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63章信陵君的功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

    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连诏令也没有发出,只有信陵君带着半块兵符到此,莫非大王不察,让信陵君盗取了兵符?且先试上一试。

    于是,晋鄙望了望信陵君身边的那个大汉,即朱亥,稍感诧异,遂问询道:“承蒙大王器重,晋鄙率领魏国10万精锐,在此边境之上,静待时局的变动,继而随机应变,此乃国家兴亡的重任。今日见公子前来,竟然只有单车,恐怕于理不合,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公子说不出理由,叫我哪里敢擅自给公子兵权呢?”

    信陵君一听,就知道这晋鄙果然非比常人,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再看看军营周围,竟然全是带甲之士,只要晋鄙将令一出,他们便会一拥而上。看来,这晋鄙对于信陵君,早就有了防范。

    见此事不能善了,危急时刻,朱亥怒目圆睁,“呼呼”地从袖子中抽出了重达40斤的铁锥,轮了一圈之后,轰然向晋鄙砸去。晋鄙不料想,这名不见经传的大汉,胆敢在10万大军中,对自己动手。猝不及防之下,被朱亥砸成了一摊肉泥。

    军中将士见状,纷纷拔出手中宝剑。信陵君急中生智,对大家大喝一声,说道:“兵符在此,晋鄙不服从大王命令,图谋不轨,意欲谋害我等,已被我就地正法,相信大家对于晋鄙的犯上作乱之举,都不知情,所以只要誓死跟随与我,奉大王号令,前去解救了邯郸,则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众人其实早就听说了信陵君的名声,此番即使心中有所疑虑,但因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他们只能从了信陵君。况且无论功过,他们都不会受到牵连,眼下晋鄙已经死了,只要他们能够立下功勋,料来不会出什么问题。对于秦军往日的所作所为,他们早就想报仇雪恨了。

    信陵君有惊无险地做了邺城10万魏国军队的统领,他知道,此次魏军前去,面对的可是秦国的精锐之师,魏国军队的战力不如秦军,十之八九会被秦国军队剿灭,为免魏国以后落得个家中无人,信陵君遂对全军下令道:“父亲和儿子,如果都在此次出征的大军之中的,则准其父亲回去家里;兄弟都在魏军中的,则准其兄弟回到家中;如果是个独子而没有兄弟的,也准其回到家中,赡养老人,抚养子女。”

    听闻这条军令,除非是逼不得已必须回到家中的,一般的军人,都愿意留下来,甚至是曾经忠心于晋鄙的人,也愿意留下来为信陵君效死力。最终,魏国选取了8万士气高昂、心存必死之心的精锐战士。虽然数量远不及秦军,但是士气高昂、人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参加战斗,是故其战力大大提升。

    果然,这8万魏军如同猛虎下山,和赵军里外夹攻,楚国大军未到,就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邯郸之围就此解除。

    赵王和平原君感念信陵君的大恩大德,遂一起到了邯郸的郊外,来迎接信陵君。赵王对其拜了又拜,顿首称谢道:“从古至今,天下的贤达之人并不在少数,但是如同公子者,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信陵君听了这话,感到自己的一番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就连曾经辱骂过自己的平原君,也亲自背着箭袋子,为信陵君引路。

    信陵君对于这一切,都心怀感激。然而,他的眼光却看向了遥远的南方,也正是侯嬴所在的大梁。从今以后,自己恐怕再也难以回到魏国了,与此同时,侯嬴也很可能已经面向北方,自杀多时了。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就在他成功地夺取了魏国10万大军的统领大权之后,侯嬴就已经在北乡自杀。信陵君窃兵符的主意是侯嬴出的,而且朱亥也是侯嬴介绍给信陵君的,侯嬴自然惧怕魏王追究;再者侯嬴料想信陵君此去定然能够击溃秦军,但是必不能再回魏国。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既然信陵君这位知己已经走了,自己也垂垂老矣,只能以死来慰藉思念之苦。

    而另一边,魏王在听说了信陵君盗取兵符,杀害大将晋鄙并擅自调动兵马和秦国为敌之后,大怒不已。大梁城中传出消息,只要信陵君回到大梁,魏王必定严惩不贷。其实魏王并不是真的要处罚信陵君,眼下秦军已退,赵国不亡,则魏国也得到一时的安全。

    但是魏王害怕秦军会兵锋转向,攻伐魏国。是以魏王将一切的罪责都推给了信陵君,也好让秦军找不到攻打魏国的理由。

    在赵王和平原君的挽留下,已经走投无路的信陵君假意推脱了几天之后,便顺势留在了赵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之间,信陵君在赵国已经待了足足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时间,赵王和平原君对信陵君一直心怀感激,便商议给信陵君五座城池,作为他的封地。信陵君听闻了这件事情,也感到异常高兴,心中不免有些飘飘然。

