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皇长孙 > 第44章 教改奏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内阁制度说到底,需要的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去把控,否则内阁大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到后面皇帝哪怕想做点自己的事情也很难。

    听到朱逸有关内阁的叙述,朱元璋陷入了深思,近些年随着朱元璋年龄的增大,不复年轻时候的精力,他处理起政务来也是愈发地力不从心了。

    朱逸这个有关内阁的构想,可以说是一下子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去了。

    内阁能够很好地填补宰相的空缺,可是又不至于像宰相那样,权力如此之大。

    内阁制度是一群人提供意见,一人决策,丞相制度是一人提供意见,一人决策。能够影响决策的人变多了,相比于宰相制来说,内阁制度其职能是要更加优越的。

    这是属于时代的进步。

    见黄老爷子一脸沉思的模样,朱逸笑道:“小子我也就是随口一说,老爷子你别当真,当今陛下精力充沛,内阁制度其实对他而言可有可无。”

    朱元璋笑道:“你这随口一说就把宰相职能的空缺给填补了,那你认真起来还得了?”

    而后,朱元璋脸色变得认真起来:“你提的这个意见非常地好,咱回去要认真考虑一下,许多细节方面的东西还需要完善一下。”

    说完,朱元璋看了一眼朱逸,越是和朱逸接触,就会发现朱逸越是优秀,就拿今天朱逸所提的内阁制度来说,既不影响君权,又能给皇帝分担压力,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这么好的解决办法,可是却被朱逸给提出来了。

    朱元璋如今是越看自己这个孙儿越满意。

    随后,朱元璋又和朱逸来到一处亭子,聊了一下有关内阁制度的细节,两人一直聊到了很晚,直到天上下起了雨,朱元璋才和朱逸结束了交谈。

    一下午的交谈下来,朱元璋的心里对朱逸十分满意。

    朱逸虽然很多想法过于稚嫩,但这也是因为朱逸没有深入了解大明政务的原因,朱元璋觉得自己若是稍微培养一下,以朱逸这孩子的聪明劲,说不定就是下一个标儿。

    不,不是下一个标儿,这娃子的天分比他爹还高,若是从小能够在皇宫里接受教导的话,将来必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君王。

    朱元璋不禁感叹,这些年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朱逸流落民间这么些年,耽误了这么久,自己要是能够早点和朱逸相认就好了。

    不过,现在开始培养也不算晚。

    朱元璋此刻无比相信,将来等自己退下了,朱逸接手自己的位置,必然能够将大明带向不一样的辉煌一面!

    想到这儿,朱元璋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朝着外面挥了挥手,蒋?便如鬼魅一般出现在朱元璋身旁。

    朱元璋凑到蒋?身边耳语了几句,蒋?听完了以后,稍稍有些惊讶,不过还是低头应道:“遵命。”

    随后,蒋?又如鬼魅一般消失。

    朱元璋和朱逸两人进到屋子里面,天上的雨越下越大,朱元璋有些忧心地看着天空。

    “老爷子,你在担忧什么?”朱逸问道。

    “每年一到雨季,淮河水位上涨,就又是一笔财政支出了。”朱元璋叹了口气道。

    朱逸闻言,也跟着叹了口气。

    大明少银,一旦地方上出现灾情,朝廷最痛苦的时候就到了。

    大明最大的财政税收来自于农税,但因为土地兼并,加上各地豪绅偷税,实际能够收上来的银子少之又少。

    但赈灾支出又是必须的,地方上需要朝廷支援,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民变,然后朝廷还得派兵去镇压,这样朝廷的不必要开支多了,朝廷就更穷了,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朱逸宽慰道:“这天灾也不是你能决定的,别担忧了。”

    朱元璋无奈一笑。

    “老爷子,天色这么晚了,干脆今晚就留在这里呗,反正这里房间多的是,我让马三宝去弄几道好菜。”朱逸说道。

    朱元璋大手一挥,很爽快地说道:“成,今晚咱就不回去了,就留在咱孙儿这。”

    朱逸也乐得高兴,对在一旁伺候的马三宝说道:“去做几道菜,今晚招呼老爷子,对了,记得弄胡辣汤,老爷子爱喝。”

    “是,公子。”马三宝说着,便往厨房而去。

    一顿便饭吃完,马三宝收拾桌子,廖氏兄弟在院子里练武,这时蒋?正好回来了,手里拿着许多奏折。

    朱元璋接过奏折,说道:“陪咱看一下奏折,有没有兴趣?”

    朱逸瞪大了眼睛,看着朱元璋:“老爷子,你这当的是什么官?连奏折都可以看?难不成你是殿阁学士?”

    朱元璋笑了笑,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咱和陛下关系好,平时可以帮着看一下。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朱逸闻言,立马点了点头:“当然有!”

    这可是奏折,朱逸也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奏折,要说没有好奇那是假的。

    随后,朱逸将朱元璋带到了书房里,点起了油灯,爷孙俩便在桌子上看起了奏折。

    好巧不巧,这第一封奏折就是方孝孺的。

    朱元璋将奏折翻开,朱逸凑过去大概看了一下奏折的内容,大概就是批判朝廷又对外动武,觉得如今天下承平,应该大力发展民生,北边的哈密并不能对大明产生太大威胁,何必大动干戈。

    朱逸看到这封奏疏就是叹了口气,方孝孺典型的文人思维,脑子里都是腐儒的那一套。

    朱元璋瞥了眼朱逸,问道:“自从打算对哈密动武以来,这种折子皇帝每天都会收到无数封,你可知对于这种,应该如何去回复?”

    朱逸刚想说直接驳斥回去,但是想了想,如果是这样,老爷子就不会特意问自己了。

    “我不知道。”朱逸笑道。

    朱元璋笑呵呵地说道:“方孝孺人虽然迂腐了点,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所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东西也不同,对于这种奏折,不能一味地反驳,要讲究方法,否则像方孝孺这种人,他请上的奏折老是被驳回,难免会生出怨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