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263章 大败喇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年幼的弟子哪怕是输了,对道观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而且到时候道观这边也有理由拒绝后续的挑战,不至于说连个人都不敢出动。

    为首的喇嘛看向那名小道士,冷笑一声:“看来你们紫清道观是真的没人了,派个小道士出来应战。”

    小道士名叫方正,是已经离开的普济道人的弟子,因为普济道人的缘故,平时在道观里很不受待见。

    方正临危不乱,站出来说道:“就凭你还不配让大师兄出马,我一人足矣。”

    方正此言,顿时让那群喇嘛大怒:“好大的口气!你算个什么东西?”

    “没想到中原的道教本事不大,口气倒是挺大。”

    “既然你这么嚣张,那我们便先败你,再败你们的大师兄,看看你们到时候有什么话好说!”

    ……

    不止是那群喇嘛,道观里的众人也是一脸疑惑地看着方正,不明白他哪来的底气。

    只见方正开口道:“既然你们对自己如此有信心,那么此次论道便由我来出题如何?”

    为首的喇嘛不屑一笑:“随意。”

    反正在他心里,对方仅仅只是一个小道士,由对方出题又如何?自己照样吊打对方。

    见喇嘛答应下来,方正笑了笑说道:“小道学得不多,就以《道德经》为论题如何?”

    听到方正的话,众人点了点头。

    《道德经》也算是道学经典,大家也比较熟悉,市面上有关《道德经》的注解很多,但也正是因为有关《道德经》的研究已经很深了,以《道德经》的内容来进行论道,反而更加考验基本功。

    不过那群喇嘛也怡然不惧,说道:“行,就以《道德经》来论道。”

    方正点了点头,也不怯场,说道:“《道德经》中有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敢问各位,对这句话的理解如何?”

    朱逸的那本《道德经》新注刚刚流传开来,目前市面上知道的人还不算多,方正也是在无意间见到了这本《道德经》的新注,见其见解新颖,因此今天才想着拿出来试试。

    听到方正的话,喇嘛们哈哈一笑,还以为方正会出什么刁难人的题目,没想到就是这一句话。

    为首的喇嘛说道:“这有何难,治大国如烹小鲜,其意思就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鱼,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

    听到为首喇嘛的话,众人点了点头,他说的这个也的确是现在认可度最高的一个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不过既然为首喇嘛已经将这句话给说出来了,小道士就必须得说点不一样的东西,否则怎么能叫论道?

    想到这儿,赵长生和李闻道两人有些责怪地看向方正,选什么论题不好非选这个?而且还让对方先答。

    现在真是骑虎难下……

    无论方正现在说什么,好像都不如喇嘛说的那句解释好。

    这下可怎么办?

    虽然李闻道和赵长生一开始就对方正没抱什么希望,但是这样白白把机会送给别人,也太不把这论道当回事了吧。

    在众人的一片质疑声中,方正不紧不慢地说道:“居士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小道却认为,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应当理解为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听到方正的话,满堂的质疑声忽然停了一下。

    “这……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众人听到方正的这句话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句话初听起来好像和市面上的解释都不一样,但是细细品味之后,还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大明如今很多地方都有流民,这些流民为何形成?原因很多,无法对其进行决断,但小道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鱼就放在锅里煮着,也不搅动,这便是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对面的喇嘛此时也有些震惊,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道有关《道德经》内这句话的注解明显就比自己刚才所说的更加高明,他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这小道还真是深藏不露。

    不过这群喇嘛虽然在内心里承认这小道的确厉害,可要是让他们就此认输的话,只怕没那么容易。

    而后,几人又对《道德经》里的其他内容进行了论道,方正几乎都没怎么思考,直接将《道德经》新注里的东西往外面搬,众人眼中的惊讶越来越盛。

    这真的是自己认识的方正?

    方正是普济道人年龄最小的一个弟子,普济走的时候方正才六岁,普济走后,方正便一直处于没什么人教导的地步,所以他对道学的理解在一众师兄弟当中一直都处于末尾的水平,可是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他为何对《道德经》的理解如此深刻?

    难不成是顿悟了?

    但是众人没有将心中的疑惑立马说出来,现在正比试着,说出来对他们没有好处,一切事情等比试完了再说。

    一番论战下来,即便那群喇嘛再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说,这小道士的确有些实力。

    他对《道德经》的理解比自己等人要高深得多。

    最后,为首的喇嘛彻底沉默了,比拼《道德经》里的内容,为首的喇嘛发现,自己无论出什么样的题,好像都难不倒这个小道士。

    关键这小道士年纪还这么小……

    自己连这么小年纪的弟子都说不过,更别说李闻道和赵长生了。

    才九年过去,中原的道学发展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吗?

    为首的老喇嘛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这时,李闻道见状,笑着看向喇嘛问道:“如何?你们可服气?”

    老喇嘛眼神闪烁了两下,虽然他的心里极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摆在这里,他确实被这小道士给吊打了。

    老喇嘛冷哼一声,说道:“今日算我们栽了,不过这事不算完,日后若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的,告辞!”

    说完,老喇嘛就没脸继续再呆在这里了,而是带着大家转身离去了。

    等所有喇嘛都离开以后,李闻道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这关总算过去了。

    而后,李闻道看向了方正,一脸惊喜地说道:“方师弟,此次多亏了你啊!”

    方正见李闻道这么高兴,他的心里也是十分开心,但他人毕竟老实,不敢居功,直接将手中的《道德经新注》给拿了出来。

    “师兄,此次能够化解本门危机,多亏了这本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