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114章 小试牛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不熟悉嵇喜,却知道嵇康,甚至很敬佩嵇康。

    不为别的,只为他那一身宁死也不向司马氏低头的傲骨。在一众所谓的魏晋名士之中,他也许是唯一能表里如一的。

    不合作就是不合作,宁死也不合作。

    行刑在即,抚琴一曲,叹惜的只是《广陵散》绝,而不是自己英年早逝。

    这是感性的理由。

    就理性而言,曹芳也赞成曹纂所说,嵇氏既是乡党,又是皇亲,对朝廷的忠心更有保证。如果有机会,当然要先照顾他们,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绝对的公平。

    道德洁癖或者理想主义者是无法生存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能理解曹纂的选择。

    羊祜也好,杜预也罢,都不是曹纂能够掌控的。贸然引入北军,很可能被他们反客为主,曹纂反而成了爪牙。与其如此,不如退而求其次,先让嵇喜来试试。

    曹纂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而且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至少说明他已经在主动思考,值得鼓励。

    曹芳和曹纂商量了一下嵇喜入职之后的相关安排,然后又聊了一些北军的其他情况。

    建议得到曹芳的同意,曹纂有些兴奋,将北军最近的变化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曹芳。

    北军之前有名无实,缺员甚多,包括张雄等人在内,都觉得被拜为校尉只是天子奖赏他们的救驾之功,并没有觉得自己因此能大展拳脚。

    等大将军营的将士补充入营,各营不仅满员,而且超员,天子又多次到北军校阅,还请来了王广做教习,他们才意识到天子重振北军五营绝非虚言,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如今五校尉谁也不肯示弱,都想着尽快提升本部的战斗力,让天子刮目相看。

    目前唯一到任的教习王广因此忙得不可开交,天天有人宴请。

    除了请王广指点之外,他们私下里也没少下功夫,纷纷从各自父辈的战绩中寻找经验教训。他们都是将门子弟,不少人甚至有随父辈征战的经验,只是从来没这么用心地总结过。

    如今沉下心来,认真总结,并进行复盘,之前被忽略的很多细节就浮出了水面。

    比如曹纂自己就意识到,石亭之战与其说是败于陆逊,不如说是败于曹休自身。

    一方面是普通将士被陆逊的威名所慑,军心震动,一方面是受挫之后,曹休急于翻盘,对诸将逼迫太紧,结果引发了更大的不安,引发夜惊。

    如果当时曹休没有急于翻盘,而是沉下心来,安抚将士,重整旗鼓,能不能胜且不说,至少不会出现溃败,损失惨重。

    这些真相涉及到曹休的面子,曹纂没有对别人说过,只是藏在自己心里,不时提醒自己,以免重蹈覆辙。

    如今面对真心为他着想的天子,他第一次敞开心扉,直抒胸臆。

    他对贾充的态度改观,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认识到了贾逵的救命之恩,觉得当时那样对待贾逵的确不妥,有以怨报德之嫌,闹到先帝面前更是不该。

    曹芳很满意。

    曹纂是个直肠子,你待他好,他真能以死相报。

    况且他和兄长曹肇深受先帝器重——尤其是曹肇,还与先帝有超友谊关系,一度被列为托孤大臣——对先帝的忠诚无可挑剔。

    想到托孤,曹芳又想起一个人,觉得是付诸实践的时候了。

    曹纂告退之后,曹芳找来了丁谧,让他拟一道诏书,公告天下。

    朝廷要征求贤才,听取不同意见,各州郡都可以推荐人才,也接受人才上书自荐,届时朝廷会安排考试,根据不同的才能安排职务。

    丁谧对此表示支持,而且更激进,希望曹芳能够取消州郡推荐,只接受上书自荐。

    他认为,州郡推荐只会给刺史、郡守以权谋私的机会。因为名额难得,得到推荐的人会将恩情记在举主的头上,而不是感激朝廷。

    曹芳相对理性一些,拒绝了丁谧的建议。

    他对丁谧说,虽然两种方式并举,但州郡数量有限,他们推荐的人终究是少数,远不如自荐的。而且推荐是他们的权力,用不用却是我的权力,到时候我优先选用自荐的不就行了。

    既然结果区别不大,就没必要太激进,引起所有州郡官员的反对。

    丁谧躬身请罪,表示自己想得不够周全,不如天子稳妥持重。

    他说得很诚恳,但曹芳还是半信半疑,也算是一种被骗了太多次后的应激反应。

    仔细商定了章程后,丁谧退下,回尚书台拟诏。

    ——

    贾充上任廷尉卿,第一时间提审了柏夫人。

    险些被司马昭溺杀,柏夫人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心理防线彻底崩塌,对司马懿父子恨之入骨。尤其是司马昭兄弟,她恨不得他们全部被杀,免得以后再有人为张春华打抱不平,将张春华的死记在她的头上。

    没用贾充动刑,柏夫人就将自己知道的事一五一十的全交待了。

    不仅如此,她还在贾充的诱导下,脑补了一些场面。

    得到柏夫人的口供后,贾充没有立刻提审司马昭,而是提审了司马孚的部下、故吏,收集了足够的证据,然后正式提审司马孚。

    面对这位曾经的上官,贾充很客气,将几分供状摆在司马孚的面前。

    司马孚也是官场老油条,一看这些供状,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索性痛痛快快的交待了。

    尽管如此,贾充还是没有轻易放过他,反复审了三天,挖出不少司马孚本不想交待的事,这才心满意足。

    在审司马孚的间隙,贾充根据司马孚交待的线索,及时提审相关人员,锁定证据。

    包括前任少府卿郑袤在内,都没能豁免,被贾充刨根问底,审得体无完肤。

    不仅是心理上的体无完肤,更是生理上的体无完肤。

    贾充下手很重,不管是谁,只要被他认为有意隐瞒,不肯老实交待,就大刑侍候。

    廷尉狱里每日惨号不止,让人心惊胆战。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指控贾充屈打成招的奏章雪片般的送到了曹芳的面前。

    曹芳看都不看,一律留中不发,只是让人将这些奏章一一记录在案。

    贾充审案的情况,他不用看奏疏也知道,贾充每天都会有详细的报告上交,甚至连动刑的都不隐瞒,如实汇报。他知道哪些人被动了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用刑,伤成什么模样。

    在他看来,那些受刑的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他很想看看,为这些人求情的究竟都是哪些人,然后再考虑要送哪些人进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