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之乱世仁杰 > 第71章 少年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封的话引起了刘虞的深思。

    这话听着有点意思,

    这听起来像是釜底抽薪之计呢。

    从鲜卑、乌桓的孩子入手,让他们接受汉文化,慢慢脱离餐风饮露的游牧生活,渐渐地安土重迁,渐渐地融入大汉民族。

    “燕王有何良策,不妨多说说。”刘虞难得的开始正视这个小孩。

    于是刘封便把燕城准备兴办官学的计划告诉了刘虞。

    原先刘封和张子璇办官学,是想着给治下黎民百姓启蒙用的,可是计划刚提出来,就遭到了卢植为首的一干大儒强烈反对,理由是:

    承受不起世家大族的反扑。

    文化垄断,一直是世家大族可以越来越兴旺的根本。

    这年代,大部分的著作、经典都在世家大族的书库里存放着,寒门庶族想要学习,就得向世家大族投效,成为他们的门生、家臣,甚至仆从。

    这使得世家大族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搜刮尽了世间聪明好学的优秀人才。

    可是燕王想办的公学,却是直接教授寒门庶族知识。

    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

    这是要刨世家大族的根啊,他们能干?

    诸葛渝和马原这两个世家大族的子弟首先就表示反对,身为寒门的陈耽和卢植思虑了一下后也劝刘封放弃,就连张角,在听说了以后也专门找他和张子璇谈了一下。

    如今世家强盛,不宜硬刚。

    所以官学的计划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听到刘封是想把各族的贵族子弟聚集起来,统一教育,而且只教他们儒家经典,不牵扯兵法等犯忌讳的东西,也就点头答应了。

    次日,跟鲜卑乌桓的首领一商量,他们自然是欣喜若狂,汉家经典,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东西,如今能够让族中弟子学习到,可谓是长生天开眼了。

    就这样,燕王府的官学算是开了起来,写字最好的蔡邕大笔一挥,提上了“燕城官学”的牌匾,陈耽、刘陶屈尊给他们启蒙,教授儒家启蒙知识。

    燕城官学开办,刘虞为了涨声势,邀请幽州各名门望族的子弟来燕城官学上学,为了能让鲜卑乌桓的贵族子弟很好的融入进去,把规矩定的很松。

    就这样,加上未成年的虎咆军六十多人,加上幽州豪门望族子弟,加上鲜卑乌桓两族的贵族子弟,人数直接达到了两百人,很均匀,汉胡两家每家一百。

    看着报道处的人潮汹涌,刘封痛苦的笑了。

    笑是因为办的官学受到大家承认,高兴。

    痛苦是因为,他把自己坑了。

    是的,把自己坑了。

    算天算地,他把自己算漏了:燕王也是需要学习的人啊。

    燕城官学招生办,新生第一个的名字,就被卢植写上了:燕王刘封!

    刘封泪流满面:亲娘嘞!要了血命了!前头让我听卢植讲解经义就罢了,这会儿还得在课堂里听课?!

    听课还不是坐着听,得跪着!!

    这年头可没有课桌椅啊!书房里的书桌椅子也就几个人用的惯,还没普及开来呢!

    跪一天的说……这还不如上辈子呢!

    生无可恋了……

    女神带我回去吧,不就是一死么,我认了……

    可是女神并没有听到他的心声,所以他还得老老实实的在课堂上听课。

    张子璇捂着嘴,带着蔡琰和黄舞蝶猫悄的跑进了自己的实验室,大门紧闭,生怕自己进了某些大儒的眼,被抓去上课。

    九月份开学后,上了几天课,刘封崩溃了。

    不止刘封,鲜卑乌桓的孩子都崩溃了。

    虎咆军和幽州其他郡县过来学习的汉族孩子还行,毕竟在族学里学习,从小学的礼仪里面第一个就是正坐,习惯了。

    鲜卑乌桓的孩子们大多数不会汉语,有的会一点,有的能听懂不会说,这点就已经很崩溃了,最主要还要跪坐着。

    他们不习惯啊,以前在部族中,他们就算是学习,长辈也是用口口相传的形式教。往往是骑在马上,被长辈带着,奔跑中一句一句教给他们,而且大多是一些诗歌,礼赞。

    要么就是被带去参观狼群抓黄羊,让他们自己感悟。

    长这么大了,都是在马背上生活,跪也大都是单膝跪地表示臣服,这会儿双膝跪地跪一天……

    强人所难了吧!

    所以就有胡族的子弟翘课了。

    事实证明,哪个年代的家长对翘课的孩子都不会很和颜悦色。

    所以屁股上皮开肉绽什么的都是小耍。

    真有被打断腿的!

    打断腿,去燕城野战军医院打上夹板,散发着满身的大蒜味也得来上课!

    可怜呐~

    刘封就琢磨着怎么让同学们轻松点。

    这段时间,刘封跟鲜卑、乌桓的孩子们玩的挺好,他没世家大族的架子,为人随和,不歧视他们的奇装异服。

    而且身份在那摆着,汉人的子弟都以燕王马首是瞻,其中关平为首的虎咆军众和公孙家那几个小子,都快把狗腿子仨字儿贴脑门上了!

    这就导致大家都喜欢的燕王,成了汉族子弟和胡族子弟之间友谊的纽带。

    燕王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因为燕王会玩啊!

    因为燕王玩的花啊!

    汉族子弟在家族里的时候,除了学习就是君子六艺,跑马打球蹴个鞠就算是顶级娱乐了,纨绔点的调戏调戏良家女子,也不是没有。

    鲜卑乌桓子弟呢?

    平时就玩个羊,要么撵个狼,再就是对着獭子洞撒泡尿,或者摔个跤放个鹰,打个猎。

    玩的是挺野,但是他们也觉得野蛮啊!想玩点高雅的玩不起来啊,不会啊!

    燕王这呢,就可以雅俗共赏!

    他让大儒蔡邕教大家打架子鼓,教大家弹吉他!

    蔡大家不愧大家之名,五十多了,带着副金丝墨镜,穿着一身黑牛皮夹克,鼓棒抡到出现幻影,动次打次的让大家热血沸腾。

    吉他也弹的好啊!那手指头拨弄的。

    一首《以战止战》让大家嗷嗷叫。

    燕王形容:嘈嘈杂杂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

    为了弹琴不让胡子碍事,蔡大家还把胡子修短了。

    大家也很喜欢蔡大家。

    燕王组织大家演奏重金属音乐,带头学狼嚎,一首叫北方狼族的什么摇滚乐,让大家都喜欢上了草原里这种残忍狡诈的动物。

    燕王组织大家烧烤,搞篝火晚会,大摆龙门阵!没过几天,汉胡两族弟子都会说爱拉乌呦了!

    他还发明了一个叫麻将的四人博弈游戏,曾经让整个学堂的学子都因白天打瞌睡而罚站。

    他结合胡族和汉族服装的样子设计出了长袖长裤那种大汉国风服装,看着比汉胡两族的衣服都利索。很快,汉族的孩子脱下了长袍大褂,鲜卑乌桓二族的孩子脱下了身上的兽皮,都穿上了燕王设计的“校服”。

    除了名字听着不吉利,没别的毛病。

    燕王还让木匠打造了一大批的课桌凳子,强制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上课必须要坐在凳子上。

    为这事还和两位老先生大吵一架。

    最终还是双赢。

    学生们得以舒舒服服的坐在课堂里上课,老先生们可以以你们不累为借口拖堂。

    皆大欢喜吧算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