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123章 女中豪杰辛宪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原本不喜欢这种小圈子,总觉得格局不够。

    天子当放眼天下,广招人才,不能局限于乡党。

    可是现在他发现,不是他不拉小圈子,小圈子就不存在。就目前而言,谯沛人的忠诚度依然是最高的,也是最可靠的。

    比如他招羊祜、杜预等人不那么顺利,多少会有些矜持,招嵇喜入职却是言出法随,当场见效。

    他如果刻意打压谯沛人,未必能得到其他人的忠心,却有可能招致谯沛人的怨言。

    既然如此,他只能入乡随俗。

    借着压制桓范、丁谧分歧的机会,他重申了谯沛人的特殊地位,并要求他们团结一致,不要被人看了笑话。

    随后,他又提醒桓范、丁谧,在录用官员的时候,尽可能优先挑选家世不是那么显赫的。

    这个观点,他已经对丁谧提过,现在再提,主要还是提醒桓范。

    桓范年纪也大了,思维守旧,对高门大姓有些不切实际的迷信,甚至有些艳羡,希望龙亢桓氏也能变成那种顶级豪门,还想着经学传家。

    龙亢桓氏就是经学世家,出过四代帝师,对经学的重视深入骨髓。

    曹芳不得不给他打预防针,免得到时候大家脸上不好看。

    最后,曹芳提了一点要求。

    天下未定,选任官员时,要多考虑实际才干,不能只看家世、品德、名声。

    这一点几乎是针对龙亢桓氏这种以经学传家、以经学入仕的家族,也是最有可能招致反对的。

    但曹芳不得不提。

    现在正是三国纷争的时候,不强调才干,难道天下统一了再强调才干?

    更没戏。

    况且桓范虽然出身儒生,经学也很有造诣,才能却一点也不弱,并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儒生。重视才能,降低对经学的要求,威胁不到他自身,还有推行的可能。

    如果改革一开始就将他自己改没了,他是不太可能同意的。

    朝堂之上,曹芳赞同蒋济等人的观点,只是安抚老臣而已。

    实际上,改革的事一直是他考虑的头等大事。只不过他更倾向于做,而不是说。

    像夏侯玄写信给司马懿寻求支援这种事,他既没有必要做,也不会做。

    干就完了。

    就像他重整北军,安排马钧等人改进军械,现在又要找天师道众研制火药一样,陆续推进,却不用和任何人商量。

    这是身为皇帝的优势,也是做事方式的不同。

    夏侯玄名士习气太重,辩论的兴趣大于推行制度的决心,更多的时候图个嘴痛快。

    ——

    正如曹芳预计的那样,朝会刚刚结束不久,王广就知道了朝会的内容。

    得知天子有意归政三公,太尉不再是虚衔高官,而是实打实的重臣,王广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机遇和危险。

    天子做了重大让步,王凌如果再不回来,就有点不识相了。

    王广第一时间写了两封信,派人紧急送往寿春。

    一封给他的父亲王凌,一封给他的妻父诸葛诞。

    知子莫若父,他清楚王凌执念太深,未必能听劝。可是诸葛诞不同,诸葛亮要年轻得多,也要开朗得多,或者能知道其中轻重,选择回朝任职。

    如果诸葛诞能劝王凌回朝,天子绝不会亏待他。

    ??鸺蠹唇?贸龅乃究罩?欢加锌赡苁撬?摹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

    羊耽背着手,在月光下来回踱步,不时发出一声叹息。

    门一声轻响,辛宪英走了出来,在廊下站定。

    “时辰不早了,别转了,休息吧。”

    羊耽转身,看了辛宪英一眼,犹豫了片刻,来到阶下。“夫人,今天朝会……”

    “我知道了。”辛宪英招招手,示意羊耽上堂,转身向西室走去。

    羊耽无奈,只得跟着辛宪英登堂入室。进了门,他掩上房门,却见辛宪英从枕头下面取出一只青囊,扔给羊耽。

    羊耽诧异地接过。“这是什么?”

    “叔子写回来的家书。”

    “叔子有家书,为何不给我?”羊耽大惑不解。

    “很多事没有定论,给你看了也没用。本来还打算再等几天,等天子起程东行再给你看,可是看你这样子,不看一眼怕是要在院子里转一夜。”

    羊耽哭笑不得,一边打开青囊,取出书信,一边说道:“你从谁口中听到了朝堂上的事?”

    “我辛氏子弟也不少,知道朝堂上的消息有什么奇怪的。”辛宪英漫不经心的说道:“天子有意归政三公这么大的事,你觉得他们会不来问我的意见。”

    羊耽有些尴尬,讪讪地笑了两声,没有接辛宪英的话。

    他虽然娶辛宪英为妻,也知道辛宪英聪明,却一直不肯主动和辛宪英商量这些事。一是觉得妇人不应该过问朝政这样的大事,二是觉得这样多少有些丢脸,传出去面上无光。

    更何况他还想体验一下三公的滋味,让泰山羊氏的门户更进一步。如果被天子知道他凡事都要向妻子请教,可就悬了。

    羊祜的书信中并没有说太多准确的内容,只是概述了一下到了长安之后的情况。夏侯玄对他很器重,与他长谈一番,了解了洛阳的形势后,就派人送他去陇右。

    从夏侯玄介绍的情况来看,虽然陇右一直不太平,但姜维兵力有限,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正适合羊祜历练。既能积累经验和功劳,又不会面临太大的危险。

    但是羊祜隐晦的提到一件事:夏侯玄很从容,而且正在整理当初改制的一些资料、文稿,似乎有意再次推动改制,并且对回到朝廷非常有信心。唯一的障碍不是天子,而是郭淮。

    夏侯玄对郭淮很客气,也很担心,担心他离开长安,返回洛阳后,郭淮与夏侯霸无法和平相处。

    羊耽看完,稍一思索,就明白了羊祜没有明说的意思。

    “郭淮会被调回洛阳?”

    辛宪英点点头。“叔子去得正是时候,所以你不用担心,三公可期。”

    羊耽按捺不住心中欢喜,嘴角抽了两下,欲言又止。

    他知道羊祜去关中是好事,能缓和羊氏与天子的关系,却没想到好处来得这么快,几乎是立竿见影。

    不得不说,辛宪英让羊祜去关中这步棋堪称神手。

    如果羊祜能助辅佐夏侯霸,稳定关中,那天子调夏侯玄、郭淮回朝就没什么顾虑了。

    “那徽瑜能有救吗?”

    “我已经托人去办,暂时还没有消息。”辛宪英轻轻哼了一声。“徽瑜也是我带大的,我将她当女儿一般看待,岂能见死不救?”

    “那就好,那就好。”羊耽抚额而笑。“夫人,我该怎么做?”

    “配合天子练兵。”辛宪英沉默了片刻,又道:“天子虽年轻,却知轻重本末,治国练兵皆有章法,将来不仅能统一天下,也许还能开疆拓土。你们父子想封侯,从军征伐是最便捷的选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