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臣,总理山河朱翊钧 > 第八章 女真之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唔......明白就好。再说浙江,现在倭寇猖獗啊,汝钦,你道为何倭寇兴起于我朝?”严嵩转而问胡宗宪。

    “回阁老,元朝以前,未闻有倭寇,我大明开国初,渐闻倭乱,但一年也不过两三次,之后越来越多,到了嘉靖一朝,三十多年来,倭患次数几乎每年都有二十次!究其原因,臣闻日本国本土战乱频频,很多战败的领主大名纠结武士、浪人、高丽贱民以及我朝沿海不法盗徒,烧杀劫掠,走私贸易,如同沉疴毒瘤,在东南一带广为流毒!”胡宗宪沉重地说。

    严嵩点了点头,露出赞许的神色,接着道:“你说得对,但还不是根子。”

    胡宗宪赶忙道:“学生请阁老教诲!”

    “嘿嘿,谈不上什么教诲,说到根子,这你也知道,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无非是我大明海禁之策!”

    众人闻之心中都一颤。

    “太祖行海禁,一百多年里有严有缓,但总的说还是允许那些小国来朝贡的,三年一朝,五年一朝,得赐一些我天朝货物回去,篱笆没有扎死,他们也有些念想。可嘉靖二年,日本国大内家和细川家争贡,在天朝打了起来,还杀了我们的官兵,朝廷一怒之下就把朝贡贸易禁了!如此一来,那些国家想要丝绸、茶叶、瓷器只能靠走私,倭寇自然就兴起了!”

    严嵩点出了倭寇之乱的根本!

    但这些话大明朝也就他敢说!

    自太祖朱元璋起,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推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

    尤其嘉靖二年后,完全禁止任何海上贸易,国与国间的堪合贸易都被禁止了!

    如此一来,中断了中国沿海渔民的生计,走私必然日渐猖獗!

    渐渐形成强大的武装势力!

    整个倭寇中,其实倭人只占十分之三,沿海中国百姓占十分之七!

    倭寇之所以在嘉靖朝为害最甚!屡剿不灭!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海禁最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倭寇里很多都是中国老百姓啊!

    最大的倭寇头子汪直和徐海,也是最大的走私商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他们和沿海老百姓做生意,帮他们养家糊口!

    形成了共生关系,如何能剿灭?

    “阁老,是否应上奏皇上开海禁?”胡宗宪郑重地说道。

    “不行!现在不能开海禁!”

    “为何?”胡宗宪直言相问。

    “因为倭寇已经坐大!如果这个时候开了海禁?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在东南做起生意,势力将会飞速膨胀,那个时候,朝廷也制不住他们了!后果不堪设想!东南必将成为致乱之源!”严嵩看了一眼胡宗宪道。

    “学生愚钝!”胡宗宪拱手弯腰。

    “还有一个原因,开了海禁,也只是富了沿海的渔民而已,虽然能收些税,但不足以弥补国库的亏空!所以,等剿灭了倭寇,打通了商路,还得重开市舶司,让织造局、造办处和那些皇商跟西洋做生意!把我大明朝的丝绸、茶叶、瓷器通通卖到西洋,狠狠赚一笔钱,让国库充盈!才是正途!”严嵩说道。

    严嵩老奸巨猾,想的是先恢复勘合贸易,让那些官商垄断,从中赚钱,然后户部收税,解决大明财政危机!

    “但.....这样一来,百姓没有得利,倭寇似乎也无法根除,请恩师教导!”胡宗宪疑惑道。

    沿海人民生计没有着落,必然还会冒着杀头的危险走私,倭寇之乱还会死灰复燃!

    “唉,这也是不得已为之,还得苦一苦浙江百姓啊!等国库充盈了,再考虑放开海禁,那才是万世之策!治乱循环,自有定数!汝钦啊,你也不要顾虑太多。”严嵩笑着摇摇头。

    胡宗宪猛然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悲悯之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阁老心里装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是九州万方,不是百姓的死活!更不是浙江一省百姓的死活!

    “所以,你这次去浙江,除了要练兵剿灭倭寇,还得多增桑田,多产丝绸,预备着以后和西洋贸易!”

    “有了钱,就得去解决我大明朝真正的心腹大患了!”严嵩的声音停了下来,望向了高挂在堂上的《大明混一图》。

    这幅绘制于洪武年间的地图上的山河错落似乎变成了真山真水,缩地成尺,万里河山瞬息可渡,承载了这个大明相爷内心最深处的忧虑!

    目光缓缓向上,越过了北京,越过了承德,越过了山海关,突然,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女真!”

