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永冻层 > 第11章 师傅崔快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一章师傅崔快车

    接连几天跟着师傅出车,徐志东疲惫不堪了。

    每天早出晚归,整日地在冰雪覆盖的山路上来回奔跑,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其他五个知青也都深有同感。

    看来学开车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和有趣,这是一场体力和意志的考验。连里让他们提前上车,其实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正处于生产的黄金季节,在生产繁忙的时候,驾驶员身边有个助手是非常必要的,以防什么不测;二来也好让他们得到真正的锻炼,这对以后独立驾车很有益处。

    现在到了晚上,宿舍里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充满欢声笑语、戏弄打闹的场面了。每个人回来的时间都不一致,有早有晚,全根据自己所跟的车而定。整个林场都动员起来了,为木材生产的稳产、高产全力以赴。在这种形势下,谁都不甘落后,汽车连更是一马当先,谁的车出车次数多,日运木材立方多,谁就是最光荣的,在林场的广播喇叭里就会播出他的车号和名字,他自然成了这天的英雄了。

    崔快车的这辆“大拉”显然常常名列前茅,徐志东也跟着沾光,后来他了解到崔快车还当过大兴安岭地区的劳模。

    崔快车名叫崔振海,是四年前从小兴安岭调来的。g林场来自小兴安岭的职工占的比例很大,将近三分之一,在林业战线,这是一支久经考验的最有生产经验、最吃的起苦的林业生产队伍。崔振海自五十年代中期就是一名小兴安岭的林业工人。他的确出生在靠近蒙古的呼伦贝尔,父母亲是牧民。他从小过着游牧的生活,在马背上成长。到了十七岁,忽闻小兴安岭招收林业工人,过厌了游牧生活的崔振海毅然报了名,从此就踏上了林业战线。两年后,他成了中国最早的解放牌卡车司机。随着小兴安岭林业资源的逐渐匮乏,到了六十年代,国家对大兴安岭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于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小兴安岭的林业工人和干部开始向大兴安岭转移。崔振海此时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孩子,为了响应号召,他决然随着这支林业大军的转移而动,举家来到了g林场。大兴安岭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与小兴安岭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就气候来说,要比小兴安岭寒冷,地理上也显得偏远些,新建设的林区各方面还不成熟,生活设施也不完善,但工资和劳保待遇上却比较高,这是吸引人的重要方面。在g林场,崔振海凭着他多年的驾驶经历,也就成了第一批进口捷克卡车“大拉”的驾驶员。也许是从小骑马造就的性格,崔振海开起车来和骑马一样,喜欢狂奔。尽管他在小兴安岭运木材时翻过车,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开快车的习惯,只是比以前谨慎了些而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根据情况而定。

    崔振海对这个徒弟是满意的。选徒弟由不得自己挑,组织上安排,摊到谁就是谁。他第一天看到徐志东时,感觉是和大老李一样的——这个小伙子不错!当然,这种事是连党支部经过认真考虑的,大老李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因为这几个知青是他一手挑选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师徒搭档也要尽可能的相配。

    虽说六个知青跟了车,但谁都没真正转过方向盘,在这生产的大忙季节里,有哪个师傅会抽出空来教徒弟学车呢?况且现在天寒地冻,也不是学车的时候,弄不好有个三长两短的,不但车没教好,还影响了生产,场部不责怪才怪呢!

    徐志东的手早已痒痒,他狠不得让师傅叫自己坐在驾驶座上转几圈方向盘,踩几下离合器和油门,这样就可以在战友面前吹几句了。但师傅根本没那个意思,只是让自己在旁边认真地看着,或者听他的使唤,干些以前常干的杂活,帮个忙什么的。

    到了晚上,知青们一个个像散了架似的,懒懒散散地洗脸洗脚,也不多说话聊天,尽可能地早早上炕睡觉,以便来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越来越凶猛,可木材生产没有一丝的松懈,东北人“猫冬”的习惯在这里行不通,口号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天大冷,人大干”“战天斗地,誓夺日产超一百立方米”等等的,仿佛这片广袤的山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木材,只要拼命的伐、不停地拉就能达到所订的目标。

    这里的确称的上林海,徐志东跟着师傅跑过几个连队,无处不是群山连绵、森林覆盖,小小的采伐连犹如汪洋大海里的一条渔船。

    所幸的是每到一个连队,都有知青来和他聊上几句,问他开过车没有,有没有带家信上山来,或者叫他往山下邮局捎封信、从商店买点日用品之类的事。这样,虽然每天整日的随车颠簸,徐志东并不感到枯燥乏味。

    终于有一天师傅的车跑三连了。当“大拉”停在三连的装车作业场上时,徐志东一跳下驾驶室就向一个工人打听余勇;那个工人说他在林子里,徐志东朝林子望去,密密层层的树林哪里看的见人影。徐志东想进入林子找他,但绞盘机开始往“大拉”上装原木了。师傅站在车头旁,习惯地掏出烟袋卷起了纸烟;徐志东心不在焉地在雪地上踱步东张西望;指挥装车的工人扯着嗓子朝绞盘机那头的操作工人不停地喊话,绞盘机的钢缆吊起粗长的原木往“大拉”上移动,发出吃力的隆隆声。装车的速度很快,两支卷烟的工夫,原木就装完了。徐志东心想只好等下趟了,正准备上车,突然传来一阵马达的轰鸣声,他扭头望去,只见一辆红色的j50拖拉机从树林里钻了出来,后面还拽着几根带枝桠的落叶松。拖拉机渐渐近了,徐志东看清驾驶座上有两个人,其中一人就是余勇,他头戴羊皮帽,身穿羊皮袄,完全是个东北人的打扮。徐志东一阵高兴,朝他喊叫,拖拉机声音太响,余勇好像没听见。在旁的师傅见状,拍了拍徐志东的肩膀说“是不是看到好朋友了?”,徐志东点头说“是”,“去吧,我等你一会。”师傅说完,自己先上了驾驶室。

    徐志东霎时觉得师傅蛮通人情的,于是朝拖拉机奔跑过去,余勇也看见了他,从拖拉机上跳了下来,两人见了面,互相捶打着,笑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