回来,然后安装在新的木工钻上。

    放大后的木工钻,一个人已经操作不动了,下方也多了几个稳定装置。

    装好钻头后,方球找几个人过来,将一块大石头放在木工钻下,然后一左一右两人开始操作木工钻。

    下一刻,钻头猛地飞快旋转,石屑纷飞,同时响起一阵令人牙酸的摩擦声。

    韦安平在旁边看得颇为激动,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

    张水部和张九郎同样看得佩服不已,没想到短短几天,先生就把需要的工具做出来了。

    而且看样子十分不错,两个人就能轻松操作,效果也很明显。

    只用了不到一分钟,就钻出了一个拳头大的洞口。

    片刻后,实验停下,韦安平和张九郎一起检查了钻出来的大洞。

    “九郎,如何?”韦安平问道。

    “要是深一点就好了。”张九郎点头道。

    “那就把钻头加长一点。”

    “可以。”

    五天后,方球带着农具司一行人,张九郎带着火药工坊的一行人,还有张水部带着水部司的一行人。

    三个队伍,一同出发前往砥柱山。

    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炸掉砥柱山!

    为了保护这支队伍的安全,李世民还特意派了一队禁卫前往护卫,并且昭告沿途官府,一定要全力配合。

    送别了方球等人后,韦安平望着临空的烈日,不禁感慨。

    这次关中大旱,对于百姓来说是一场天灾,但对于别的方面,未尝不是难得的机会。

    如果不是因为大旱,让黄河几乎断流,怎么能有这么好的时机呢?

    除了炸掉砥柱山,或许还可以借此机会,彻底疏浚长安到洛阳的河道。

    等到雨季来临,河水暴涨后,两个大城市之间就可以顺利通航了。

    韦安平将这个建议一说,李世民立刻同意了此事,并且下令让各州县征兆徭役,然后统一由水部负责调配、执行。

    “陛下,这种时候恐怕不能强征徭役了。”

    “不征徭役怎么做事?难道要指望当地的百姓,自发去疏浚河道吗?”李世民反问道。

    “可以以工代赈。”

    “怎么做?”

    这又是一个新词,李世民对此已经见怪不怪,只想知道如何去做。

    “让那些需要赈济的灾民去干活,干一天给多少粮食,或者铜钱。”韦安平解释道:“如果灾民不够,也可以招募普通百姓,同样付给工钱或者粮食。”

    “如此一来,朝廷的花费恐怕要大增啊!”李世民一听到要钱,顿时担心不已。

    最近为了救灾,朝廷已经连续发行好几次国债。

    再发几次,朝廷的信誉恐怕都要发没了。

    “用不了多少的。”韦安平摇头道:“这些钱粮,本来就要用于赈灾。之前是无条件赈灾,只要是受灾的百姓,都有钱粮发放,而以工代赈是用力气换钱粮,不仅不会徒增花费,还能把事情给做好。”

    “听着确实不错,但朕还得跟朝中大臣商议一番。”李世民表示道。

    韦安平点头:“没问题。”

    以工代赈是一种新的赈灾方式。

    虽然这种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历史上直到北宋时期才终于兴起,到清朝后期才发扬光大。

    李世民不理解,需要跟大臣商议,也是应该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