    “建奴?他们在那极北苦寒之地,有什么好忌惮的?”严世藩不解。

    老严嵩瞥了他一眼道:“别忘了靖康之耻!女真铁骑威力不在蒙古之下!契丹人当年睥睨天下,可几万人被女真人几百人追着打!要不是碰上了成吉思汗铁木真,这天下只怕早已是金人的了!后来蒙古灭了他们,却没有把他们打服!憋着一股劲儿呢!蛰伏这么久,听说已经有中兴的迹象了!”

    “李成梁镇守辽东这么多年,根据他的奏报,建州女真有个叫塔世克的,有枭雄之姿,假以时日,怕是要统一建州、野人、海西女真部族!一旦有那一天,怕就是下一个成吉思汗,不得不防啊!”

    “一旦手里有了余力,要尽快剿灭,这,才是我大明朝的心腹大患!”

    严嵩的铮铮之言如同雷霆,其眼力和格局令人震撼!

    “义父,何如现在就给李成梁下急递,让他出兵镇压了女真!”赵文华说道。

    他也是严嵩的义子,现任通政使司卿。

    通政使司掌管天下奏折,位置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明朝没有建立起清朝“密折”制度的时候。

    信息,就是权力!

    因此,通政使卿虽然只是正三品,但实际地位不在正二品的六部尚书之下。

    严嵩摇了摇头,说道:“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办了,辽东连年大旱,李成梁那边不乱已经不错了!何况东北白山黑水,山高林密,冬天能把人冻成冰!要想剿灭,非得出大兵才行,可现在国库有那么多银子吗?他们也还没真正成气候,暂时也顾不得他们了!根据我刚才的方略,步子要一步一步迈!无论是北边抵御蒙古,还是东北剿灭女真,关口是银子!所以我才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汝钦(胡宗宪的字)那里,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下官(儿子)明白!”众人一齐拱手道。

    他们已心服口服,就算是胡宗宪,也重重地点了点头。

    胡宗宪的想法,是保一地百姓安居乐业,可阁老的想法,却是大明朝的国运!

    出发点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

    孰是孰非,他……真的想不明白!

    可.......一定要牺牲浙江的百姓吗?

    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胡宗宪陷入了深思.......

    他的内心深处在痛苦撕裂!

    “爹,您老这么一说,儿子们心里都敞亮了!我们把差事办好了,大明朝就更加离不开您了,哈哈哈哈!”严世藩笑着说。

    “阁老睿智!”

    “义父睿智!”

    “阁老如此胸襟格局,让属下们着实钦佩!”

    可严嵩脸上依然是沉重的神色,说道:“不是我睿智,是高处不胜寒呐,你们有一天到了我这个位置也就明白了!我这些年居于相位,是替皇上办了很多事,也用了你们这么多人,但也挡了很多人的路啊!还有很多帐,不是我的,也都要算到我头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一天舒心日子也过不了啊!老虎吃饱了,也有打个盹儿的时候,你们说我敢吗?”

    当头一盆冷水泼下,众人尴尬沉默。

    “还有,裕王家的皇孙你们要好好留意,我看着实不凡,必将关乎江山社稷!”严嵩顿了顿又道。

    “爹,不过是一个五岁孩童而已,是聪明伶俐一些,但不至于如此重视吧?何况,今天他说的话还给我们解了围,给皇上解了围,现在该头疼的是徐阶他们!”严世藩道。

    “没那么简单!皇孙是裕王的儿子,也是皇上的长孙!景王那里,你安排人去一趟,让他不要慌!我自有计较!这才是大事啊!我快八十的人了!没几年好活了!你们呢?如果有一天裕王真的接了位,嘿嘿,你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开府建牙、起居八座?!我真是替你们担忧啊!”严嵩冷笑一声,话语让人不寒而栗。

    底下人除了胡宗宪,脸色都是变了数遍。

    “平时都悠着点儿吧!钱再多,也带不进棺材里,房子再大,你也就睡一小间,女人再美,也就是舒服一下子,值得吗?”严嵩缓缓道。

    “下官(儿子)谨遵阁老(义父、父亲)教诲!”

    所有人都很尴尬。

    脸色最难看的是严世藩!

    他的贪心放纵天下皆知!

    刚刚在北京中轴线上盖了一幢九进九出的大宅子,用的料都是工部给皇上修道观宫殿剩下的!说是剩下的,但那些人为了拍他的马屁是可着他先用!

    不光如此,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的宅子、园子他不知道有了多少,还在江西分宜老家聚集几千人大兴土木,建的府邸规格比亲王府还气派!

    小妾,已经纳了二十七个!

    夜夜笙歌!

    可他从不觉得这有问题!

    他是朝野皆畏的小阁老,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都是他帮老爹担着!

    盖几座房子,玩几个女人算什么?

    不知老爹今天是怎么了,当众提点他这些,让他好没面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