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239章 脸都不要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原本以为虞松是书生之见,后来才知道,还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观点,建议就此罢兵。

    激进一点的甚至建议放弃濡须坞。

    礼不伐丧当然只是表面上的理由,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战船数量有限,无法在长江上与吴军水师一较高下并夺取控制权。

    既然如此,不如缓一缓,还能表现出大国守礼的风范。

    至于濡须坞,除了坚固难攻,且水陆相通,吴军可进可退,而已方手段有限之外,还有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诸葛恪就驻在羡溪,随时可能再来,威胁东兴堤或者合肥城。

    他撤退的时候烧了无法通行的大船,却没有烧毁所有的战船,还是能进入巢湖的。供应濡须坞的大量粮草、辎重都要从巢湖经过,巢湖就是后勤补给通道中的重要一环,必须留下足够的水师防守。

    曹芳滞留于此,就是亲自坐镇后方,好让??鸺蠓判墓フ健

    激烈的讨论过后,以礼不伐丧的名义罢兵,反倒成了最优势的选择。

    至少看起来如此。

    曹芳很恼火,却又无计可施。

    当一个观念成为共识,就算这个观点很荒谬,也不能简单的否定。

    违众而行的结果往往都不好。

    每个环节打点折扣,就算是完美的计划也会一地鸡毛,更何况这世上原本就没有完美的计划。

    曹芳能做的,就是别把话说死,先执行当前的计划。

    至少要让??鸺笈?σ幌拢??皇怯职着芤惶耍?徽蕉?摺

    开完会,曹芳又独自坐了一阵,平复了心情,才起身去看望太后、皇后。

    张华照例随行。

    东兴堤建在山上,风景不错,走了一段路,曹芳的心情又好了一些,来了交谈的兴趣。

    “茂先,你刚才没怎么说话。”

    张华拱手道:“陛下与大臣议事,臣一介尚书郎,岂敢随便开口,旁听受益就是了。”

    “现在没有别人,你说说你的看法。”

    “臣大体上支持诸君的看法,觉得还是罢兵为好。”

    曹芳放慢了脚步,转身看了张华一眼,笑笑。“说说你的理由。”

    听话听音,他听出了张华的未尽之意。

    “唯。”张华早有准备,拱手施礼,调整了一下语气,随即说道:“陛下担心的,是江东世家拥立孙和,割据江东,为平吴制造障碍,或者与朝廷讨价还价吧?”

    曹芳不置可否。

    除了担心江东世家抗拒王师,他更担心中原世家养寇自重,但是没必要说得太直白,以免给人锋芒毕露、杀心太重的印象。

    “陛下的担心不能说不存在,只是影响不了大局。以君论,陛下远胜孙和。以臣论,中原远胜江东。以人口、土地认,江东更不是朝廷的对手。以小敌大,就算江东君臣一心,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不可能改变结果。他们能做的,也只是磨砺诸将,为将来平蜀做准备而已。”

    曹芳心头一动,不自觉地点了点头,赞同张华的建议。

    双方的实力悬殊,大魏只要自己不作,翻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反倒是急于求成有可能增大风险,导致受挫。

    比如在水师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强行渡江。

    见曹芳态度有所松动,张华趁热打铁,又道:“更何况,他们还做不到君臣一心。”

    曹芳收回思绪,示意张华接着说。

    “眼下虽然还不知道孙权遗诏的具体内容,但诸葛恪兵败之后未受惩处,想来孙权一定做了安排,尽力维持江东士族与淮泗士族的平衡。诸葛恪身为大将军,很可能还是辅政大臣之一。”

    张华笑了,难得地露出一丝俏皮。“陛下观两汉史事,可有辅政大臣和睦相处的先例?”

    曹芳哑然失笑。

    他明白了张华的意思。

    江东必有内乱。

    不管孙权费了多少心机来平衡,江东系和淮泗系都不会和平相处,最后肯定会杀得头破血流。

    不管谁赢了,江东的实力都会受损,新的仇恨也会因此滋生,像韩综一样的人会不断出现。

    因此,等一等,让他们自己先撕,或许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那……濡须坞还要争吗?”

    “要争,但不必求胜,由征东将军掌握分寸即可。陛下可先派人吊丧、劝降,正好让征东将军准备得充分一些。”

    曹芳哈哈一笑,转身继续向前。

    虽然都是建议罢兵,但张华的态度显然更理性,更务实。既不过度推崇礼不伐丧的迂腐观念,又照顾到了??鸺蟮热说那樾鳎?挥兄苯臃牌?鞫?ā

    这才是他想要的建议。

    钟会、虞松等人的私心杂念太多了。

    来到太后的院子外,迎面撞见王浑。王浑脸色很不好,走得匆忙,没注意到曹芳,等到了面前,才连忙停住脚步,躬身施礼。

    “来见你夫人?”

    王浑神情尴尬地敷衍了两句,匆匆离去。

    曹芳暗自摇头。

    王浑最近的表现很不好,不喜欢从军也就罢了,连原有的从容也不见了,给人一种毛毛躁躁的感觉,完全没有大臣的风度。

    虽说他原来的风度也未必是真的,至少观感还可以。

    现在倒好,连最起码的伪装都没有了,彻底摆烂。

    进了门,曹芳不出意外地看到了钟琰。

    钟琰面色苍白,神情局促,曲身施礼。

    “妾见过陛下。”

    曹芳看看钟琰,又转头看看王浑离开的方向。

    王浑已经不见了踪影。

    “吵架了?”

    “呃……拌了几句嘴。”钟琰很尴尬,挤出一丝笑容,陪着曹芳往里走。

    曹芳心中一动。“朕方便问一下原因吗?”

    这几天王浑一直心事重重,几次见他都仿佛有话说,但最后又没说,只说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钟琰沉吟着,正在考虑要不要开口,曹芳又道:“他是想外放吗?”

    钟琰惊讶地看着曹芳,尴尬地点点头。“陛下……知道?”

    曹芳笑了。

    果然如此。这王浑还真是本事不大,志向不小。不仅想做官,还想做有权的官。

    散骑侍郎虽然清贵,却没什么实权,他有些腻了。

    孙权主动撤走,魏军实际控制了皖城后,实行军屯,重建庐江的计划就提上了日程。方圆几百公里的无人烟恢复建制,等于突然增加了十几个县,需要大量的官员,而且全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没有盘根错节的本地势力,更容易大展手脚。

    想搭上这趟顺风车的人不少,都在走门路。

    他只是没想到一向以淡泊自许的王浑也会心动。

    当然,以王浑散骑侍郎的身份,真要外放,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县令长能够满足的了,至少是个大县令,甚至起家为太守。

    在官员履历中,起家为太守和为散骑一样,都是耀眼的高光时刻,可以吹一辈子牛逼。

    为了这点虚名,王浑逼着钟琰帮他说情。一旦不能如愿,就恶语相向。

    脸都不要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