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290章 他们没几年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吃过晚饭,正准备外出散步,蒋凯匆匆来见,双目含泪。

    蒋济不行了。

    曹芳不敢怠慢,匆匆赶到蒋济的病床前。

    蒋济闭着眼睛,气息微弱,双颊深陷,满是皱纹的皮肤像腊一样,没有一点血色。

    卧床多日,他已经油枯灯尽。

    曹芳赶到病榻前,跪坐在席上,伸手握住了蒋济的右手。

    蒋济的手很凉,皮下的指骨清晰可辨。

    “太师,太师。”曹芳连声呼唤。

    蒋济的喉咙里发出一声咕噜声,接着,他睁开了眼睛,缓缓转过头来,浑浊的眼神突然明亮起来,炯炯有神,脸上也泛起了异样的红光。

    蒋凯见了,乍喜还惊,泪如雨下。

    曹芳心里也是一惊。

    这是回光返照,蒋济一直在等他。

    “太师。”曹芳向前挪了挪,离蒋济更近一些,以便听得清楚些。

    “陛下……”蒋济一声轻呼,声音飘忽不定,仿佛从远古传来。“见到孙奋了么?”

    “见到了。”

    曹芳有些不解。都这时候了,蒋济为什么心心念的却是孙奋?

    “建安七年,武皇帝破袁绍,命孙权送质,为孙权所拒。黄初二年,刘备伐吴,孙权称藩,文皇帝欲取质,为孙权所欺。如今陛下东征,孙和送质。此乃天下之大势,非人力可违。”

    曹芳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蒋济的意思。

    建安七年,曹操刚刚击败袁绍,还没有真正平定北方,根本无力顾及南方。面对索质的要求,即使是立足未稳的孙权也根本不放在眼里,直接拒绝。

    到了黄初二年,曹丕登基,北方已经一统,孙权又面临刘备的压力,已经不敢直接拒绝曹丕,只能用欺骗的手段拖延时间。曹丕轻信了孙权,错过了取质的好机会。

    如今他率部亲征,接连重创吴军,孙和再无抵抗之力,不得不送质。

    五十年,从孙权直接拒绝,到孙和送质,是双方国力变化的一个象征,不是谁可以轻易抗拒的。

    “我明白,顺势而为,待机而动,方是治国之道。”

    蒋济眼中露出欣慰,反手握住了曹芳的手。

    “吴蜀为患,不过一甲子。君臣博弈,却已有三百年。其间曲折,皆在史籍之中。陛下欲行新政,当先观旧史,鉴其得失。宣帝纪、王莽传,陛下当熟读之。”

    曹芳再次点头。“当如太师所教。”

    蒋济吐了一口气。“陛下富春秋,立志高远而行事谨慎,此乃天命在魏。惜老臣不能亲眼见陛下一统天下,建万世太平,当于九泉之下为陛下祈福,酬陛下不杀之恩。”

    他缓缓松开了曹芳的手,眼中神采迅速褪去,脸上的红光也肉眼可见的消失。

    “陛下,老臣去了。”

    随着一句含糊不清的呢喃,他的手垂了下来,眼睛闭起,只剩下一滴浑浊的泪水留在眼角。

    曹芳伸手在他的鼻端试了试,又将耳朵贴在他的胸口听了片刻。

    全无动静。

    “太师……去了。”曹芳起身,轻声说道,鼻子一酸,也禁不住落了泪。

    几个月的相处,他知道蒋济这几个月的心路历程,也知道蒋济这么辛苦有赎罪的成份,更是为了家族和国家的前程,争分夺秒,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临死之前,还在殷殷教诲,希望他以史为鉴,戒骄戒躁,不要急于求成。

    汉宣帝如芒在背数年,直到霍光病死才亲政,其后依然保持谨慎,成就中兴盛世。

    王莽也隐忍了大半生,却在成功后得意忘形,终至众叛亲离,一败涂地。

    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足以成为他的借鉴。

    直到最后一刻,蒋济还在为他考虑,为大魏考虑,却丝毫没有顾及他的孙子。

    尽管他也曾经有错,但是此时此刻,他已经赎了罪。

    “拟诏。”曹芳稳定了一下情绪,沉声说道。

    张华立刻上前,取出随身携带的笔、简,做好记录的准备。

    “太师蒋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少壮报国,辅佐四朝。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运筹决胜,功绩卓然……追赠平阿乡侯,邑三百户,谥曰景。”

    一旁的蒋凯听得真切,拜倒在地,接连叩首谢恩。

    蒋济生前的爵位是关内侯,还是先帝继位之后所赐,只有名号,没有食邑,是虚封。如今天子追赠乡侯,食邑三百户,还将他封在故乡平阿,这就是名利双收了。

    而且不经群臣商议,直接定谥为景,也是非常少见的。

    可见天子对蒋济的感激发自肺腑,充满诚意。

    他再也不用担心天子记恨高平陵政变中蒋济的表现了。

    “令尊不幸早逝,太师这爵位就由你继承了吧。”曹芳叹息道:“太师为人尚简,葬仪要循礼,不可铺张浪费,违背了他的意愿。”

    “唯。”蒋凯再拜。

    曹芳转身看着蒋济,再拜,垂泪而出。

    蒋凯将他送了出来,然后才回到屋内,放声大哭。

    听着身后哀而不伤的哭声,曹芳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一边走,一边对张华说道:“茂先,旧臣渐渐凋零,新时代就要来了。”

    张华应道:“是,但黎明之前,最为寒冷、黑暗,所以太师临终之言,不可不听。”

    曹芳点点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太师以四朝老臣之重,能支持朕的新政,诚为难得。如果京城那几位也能如此,该多好。”

    曹芳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除了刚刚去世的太师,如今还在世的老臣中,支持新政的一个也没有。不管是已经致仕的,还是在朝理事的,不是以沉默表示反对,就是用各种方式向朝中的少壮派施加压力。

    张华就曾收到刘放的书信。

    虽然刘放没有明确的说什么,但他要张华慎言慎行,动静以礼,摆明了就是让他不要跟着天子的意思走,乱搞什么新政。

    刘放是乡党前辈,他的书信给了张华极大的压力。

    张华虽然没说,但曹芳能感觉得到,也能从其他人的口中听到类似的消息。

    “好在……”曹芳话风一转,语气突然轻松起来。“他们也没几年了。”

    张华还沉浸在蒋济离世的悲伤之中,对曹芳突如其来的愉快来不及适应,目瞪口呆。

    “曹爽的案子审得差不多了吧?”

    张华不敢怠慢,收回思绪,回答曹芳的问题。“已经接近尾声,就等陛下回朝宣布了。”

    “让贾充再查一下先帝的遗诏。”曹芳的笑容更加灿烂,只是眼中看不到一点笑意。“曹爽这个辅政实在不称职。朕一直很好奇,先帝的遗诏是不是被人篡改了,趁这个机会,好好查一查。”

    张华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这不是收拾曹爽,这是要收拾孙资、刘放两个老臣啊。

    天子的刀根本没有放下,而是刚刚举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