    信陵君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一种危险的境地之中。

    幸好他门下有一食客见信陵君如此作态,便直言不讳地对信陵君说:“有些事情可以不忘记,然而有些事情却不可以不忘记,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切不可以忘记她;公子对其他人也有恩德,希望公子能够忘记。公子轻视魏王的诏令,夺取了晋鄙的十万大军,用以援救赵国,公子对于赵国,可谓居功至伟,但是对于魏国而言,特别是魏王而言,公子则并不是忠臣,做的事情自然也不符合魏国利益,公子却骄傲,认为自己有莫大的功劳,窃以为,公子这样做,是不合道理的。”

    信陵君听闻门下食客这么说,顿时感到无地自容、自责不已。别人问他为何会这样时,信陵君说,自己罪孽深重,一方面对不起魏国和魏王,另一方面对于赵国则无尺寸之功,还享受如此尊崇的待遇。赵王邀请信陵君来饮酒,一听信陵君这么说,也就不好意思将五座城池封赏给信陵君,只将?(今河北柏乡县北)作为公子的“汤沐邑”。不久以后,信陵君将八万魏军交付了魏国,还对魏王表示了自己的愧疚,魏王自知自己的才智不及信陵君,魏国没有他,其他国家便不会顾及魏国,是以魏王也多次表示,希望信陵君能够回到大梁,以往的过错也一笔勾销,魏国还将信陵封赏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信陵,但却并不急于回到魏国。

    在赵国这边,他也没有闲着,依旧延续着自己喜爱养士的风格。这时候,信陵君正好听闻,赵国有一个叫做毛公的大才,在赌徒之中做个隐士。另外还有一个人叫做薛公,他在卖浆人家中隐藏,也有不一般的才能。除此以外,这二人竟然还是经常在一起游玩的好友。

    大凡有大才的人,如果做了隐士,要么是为了真正过闲云野鹤的日子,要么是为了找到自己真正的伯乐一展才华而暂时隐退。他们都会有一个特点:不轻易和别人相见。这二人也这样,对于信陵君,也一直藏而不见,只是信陵君不知道,这二人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无论怎么样,都要努力一番跟着这二人。

    于是,信陵君偷偷打听到了二人的住所,趁着二人相邀外出游玩的机会,信陵君也加入了其中。二人见信陵君谈吐不凡,心胸开阔,爱惜人才,不耻下问,遂倾心和信陵君交往,信陵君也倾慕这二人的才华和洒脱的气质,一时之间,这三人便成了要好的朋友。

    然而,平原君对这一切却并不是很赞同,他对自己的夫人说道:“一开始之时,我听闻夫人的弟弟信陵君天下无双,现在看来,信陵君竟然不顾身份,和赌徒、卖浆者一起游玩,信陵君太轻浮了。”

    其夫人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她便将平原君对信陵君的看法告知了信陵君,希望他能够马上回头。岂料信陵君也毫不客气,针锋相对地说道:“一开始之时,我听说平原君贤达之人,因此才会背弃魏王,千里迢迢率领大军前来营救赵国,也成就了平原君的名声。但平原君外出游玩之时,不过只有豪放的举动而已,却没有求取真正的士人。无忌还在大梁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二人的贤达,到了赵国之后,一直恐惧不能见到,无忌和他们一起外出游玩,尚且担心他们不想让我一同前往,今日平原君竟然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他也是不能够和我等一起游玩的。”

    老家并不安全

    经此一事,信陵君觉得,自己再待在赵国,只会徒惹麻烦。遂整顿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到别的地方去。而在这一期间,秦国听说信陵君在赵国,魏王身边没有可用之人,遂多次出兵,大举攻伐魏国,魏国军队则是屡战屡败。魏王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果信陵君再不回到魏国,则秦国必定会一点一点地将魏国的大好河山蚕食。所以魏王便派遣了使者,前去请信陵君回国。然而信陵君却惧怕这是魏王的计策,将自己骗回去之后,就会对自己下毒手,为免食客劝谏,信陵君下了严令:“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一时之间,信陵君门下食客,对这件事也噤若寒蝉,唯独他在赵国结识的毛公和薛公,直言相谏道:“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并且闻达于诸侯,就是因为有魏国的缘故。今日秦国攻伐魏国,魏国告急而公子竟然不理不顾,使得秦军攻克了大梁,捣毁了魏国历代先王的宗庙陵寝,以后公子还哪里有面目能够在天下立足呢?”

