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144章 各有各的算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钟会解释了一下自己的理论。

    他认为,以德也好,以力也罢,都是不全面的,唯有将德与力结合在一起才能战无不胜。

    这就需要谋。

    最高明的谋略,就是将德与力都发挥到极致。德胜则不战而屈人之兵,力胜则摧枯拉朽,无坚不摧。德与力互为补充则百战百胜,使己愈强,敌愈弱。

    最让曹芳满意的一点是,钟会跳出了务虚的理论探讨,采用了更务实的考量办法。

    能否战胜对手,是衡量谋胜的唯一标准。

    如果认同这一点,就不必去争论不可能有结果的力胜、德胜,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取得胜利。

    这符合他的思路。

    他从来不打算禁止纯理论的探讨,只是不希望所有人都去务虚。

    毕竟还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两人正说着,王凌、王明山父子赶来了。

    行礼之后,曹芳赐座,王凌在席上就坐,王明山陪坐在身后。

    王凌属于晚婚晚育的模范,年近四十才娶妻生子。大儿子王广才不惑,小儿子王明山刚刚弱冠。年近六十还能生子,王凌身体真不错,称得上老当益壮。

    当然,比起钟繇七十五岁生钟会,这也没什么。

    王凌的四个儿子都很出色,最出色的当属王明山。王明山不仅武艺好,有一手百发百中的箭术,还精通书法。这些年,他一直在王凌身边,协助王凌处理文书的同时,也在学习行军布阵,是王凌重点培养的继承人。

    曹芳与王明山见过面后,也对王明山非常满意,接受了王凌的建议,先让王明山在太尉府见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安排其他任务。

    这次让王凌带着王明山来,就是想调王明山来参谋军事,负责军事情报的收集。

    虽说具体的军事情报只能依赖前线将领,但朝廷必须知情,不能被前线将领牵着鼻子走。至于战略级的情报分析,更应该由朝廷来掌握,而不是前线将领自行其事。

    这就需要一个既有军事经验,又有足够才智的参谋。

    王明山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曹芳问了几句太尉府的日常事务后,随即提到了钟会刚刚提的建议,并且热情的向王凌推荐。

    钟会心中得意,嘴上还是谦虚了几句。

    王凌倒是不反对这个方案。

    换作以前,他就是前线将领,自然不会赞同这个建议。可他现在是太尉,而且年近八十,不可能再出镇地方,也就没有为前线将领考虑的必要了。

    能在任上推行一些有利于朝廷的政策,青史留名,当然是好事。

    更何况天子器重幺儿王明山,显然有意让王明山来负责此事,他哪有推辞的道理。

    只是出于老臣的谨慎,王凌还是提醒曹芳,在朝廷设置参军,必然会与前线将领职权冲突,有夺权的嫌疑,事先应该与诸将进行沟通,并划分好各自的权限,尽可能的减少冲突。

    除了与前线将领可能有冲突之外,还可能与尚书台的五兵尚书有职能重叠,可能要对五兵尚书的职权做进一步细分。

    涉及到机构调整,尤其是新设立一个机构,这些事都是难免的。

    听王凌说到五兵尚书,曹芳心里有了底。

    王凌对王基的不配合很不爽,这是想借机削王基的权。

    但他并不打算让王凌如愿,他对王基很满意,不仅不打算削王基的权,还想增王基的权。

    他打算让王基来领导这个新机构,王明山则作为储备干部培养,以及具体事务的执行者。

    这么做,既能表示对王凌父子的器重,也让他们看到希望,不至于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更不能以家世背景作为倚仗,与朝廷讨价还价,甚至漫天要价。

    王凌的妹夫郭淮还在狱里呢。

    商量了半天后,曹芳与王凌原则上取得了一致,对新机构的定位却产生了一些分歧。钟会在一旁看得清楚,等王凌父子告退后,他又提了一个建议。

    设立新机构比较麻烦,不如恢复一个旧机构,旧瓶装新酒。

    这个旧机构就是秘书省。

    秘书省是武帝曹操建议的,当时主尚书奏事,以及收藏图书典籍。文帝登基后,改为中书省,秘书令则改为中书监。

    武帝建议秘书省时,军旅倥偬,秘书省不可避免地要负责军事。如今恢复秘书省,负责军事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曹芳觉得这个方案可行,随即又问了钟会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兴趣转入秘书省,与王基、王明山一起共事?

    钟会这么热情,他看在眼里,自然清楚钟会无利不起早,肯定是对这个新职位动了心。

    但钟会愿不愿意转入秘书省,却是一个问题。

    秘书令的品级较低,只有千石,属中等官员,中护军却是比二千石的高官,而且主持武官选举,各种灰色收入更不是秘书省能比。

    何况有王基在前,钟会想一下子成为秘书令还有些难度。

    不出所料,钟会纠结了,表示要慎重考虑一下。

    曹芳也没催他。

    发出邀请,是他对钟会的回应。接不接受,看钟会自己的选择。

    钟会告退后,曹芳立刻叫来了王基。

    王基又提出了新的方案。

    与其恢复秘书省,让秘书省兼领军事,不如增加五兵尚书的员吏名额,挑选一些通晓军事的年轻才俊,让他们专心研究军事,而不是计较俸禄、品级的高低。

    军事情报很重要,但归根结底,依然是天子应该掌握的军事信息之一,与民事、水土、司法之类的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没必要单独设立一个机构,叠床架屋,徒增消耗。

    天下久战疲惫,应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官职。

    中书省已经沦为摆设,养了一批闲人,何必再恢复秘书省?真要专事专办,还不如发挥中书省的作用,将那帮人用起来。

    曹芳一听,就知道王基话里有话。

    这是为羊耽鸣不平啊。

    羊耽转为光禄勋,兼领中书令,两个官职都很重要,又因为羊耽都变成了闲职。

    光禄勋成为闲职,是因为羊耽不通军事,而曹芳对禁军——尤其是贴身保护的虎贲、羽林都特别重视,军权都交给了最信任的武卫将军许仪,光禄勋的影响力被极大削弱。

    中书令掌枢密,本不该成为闲职,但曹芳归政三公,外朝大部分行政权都交给了三公,内朝则由尚书令丁谧全面负责,羊耽依然是只有看的份,抢不到食,一个至关重要的官职被他生生变成了闲职。

    这不是曹芳的本意,但争权夺利这种事无所不在,羊耽自己无能,曹芳也没办法。

    要怪,也只能怪羊耽自己,苟得太久,把自己养废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