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0章 勾心斗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卢毓话音刚落,荀?便笑了一声:“若是按太傅父子本意,又岂止是曹羲不能继续为中领军。”

    卢毓大怒,厉声喝道:“大臣议事,焉有你一个通事郎置喙的资格。”

    荀?拱手施礼。“?冒昧,冲撞光禄勋了。只是今日之事,恐怕不能以官爵高低定是非。光禄勋本是天子近臣,掌宫中宿卫。如今天子在大石山上,为死士所攻,箭矢及身,光禄勋却在这里清谈,恐怕不合适吧?曹羲纵不堪,也是奉天子手诏,回城求援的。”

    被一个后辈当面硬怼,卢毓气得脸色通红,却没有乱了方寸。

    他听懂了荀?的言外之意。

    曹羲是回城求援的,他随时可能带着援军出现在这里。想夺他的兵权,既不合理,也不现实。纠结于这个问题,只会浪费时间,使形势更加不利。

    等援军到了,天子能否答应现在的条件都不好说。

    “如此说来,天子滥赏只是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话音未落,不少围观的大臣就为之动容。

    很显然,天子提拔许仪为武卫将军、钟会为中护军都是滥赏,赏功没有问题,但是要有度。如果赏罚由心,以后还有什么法度可言,想升官,就去奉迎天子就是了。

    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朝廷应该出现的现象。

    荀?有些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他也觉得,天子对许仪、钟会的赏赐都有些过,不合朝廷制度。卢毓提出这样的疑问合情合理,无可指责,反而能彰显他身为老臣的担当。

    他如果以势压人,以后必然留下佞臣的恶名。

    作为士人,尤其是汝颍大族荀氏子弟,他还是要脸的。

    不过他也不怕,道理归道理,现实归现实。现实就是时间对天子有利,拖得越久越好。卢毓的道理再大,面对现实,他也只能低头。

    见荀?不说话,卢毓不屑地哼了一声,转头四顾,大有一种无敌的感觉。

    陈泰看在眼里,不禁暗自叹息。“诸君毫发无损,大可慢慢商量,我却是实在支撑不住了,必须尽快返回洛阳医治。故大将军有罪,当至廷尉受审,明正典刑,也不能死在这里,一了百了。”

    他转向郭太后,躬身请求。“太后,臣请告退。”

    郭太后不知所措,求助的看向司马懿和蒋济。

    司马懿也很为难。

    一来陈泰是被李胤所伤。如果死在这里,他将来无颜面对陈群,与颍川陈氏多年的交情到此为止,还可能因此结仇。

    二来陈泰的话里透着对李胤自杀的不满,有指责司马昭故意为之的意思。

    按理说,李胤作为死士的首领,应该接受审讯,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李胤在被司马昭制住的情况下自杀,司马昭难逃嫌疑,所谓死士只与司马师有关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但他更清楚,陈泰这是以退为进,以回洛阳疗伤为由,要求立刻接管大将军营被李胤俘虏的将士。

    这原本就是天子的期望。陈泰接管了大将军营,才能真正控制局势。

    否则天子在他的部曲和郭芝率领的长水营威胁下,安全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保证。

    可是在谈判没有实质性的结束之前,放弃对兵权的直接控制,等于束手就缚,显然也不是他能接受的结果。

    卢毓见状,说道:“陈玄伯,欲速则不达。你伤势不轻,还是先就地休息更好。真要赶回洛阳就医,怕是伤势会更重。大将军会死,大将军营却不会飞走,你不必着急赴任。”

    荀?是小辈,面对卢毓底气不足,陈泰却年过五十,面对卢毓一点压力也没有。

    “光禄勋搞错了,天子只是以为我略通兵事,所以将大将军营临时托付给我,并非让我就任大将军。光禄勋以明法闻世,不会连这点区别都搞不清楚吧?”

    卢毓含糊其事的心思被陈泰一语戳破,顿时老脸通红,讪讪地退了回去。

    硬刚了卢毓,陈泰对郭太后再拜,转身就要走。

    司马懿无奈,只得说道:“玄伯,光禄勋的建议还是有道理的,你就在这里疗伤、休息吧。这里也有大将军营的将士,不可群龙无首,横生事端,惊了太后。”

    大将军营的主力在洛阳,让陈泰回到洛阳,形势更加不利。

    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宁可让陈泰留在这里,先接管那六七百俘虏。

    陈泰看看司马懿,点了点头,随即命人传令,让被俘的将士重新集结,并讨回武器、甲胄。

    李胤死了,死士投降,却控制在司马懿的部曲手中。没有司马懿的同意,陈泰接管大将军营就是一句空话。

    司马懿一一照办,将人和甲胄都还给了陈泰。

    当然,数量不足是必然的,真正收回的不到一半。

    一会儿功夫,几个灰头土脸的校尉、都尉、曲军侯赶了过来,向陈泰行礼,算是接受陈泰的命令。看到断了一臂,昏迷不醒的曹爽,他们看向司马懿的眼神既怒且惧,却没人敢多说一句话。

    陈泰询问了伤亡情况,随即要求司马懿让带来的医匠为受伤的将士紧急救治,又安排人回洛阳,将留守洛阳的大将军营带过来,并请司徒高柔一起来见驾。

    司马懿爽快地接受了救治受伤将士的要求,却对其他的不置可否。

    他说他如今已是待罪之臣,没有资格调动司徒。你想让接管洛阳的大将军营,只能自己想办法。高柔愿意交,当然更好,不愿意交,我也没办法。

    陈泰明白司马懿的心思。

    形势未定,能拖一天是一天。洛阳到此近百里,就算高柔配合,大军赶到这里也是三天后的事情。如果高柔不配合,消息往来,多拖个两三天也是小意思。

    有五六天时间,许昌的援军也该到了,一切尘埃落定,大将军营来不来无所谓了。

    这正是司马懿当年与诸葛亮对峙时的拖字诀,拖以待变。

    但陈泰不为所动,还是让人带着天子手诏赶回洛阳,并将受了伤,昏迷不醒的曹爽也带回去,送回曹爽私宅看守。

    将大将军营带到这里是虚的,从高柔手中夺回大将军营才是关键。

    司马懿本不愿意放曹爽离开,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阻止。

    只要曹爽能活着回到洛阳,陈泰接管大将军营就不会遇到真正的阻碍,高柔最多只能拖延一点时间,根本阻拦不了。

    看着一边由医匠疗伤,一边指挥若定的陈泰,司马懿不禁黯然。

    陈泰等到了属于他的机会,颍川陈氏将一飞冲天,自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