    公子听闻了这句话,遂决意回到魏国。平原君此时也来到信陵君府上,免冠谢罪,希望他能够留下来,而且平原君的门客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也有一半的人,愿意离开平原君而跟随信陵君一起,只是希望他能留下来。

    但是信陵君心意已决,平原君之事不过是个导火索,毛公和薛公的话才是让他下定决心的关键。平原君和赵王都不能留住他,不日,信陵君便驱车回到了魏国都城大梁。

    魏王听说信陵君愿意回到魏国,一时喜不自胜,亲自到大梁城外相迎。魏王见到信陵君,更是喜极而泣,信陵君多年未回到故土,自然也是热泪纵横。不久,魏王便封信陵君为上将军,统帅魏国军队。如此一来,信陵君成了为数不多的既是贵族又掌握实权的人。

    不过信陵君也确实不负众望,凭借自己在政治、外交、军事上的非凡才能频频救魏国于水火之中。魏安?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秦军再次大举进攻和占领魏国土地,信陵君自知仅仅依靠魏国的军队,万万难以抵挡强大的秦军。遂派遣使者,同时前往列国求援。这些国家知晓了是信陵君担任魏国的军队统帅,对此次联合抗秦的信心大增,加上秦军的威胁日盛,遂纷纷派遣大军,前来援救魏国。

    信陵君也就在这一期间,率领除齐国之外的东方五国大军,在北线打破了秦军于汲县设立的防线,在南线则攻击管城(今河南郑州)地区,以解除秦军对魏国都城大梁的威胁,秦军一路大败,尤其是在北线,更是溃不成军,联军趁势乘胜追击,连战连胜,一路打到了河外,秦军也被联盟大军包围。自此,秦军苦心经营多年的伊阙、温县、邢丘、汲县防线告破。然而,在南线,联军攻击管城之战事,却进展不大。由于管城的秦军守将正好是个魏国人,信陵君便想要招降,遂找到了管城守将的父亲缩高让他劝儿子投降。岂料这人是个死脑筋,必不赞成信陵君的看法,认为开城投降不是弃暗投明,反而是叛国投敌,信陵君想尽了办法,缩高就是不为所动,最后信陵君只能威胁他,要么让自己的儿子投降,要么就杀了他。

    这缩高也真是硬气,见此事无法善了,直接自杀,南线战事就此陷入了僵局。

    此时此刻,在河内地区,联军依然包围着秦军。秦军虽然陷入不利的境地,但是其战力尚在,士气尚存,如果援军一到,他们里应外合,必定会反败为胜。于是,信陵君为了能够速战速决,亲自冒着飞箭石雨,向敌军冲锋,秦军阵营因此打乱。无奈之下,秦军在蒙骜的率领下,再次向西边突围。联军依旧不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一路追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

    秦军知道联军此刻军威大盛,不可以直迎其锋芒,遂学起了廉颇,龟缩在关门之内,不管联军如何骂阵,他们都坚守不出战。辗转数月时间过去,大军见无法攻克函谷关,而粮草也快要支撑不住,遂撤了回去。

    但是通过此次诸国联合作战,魏国夺回了关东地区的大梁土地,信陵君也因功而被拜为上相,魏王还封赏了信陵君五座城池。然而,此次合纵,虽然重创了秦军,但是对于魏国等东方六国而言,并没有什么大的实质性作用,而且整个东方都将在秦军更为强大的攻势下,俯首待命。当然,在这一次合纵中,列国都见识到了信陵君的军事才能,他也借此得以威震天下。据传,当时许多国家都派遣了使者,前来向信陵君学习兵法,信陵君自然来者不拒,还著书立说,成就一部《魏公子兵法》。后世的《汉书·艺文志》中,在论述兵形势家之时,便有《魏公子》二十一篇,足见信陵君对于后世影响力的深远。

    自此之后,因为信陵君的缘故,秦国一度放慢了向东方侵略的步伐。秦王知道,魏公子一日不除,就一直是秦国的心腹大患。于是,秦国再次使出最为擅长的离间计来搞垮信陵君。为策万全,此次秦王可谓全方位出击。

    一方面,秦王让人拿着无数的金银财宝来到魏国,贿赂被信陵君击杀的大将晋鄙的门客。于是,这些人便诋毁信陵君,说他在外十年之久,现在虽然做了魏国的将领,但是其他国家的将领好像都听从他的号令,诸侯列国只听说魏国有信陵君,却没有听说魏国有魏王。而且,听说信陵君还准备在魏国南部自立为王,诸侯都畏惧信陵君的威势,是故都表示愿意拥护信陵君。

    另一方面,秦王还派遣了使者前往魏国,不去朝见魏王反而去见信陵君,一路之上,大造声势,各国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使者到了信陵君处,便向信陵君假意问询他是否已经做了魏国的王。尽管信陵君百般辩护,但是三人成虎,一时间谣言满天飞,世人都认为他有意自立为王。而魏王也不再信任他,信陵君最终被罢免,秦国的离间计再次成功。

    信陵君知道,此后自己必定难以翻身了,便借故称有病一直不上朝,转而和宾客整日整夜饮酒作乐。由于仕途失落,信陵君心中郁闷,便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四年之后,终因为对身体伤害太过,患病而死。而在同一年,魏王也驾崩。

    此后,魏国更是江河日下,秦国则是一路高歌猛进。

    信陵君的事迹永远被历史所铭记。汉高祖刘邦在就任大汉天子,夺取天下之后,每次经过大梁,都会去祭祀信陵君。高祖十二年,还给信陵君配备五户人家守墓,世代祭祀信陵君。

    司马迁也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论述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对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良好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