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 第79章 高产小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亩产五石,李世民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他刚才割麦子的时候已经发现,这里的粮食要比外边的饱满一些,穗子也大。

    但他估计也就比寻常田地多收个两成左右,亩产五石,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但他又想到李德奖种种神奇手段,便决定留下看看。

    如果李德奖忽悠自己,那就不是一顿烧烤能够解决的了,必须得两顿。

    李德奖拍拍屁股走了,回到大院第一时间把自己关进书房,让二黑看门,自己则进入小目标广场里,躺在软和的沙发上,观看场景简单、动作单一的郭德纲相声全集。

    迷糊了一觉,醒来已经是傍晚,李德奖伸了伸懒腰,决定去位于新工厂的打场看看,新工厂还没有开工,地面全部夯过的硬土,用来做打场最合适不过。

    到打场的时候,李世民正在亲自扬场,只剩下最后一点。沣水村的男女老少全部聚集在这里。

    都是老庄稼把式,只瞧着这一堆粮食就知道大概多少斤,他们都在焦急等待,恨不得从李世民手里接过木锹赶紧把麦子扬完,赶紧称重确定到底多少斤。

    李德奖喊过来铁柱,让他去工厂仓库把制作的简易磅秤推出来。羊毛都是一卷一卷的,如果用杆秤称重十分不便,李德奖便根据大唐的度量衡设计了大唐版的磅秤,令工匠做了出来。

    经过调校后,精度和杆秤大差不差,但磅秤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称重一千斤,这是杆秤无法比拟的。

    李世民终于扬好了麦子,在旁边等候多时的庄户呼啦啦一拥而上,往粗麻布袋里扒拉着小麦。

    粗麻布袋是李德奖命人编织出来的,只有五十条,只是为了方便称重,至于庄户们根本用不起粗麻布袋,他们大多用筐。

    李世民扶着腰走到李德奖身边,心里想着不行了,晚上去不了杨妃那里了,但他心里依旧十分高兴。

    这一堆麦子可是他亲手和刘老汉他们装车拉到打场,亲手牵牛拉碌碡,亲手扬场,他心里也有了估算,这里一亩地的粮食比别的地方得多产出四成。

    “贤弟,可累死老哥了!”李世民捶着腰道。

    李德奖拍着他的肩膀道:“老哥,这可要名留青史的,怕什么累。”

    李世民无奈地看了李德奖一眼,少年郎不知媳妇多的滋味呀!

    很快,一堆小麦就被装进了粗麻布袋里,小孩子甚至把散落的麦粒都捡了起来,总共六袋半。

    六袋半小麦堆在磅秤上,所有人期待的眼光聚集在李德奖身上,李德奖挂上秤砣,轻轻拨动秤杆尺上的滑砣,直到秤杆尺完全平衡,他大声宣布道:“七百一十三斤!”

    “亩产八石呀!”

    刘老汉趴在小麦上嚎啕大哭,围观的庄户也一屁股蹲在了地上,拍着地面哭嚎。

    李世民激动地打摆子,颤悠悠走到小麦堆前,摸摸这袋子小麦,摸摸那袋小麦,像抚摸情人一般。

    眼泪顺着满是灰尘的面颊往下淌,堂堂一国之君哭的像月子里的娃,见不得人。

    李德奖对小麦的产量也十分满意,大唐的一亩地相当于后世的0.81亩,而一斤却相当于后世的596.82克,一斤二两。

    换成后世的单位,亩产达到了1070斤,在后世也算高产,后世的小麦在大唐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专属麦田是精心照料的,村里的孩子都知道撒尿的时候要去专属麦田撒,还得撒匀咯,庄户们的田没有那么细致,但产量绝对比大唐平均要高。

    李世民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德奖认真道:“有了这样高产的小麦,大唐何愁不兴,为兄在这里替天下百姓谢过贤弟了,为兄这就上书陛下,为贤弟求取爵位。”

    李德奖一把拉住李世民道:“千万别,这小麦我目前不打算献给朝廷。”

    “这是为何?贤弟不为爵位,难道不为天下百姓吗?”

    李德奖甩了甩手:“别给我戴高帽,还有别动不动就代表天下百姓,不想活了,高产小麦自然要推广天下,但现在不是时候。”

    “为何?”李世民纳闷。

    李德奖耐心解释:“整个沣水村能有多少良种?一万八千石顶天了,朝廷拿去推广哪会轮到百姓?只会便宜了地主老财,并且推广一种新作物是需要技巧的,强硬推广只会适得其反。”

    打场里哭嚎声一片,李德奖大声道:“都哭什么哭,跟哭丧似的,把粮食先放进仓库,然后回家吃饭,明天中午家里当家的去大院开会!”

    没有人动,看那几位老汉的架势,今天晚上要睡在打场了,李德奖懒得劝,爱睡睡去吧,反正现在晚上又不是特别冷。

    李德奖和李世民返回大院,李君羡已经在门口等待,今天上午,两人在沣水村分的别,约定傍晚的时候在沣水村碰头。

    李德奖刚想和李世民告别,但李世民却说:“今晚不回去了,在贤弟家住一夜,明天一早回去。”

    “为啥?”

    李世民嘴角一抽,还能为啥?这个状态回去,还不得在杨妃面前坠了李二郎勇冠三军的威名。

    “为兄干了一天活,累了!”

    ......

    “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则因月底联诗句,成就了怨女旷夫。显得有志的状元能,无情的郑恒苦.....”

    皇宫御花园七八个娇滴滴的小娘子,为书中张生和崔莺莺艰难曲折的爱情哭地肝肠寸断。

    木活字印刷被李德奖搞出来了之后,他印了一批《三字经》之后,又印了一批《西厢记》,至于为啥不印《红楼梦》,道理很简单,小目标广场电脑里没有,他也不会背。

    能印的出《西厢记》还得感谢,他的上司老妖婆,老妖婆平日里除了压榨员工,就喜欢听戏,尤其是爱那种蜿蜒曲折的爱情戏曲,所以她的电脑里全是这些戏本。

    李德奖没有客气,直接拿来就用,精心挑选了《西厢记》印刷出来,送给了襄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