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自爆穿越,朱重八心态炸了 > 第90章 大明律埋下文字狱隐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胡惟庸的敲打,刑部尚书刘惟谦很识相的谄媚笑道:“这一切都是仰赖皇恩,陛下让我整理编纂大明律令,这是微臣的福气,当尽心尽力完善律令,给天下一个行为规范的准绳。”

    朱标心里有点好奇,拿起刑部官员正在抄录的一本律令,眉头一皱问道:“大明令是要以唐朝的律令为参考吗?”

    参考于唐朝的律令的话,倒是也还行,毕竟唐朝是一个比较繁盛的朝代,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他的一切律法方面对于大明王朝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惟庸在一旁沉声道:“刘惟谦,太子问你话呢,先不要忙着整理这些参考的律法文本了。”

    在做官方面,胡惟庸还是比较懂得讨别人开心的,反正大明律令的编纂工作也不属于他的范畴,要是到时候逾期完不成的话,也是属于刑部的罪责。

    不过在太子的面前,他需要做的就是让刑部的官员要先讨好太子为先。

    在胡惟庸的训斥下,刘惟谦放下手里的唐朝律令文本,把这些律令都交给刑部侍郎去整理,走到太子的面前沉声道:“回禀太子,这都是陛下的意思,大明令要篇目一准于唐,共计六百有六条,分三十卷。”

    一旁的韩栋心里不由得暗惊,没有想到这大明律令也挺多条例的,还不算后续朱元璋还要搞出来的大诰。

    不得不说大明律令还是很全面的,基本上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光是官员跟百姓的重大犯罪跟刑法,还规定到了很多特殊的情景。

    在以前朝代的各种律令的辅助下,大明律令似乎是要更加全面。

    韩栋望着刑部那些忙碌的人员,不断的把堆积如山的各种律令进行整理,在筛选出来再列为奏章提交到中书省,让朱元璋批复才可以最终写在大明的律令里面。

    不得不说朱元璋对于治理天下的大明律令下的功夫不小,这些条条款款都要逐一审核才能够真正的编纂到里面。

    “厉害,看样子陛下是想要全方位的规范各个行为的准绳,这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朱标点点头道:“不过律令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这天下这么多的子民,要是没有规矩肯定是不行,而前朝律法又多有不妥之处,只能重新编纂整理修改律法来完善属于大明王朝自己的律法。”

    不过社会上面的情况还是要比大明律令上面的复杂,想要囊括无遗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续朱元璋要专门编纂一个大诰来详细解释各种律令的条件。

    韩栋注意到一条法令写在大明律令的卷首,这意味着朱元璋很看重这个律令,让所有人到时候都能够第一眼看到这条律令。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念诵完这一条律令,韩栋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想起了朱元璋在御书房说过有的儒生为了抗拒入仕,不惜断指或者是不奉召,下场当然是被抄家砍头。

    不过现在朱元璋特意把这一条放在大明律令里面,看样子是对于这些士大夫集团的儒生们的一个警告,要是不能够被朝廷所用的有才之人,那么就是存有异心,抄家砍头都不算过分。

    这也意味着朱元璋跟这些士大夫集团里的矛盾已经产生了,按照历史的演化,很快就会掀起腥风血雨的文字狱。

    旁边的刑部尚书刘惟谦好奇的问道:“驸马,这一条律令哪里不妥吗?”

    面对刑部尚书的追问,胡惟庸也比较好奇,先是问道:“这一条律令是陛下亲自加上去的,还是参考的唐朝律令?”

    “胡丞相,这一条律令是陛下钦定的,并且三令五申要放在卷首最显眼的位置。”

    胡惟庸闻言微微颔首,他也知道这条律令代表的是什么,不过他代表的是淮西武将,他们巴不得看到朱元璋对这些只会耍笔杆的士大夫集团进行清算。

    “看样子陛下对于这些儒生,穷酸秀才也是不太满意啊,这些士大夫集团就是死脑筋,让他们出来做官都不肯。”

    对于胡惟庸的奚落言辞,朱标在一旁很不满,不过现在淮西一派已经处于最辉煌的时候,这个时候逞口舌之快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于是他也并不做声。

    韩栋倒是一脸忧愁的说道:“胡丞相,我觉得要是有机会的话,还是跟陛下谏言一下,把这个抄家砍头的刑罚稍微减轻一些,只是砍了这些不配合的儒生即可,没有必要还要抄家这么严重吧?”

    尽管胡惟庸表面上满口答应,不过根本不打算把这个事情禀报给朱元璋。

    这大明律令的卷首就是朱元璋三令五申要加在上面的,对于这些儒生们本来这些淮西武将心里就很不忿。

    尤其是当初的浙东一派,在朝堂之上处处跟淮西功勋们作对,现在好不容易由淮西一派执掌了中书省,胡惟庸才没有傻到替这些不配合的穷酸儒生求情,况且还容易因此事惹得朱元璋不满。

    韩栋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看到胡惟庸满口答应的样子,可是他心里清楚历史上的文字狱已经发生了,那么就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够让这些案件就此消失的。

    出于对韩栋的了解,朱标见到他如此重视这个律令,心里很清楚一定是在历史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些儒生有一些对于朝廷来讲是有一些敌意,倒不是说他们怀念元廷的统治,更多的是这些士大夫觉得我们老朱家的出身并非是门阀世家,更不是什么名门望族。”

    对于朱标的解释,韩栋心里恍然大悟,这些儒生们看样子是觉得替当过乞丐,做过和尚的朱元璋做事是一种耻辱。

    殊不知这天下都已经不同了,可是这些穷酸的书生还是守着固有的教条,维持这他们引以为傲的风骨。

    想到这里,韩栋索性也不去管了,文字狱在历史上没少发生,算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