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司籍女官的退休日常 > 第123章 藏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件事就是要藏钱。无论是江家家产还是吴汐的嫁妆,其中的金银珠宝都有不少。最好办的自然是换成方便携带的银票,可是如今外头时局又不稳,倒不如金银来的安心,可成箱成箱的金银也不是这么好搬运的。

    “金银也就罢了,那些古董字画、头面摆设可都是有价无市的,如今若是都换了钱财,日后无论是否有大旱,咱们都是要后悔的。”吴汐一面珍惜的摸着手上的羊脂玉镯一面同江屿说话。

    江屿沉默良久。

    吴汐又道,“近些年置办的倒也罢了,那些祖传的古董物件、孤本的可都是家族传家的底气,总不能都换了银子吧?”

    “咱们不换!日后还不定如何呢。”江屿终于开口了。

    “不换?”

    此时的江屿神色轻松,没有一丝为难的地方,“咱们藏起来。”

    “藏到何处?夫君可能保证旁人都寻不到?”

    江屿语气笃定,“狡兔尚有三窟,咱们自然也分几处藏宝。我与夫人名下的庄子皆可藏一些以防日后。”

    吴汐想着万一有事能保住一点是一点,当下点头应了。

    “此事越早办越好,夫人这两日就清点清点库房,将要带走藏起来的都写个册子。三日后为夫带人运走。”

    “夫君放心吧!”

    最重要的三件事,夫妻二人都商议完了,后头的事也不急了。毕竟如今还只是连着四个月不下雨反常了些,旁的也没什么,若要准备旁的还是要先看看日后再做打算。

    暗地里进行的事都紧锣密鼓的无人得知,明面上江家除了为着江屿仕途在京城置办大宅子,提前搬运家具、摆设上京,孝期满后举家进京的流言一片风平浪静。

    林姨娘和江芳、江芸姐妹依旧每日到荣锦堂请安。

    “太太,妾身听底下人说咱们家已经在京城置办了大宅子,过两日就要提前搬运家具、摆设上京,等孝期满后还要举家进京?”

    吴汐粲然一笑,语气中带着浓浓的喜悦,“是呢!说来咱们孝期也就只剩下两年了,你们老爷有徐阁老留下的人脉支撑,十之八九是要高升。一则如今京里的房价水涨船高,早些买了也能省心。二则未免届时升到京里咱们家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还是买房置地提前布置安稳些。只是到底还没真的的收到任书,你们可万万不要出去张扬。”

    “哎呀呀!太太既这么说想必也是八九不离十了。妾身还从来未曾想过有这个福气能到京里去走一遭。”林姨娘嘴都乐歪了。

    “怪道说这几日母亲身边的秦嬷嬷她们将那些打牌吃酒、偷奸耍滑的通通都抓了起来撵了出去,原是为了举家进京呀!”看得出来江芳极为盼着进京。

    “是呢,咱们虽说是要进京,可也不是拖家带口的府里的下人都带,总要挑练着那些勤快、能干、机灵的带走。”吴汐耐着性子解释。

    江芸身后站着已经打扮一新的孙婆子,她语调轻快,“母亲裁的都不是贴身的丫鬟、婆子,女儿身边就三两人尽够了,若是还要裁,就先从女儿院里裁吧。”

    吴汐赞赏的看了她一眼,摇头道,“芸姐儿愈发懂事了,只是姑娘家身边也不能少了人服侍。如今也不急着裁人,等孝期过后再说吧。”

    又说了几句闲话,众人各自散了,林姨娘回去绣花,江芳、江芸姐妹俩去谢先生处。

    出了荣锦堂的门,江芳同江芸并肩走着说话。

    “二妹妹如今是打着什么算盘?”江芳扯着帕子,率先开口。

    “大姐姐这是何意?”

    江芳笑了,“妹妹还装傻呢?今日都是妹妹第几回向嫡母示好了?我劝妹妹呀,还是莫要白费心思了。”

    江芸神色从容,“大姐姐说笑了,今日所说,都是妹妹的心里话,没有心思,又谈何白费呢?”

    “哼!妹妹心里想什么自己清楚,姐姐我呀,就在劝最后一回。妹妹若是想着讨好了母亲,日后记在母亲名下做嫡女,那可真是打错了算盘。母亲这样威风凛凛的女官,是绝对不会同意你的。”江芳说完就加快了脚步,甩开了江芸。

    江芸站在原地,神色怅然,喃喃道,“不同意就不讨好了吗?没有姨娘的庶女总要学会为自己盘算。你还有林姨娘帮着出主意,又怎么会懂我的谨慎小心?”

    孙婆子上前一步,“姑娘,大姑娘走远了,咱们也快去吧!若是去迟了,谢先生要罚的。”

    江芸一下子就将方才所想的扔在脑后,匆匆忙忙的往前走,“是要快些,谢先生今日还要检查功课呢。”

    孙婆子跟在江芸身后一脸复杂,可惜没人瞧见。

    吴汐耗费整整三日才将库房里贵重的古董字画、珠宝玉器、古籍孤本、金银翡翠一一清点造册完。

    江屿带着几个江家老仆并周二、燕七、吴砚、杨虎四人分成几拨将东西运到几处庄子,有的藏在地窘、有的藏在山里、有的埋在地里……

    江家粮也囤了,东西也藏了,还是没有下雨。扬州城外补种的庄稼有的活了,有的又干死了,活了的都有人每日浇水灌溉。大明寺的香火格外鼎盛,百姓纷纷前去祈雨。扬州城内的米面粮油和菜蔬又涨了一、两文。

    看着弄玉拿来的账册,吴汐拧眉问,“这个月又涨了多少?”

    “回太太,涨了十一两。”

    “罢了,年景不好,随它去吧。你看过了就好,我看了难受。”

    “是。”

    江屿就是这个时候回来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夫人哪里难受?可要叫大夫?”

    虽说话中饱含对她的担忧,但吴约还是笑了,“我说咱们上一月的开销又涨了?心里难受。”

    “夫人,银子总是要花的,不过区区十一两,为夫还拿得出。”

    吴汐叹了口气,“这两日城中物价越发高了,也不知贫寒人家要如何过日子。”

    “野菜黍米的总能活下去,还没到那一步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